•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教育究竟该教育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7 21:19: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教兴起,亲子教育又是进行早教的重要途径,可对于小宝宝来说,能学什么呢?究竟,亲子教育是教育宝宝,还是教育家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亲子关系中还有另外的前提:“可怜天下父母心。”
        就像被社会催眠了一样。这个假设的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的在父母的脑子里。父母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是最辛苦和最累的。为孩子操心这操心那,衣食住行、学习工作,伤痛生病、思想健康无一不需要父母的呕心沥血。似乎父母就是“最可怜”的人了。
        当我面对孩子,我发觉到,最可怜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父母的可怜在于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偶尔也会需要为了孩子降低自己的身份。亲子关系中无论父母如何的累、如何的苦、如何的烦恼和无助,这些父母所有承受的孩子都在承受。而父母还可以保持自己的自尊,自己可以调节自己的不快乐。可以自己控制学习时间,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还可以对孩子发泄心中的怒气。这些在大多数孩子的生活中是奢侈的需求。孩子不被允许随便哭泣,不被允许自己调节心理的不舒服。当孩子哭泣,父母不是转移注意力就是制止哭泣。孩子需要发泄心中的不快,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同。如果是父母,可以随便悲伤,可以想喝茶就喝茶,想散心就散心。孩子如果不高兴的时候弄坏了家里的花瓶或者什么东西,孩子不会被理解,他只能面对父母的要求和责怪。即便在这个时候,孩子想自己一个人呆会,也会被父母无尽的“爱护”而破坏。
        而最严重的是,只有成人才被尊重。在面对成人的时候,孩子没有自尊。父母只为孩子争取在孩子领域里的尊重。甚至这也是很少得到的东西。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父母在亲子中这个处境是极其少见的。在孩子中间却处处可见。
        在中国,皇帝时代。天下的人都是天子的子民,一切物质包括人都是属于谁的?皇帝。尽管中国推翻了帝制,走向了民主,然而,拥有的观念到现在一直也没有改变。我们最常听到的是“我的老公”“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把别人当做自己拥有的东西。甚至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里,当父母打骂孩子,如果邻居看不下去出来干涉,父母还振振有词“我打的骂的是我的孩子,关你什么事?”
        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说“你应该.....”,“你赶快......”“你还不.......”的时候,我们心理情愿的成份有几分?我们做事情的效果有多少?我们是不是觉得理所当然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
        中国古体字的“爱”字是两个字组成的——心和受。
        如果你要送礼物给你的朋友,你是送你喜欢的礼物还是朋友喜欢的礼物?
        同样的,如果你教育你的孩子 ,你是教给他他需要的东西还是你需要的东西?
        问错的问题
        这是亲子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我们总是找不准问题在哪里。头痛医头,仅看到问题最刺激的那个现象,而不去看现象背后的原因。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的问题又出现了。
        当孩子出现了不良习惯或者不好的行为,做父母的在脑子里首先出现的是发脾气,怪孩子不好,经常听到父母说:“这孩子没有办法教育”、“这孩子笨”、“太让人操心了”、“这孩子怎么这么难教”.....没有人去分辨问题究竟是谁制造的,我们指看到一个事件过程,看不到起因。这好比在一件犯罪事件中,我们指抓凶手(当事人)而不探究策划者。如果策划人还在,即便他失去了一个工具人物,他还可以找到第二个、第三个......
        我要说的是,我们把问题归结到了孩子的身上,没有考虑到制造问题的我们家长和父母自己。反正有问题都是孩子的原因,是孩子的问题。所以,当父母求助也好,咨询也好,带的都是孩子的问题:“我们家孩子......”“怎样让孩子......”。没有人说,“我的孩子有不好的习惯,我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家孩子不喜欢学习,我哪里没有处理好?”无论如何都是孩子的错。这也正是上面说的父母永远正确的假设。
        试想如果问错了问题,答案可能正确吗?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孩子出现了问题,解决了一个,又出现了一个,并且更难解决的问题所在。孩子的问题永远解决不完,因为问题找错了方向,没有去寻找答案。于是,父母继续制造问题给孩子来承受,孩子也继续发展父母制造的问题。父母怪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怪孩子笨、不争气.....孩子也是一肚子的委屈却不能也不敢更不会怪罪到父母的身上。
        这样,当孩子继续成长,开始反思家庭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问题的原因,他仍然不会跟父母交流、也不怪罪于父母,但他开始反抗。有意的却是无言的给父母制造麻烦。于是,问题被孩子分开了。即便这样孩子也继续承受家庭的问题,父母也继续承受孩子的问题。而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已经不在一条线上,没有交汇,也就无法解决。于是,孩子和父母一辈子都带着这些问题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4-29 05:20 , Processed in 0.041568 second(s), 26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