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幼互动中要做到“三少”与“四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20:0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幼互动中要做到“三少”与“四多”
    从幼儿早晨入园到傍晚离园,从活动设计到活动组织、秩序维持,从集体教育到个别指导到纠纷调节,从幼儿的一日三餐到安排幼儿午睡起床后的穿戴整理,从巡视幼儿的游戏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等,事无巨细,凡是与幼儿有关的,教师都必须关注,都需要用语言向幼儿发出指令、表达思想、传达信息。而幼儿则根据教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回应。这样的师幼互动是无处不在的。
    教师的语言在师幼互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引起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决定互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应注意语言运用的“三少”和“四多”。
    一、“三少”
    (一)少用指令性语言
    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时,要向幼儿表达明确的规则意识,强调幼儿的行为和活动要符合规则,并发起大量的以约束纪律和维护规则的互动内容。教师向幼儿发出指令,告诉其“该怎样”、“不该怎样”,语言上经常提出“不能”、“不要”的话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左右和支配。
    教师往往把握不好这种指令性语言的“度”,使指令性语言变成了“监控”幼儿的行为,使得幼儿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示,师幼互动关系受到影响。
    (二)少用批评性语言
    为了维持良好的常规秩序,教师常常关注的是对幼儿某种不当行为的纠正与制止,并经常会说出批评或责怪幼儿的话语,有时会由于不同原因指责或埋怨孩子。
    这种责备不仅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而且也损害了教师的自身形象。幼儿因为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责备而导致情绪消极,一些幼儿甚至会做出逃避或抵触行为,同教师唱反调,从而影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如果教师能够细心观察幼儿的非语言反应,如眼神、面部表情或神态,能够用幼儿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们,批评有建设性、客观的、适度的,幼儿是能够接受的。
    (三)少用控制性语言
    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幼儿随时会把他们的新发现告诉教师,如果教师只用“是吗”、“知道了”、“哦”等语言作出冷淡的回答,幼儿的发现活动就会因教师“语言的控制”而淡化。相反,如果教师作出积极的回应:“真的?你是怎样发现的?”“哦,你还看到了什么?”这些吸引幼儿的语言,就会激起幼儿对所发现的新现象做出更加主动、深入的观察与探究。
    在语言活动中,最常见的是,教师尤其喜欢使用故事后的语言用语,如:“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说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封闭性语言,以此来控制整个活动不偏离教师的“预设”。这些控制性语言的使用无助幼儿的健康成长,相反控制了幼儿的思想和学习过程,使幼儿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泼的发散思维就会被教师的语言所禁锢,师幼之间就很难有积极的互动,从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四多”
    (一)多用提问性语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养成幼儿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性语言是一种发生频率很高的教学语言。它需要幼儿认真倾听,仔细理解教师语言的含义,并根据教师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回答。提问性语言能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但要注意提问性语言的类型对师幼互动的影响。
    一般来说,教师主要使用四种类型的提问性语言:是否式、选择式、引导式和预设式。是否式、选择式提问语言比较封闭,答案控制在“好不好”、“对不对”。引导式和预设式提问语言则比较开放,能给幼儿思考的余地。如“为什么会下雨呢”、“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球为什么会滚动呢”,等等。后两种提问灵活,问题紧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需要认真倾听老师的问题,才能做出思考性的回答。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启发幼儿思考,使幼儿能作出不同创意的回答,甚至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样的提问性语言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多选择后两种提问性语言。
    (二)多用鼓励性语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和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鼓励性语言的运用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
    鼓励是教师激励幼儿不断上进、激励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在言语信息中传递对幼儿的鼓励,如“你好棒”、“你真能干”、“你做得真好”、“加油”、“你想到了吗”,肯定幼儿的成绩,对幼儿予以激励。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给幼儿以鼓舞,使幼儿产生想说、敢说、爱说的愿望。
    (三)多用启发性语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在组织一日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些动物、植物、实验材料、玩具、图片等,向幼儿发出启发性语言,如“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则根据教师的问题去寻找心目中的答案。然后,根据幼儿反馈结果,教师继续发出启发性问题,如“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这样,幼儿的好奇心就会产生,他们就会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这样的师幼互动就会有效地发展。
    (四)多用平等性语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师与幼儿互动,反映的是教师作为支持者也是平等的交流者。
    有效的师幼互动,需要师幼在语言上的平等。平等的语言如“我能够帮助你吗”、“我们一起分享吧”。环境能够营造宽松和谐气氛,能对幼儿学习产生一种支持力量。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不能总站着居高临下地跟幼儿讲话,一定要蹲下来,与幼儿平视,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幼儿相处,平等地讨论问题,把幼儿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平等的语言,让幼儿近距离和老师接触,使得幼儿更信任教师,师幼互动关系更加亲密。
    如对美术作品的评价,虽然教师心目中已经有了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或看法,但是教师应承认师幼双方都有说话的权利,不能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对话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平等的对话使师幼双方能根据自己对作品传达的信息的体验与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各种思维的融合,会发出师幼双方意想不到的新意。
    此外,尤其要重视教师与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教师不仅需要与幼儿有认知上的交流,更需要情感上和心灵上的互动。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基础是教师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幼儿。幼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诉说着自己的想法、愿望和态度。教师应理解幼儿所处的情景,洞悉幼儿的一言一行,尊重他们的想法。
    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教师会更加真诚、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话语,幼儿会更加亲近教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师幼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
             关键词: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4-19 22:33 , Processed in 0.042091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