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提问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手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4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提问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手段
    目前,幼儿园的很多活动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师幼互动往往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专业技能等素养,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在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艺术。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提问上往往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第一,问题范围狭窄,目的性不强
    很多教师的提问常局限于活动内容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往往只是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内容。如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很多教师在活动一开始就直入故事内容,问幼儿“这是什么地方”“家里有谁…‘可能发生什么事”等,而较少跳出故事的具体内容关注借助作品可以实现的多元价值,如激发幼儿自身的经验,体验故事情节的精妙等。事实上,除了针对活动内容设计问题,提问还可以将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引向教师认为有价值的地方,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还可以调整课堂氛围或推动活动的发展等。
    第二,提问的条理与层次不清晰
    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幼儿的思维,如果教师的提问缺乏条理,幼儿的思维也会陷入混乱。如在故事小熊让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后问幼儿“这是谁?它长得怎么样”,接着开始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讲完之后又问“我带来了谁,小熊在路上遇到了谁,它是怎样叫小动物让路的,它为什么要让小动物让路,小动物们给小熊让路了吗……”。类似的提问教师事先没有精心设计与编排,活动时随口发问,意义相同的问题会在不同环节出现,问题之间也缺乏层次感,条理混乱,会对幼儿正确思维带来干扰。
    第三,给幼儿思考时间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往往在心里已经有一个自认为满意的标准答案,活动中总期望提问后立刻有“聪明”的幼儿能够一语命中。若是遇到答非所问、不切题或者一时没人回答等情况时,教师要么打断或阻碍幼儿思考,批评幼儿不认真听,要么迫不及待地给出正确答案,草草结束这一问题。比如一位教师在布袋里藏了纸巾让幼儿猜:
    师:猜猜我的布袋里藏了什么?(幼:香蕉。)
    师:不对,不是香蕉。(幼:书。)
    师:不对,也不是书。(有些着急。晃动布袋)听呀,有声音吗?是什么啦?(幼:手帕。)
    师:餐巾纸呀。(打开给幼儿看)是餐巾纸啊,餐巾纸软,放在里面听不见声音呀。
    教师过分注重正确答案,会让幼儿揣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或等待教师最终自己作答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四,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估计不足,提问后缺乏有效的现场回应
    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养成多方位思考的习惯,认为幼儿定会按照自己想好的思路进行回答;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幼儿现有经验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因此一旦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就不知如何是好,故采用了要么回避,要么敷衍的方法。
    提问是引发有效师幼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提问与提问后的回应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谈谈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问题从哪里来
    1.在素材和幼儿基本经验的结合处设问
    提问是教师在学习内容与幼儿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是激发幼儿思考的工具。一般来说,教师都知道要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设计提问,但在实践中有时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我的经验是从不同角度去发现材料和幼儿经验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以文学作品为主的学习活动中,这一方法非常有效。比如学习门铃响了>时,我会问幼儿“你家有门铃吗,门铃会发出什么声音,门铃响了谁会来”等问题;学习《甜甜的棍子》时,我会出示“甜甜的”三字,然后问“这是什么字,哪些东西是甜甜的,你见过什么样的棍子”等;学习(有趣的鼻子》时,我会问幼儿“鼻子有没有不舒服的时候,怎样的不舒服,你的鼻子怎么会流血”等。这类问题由学习内容自然引申出来,又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因此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好奇与兴趣,刺激幼儿的认知经验,拓展活动的多元价值,同时还能调整课堂氛围,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发展。
    2.借助幼儿的问题设计提问
    有研究表明,教师使用幼儿的想法可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投入程度。幼儿间的争执或错误认识有时会形成一些有趣且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留意幼儿的想法和疑惑,设计提问时有意识地纳入一些幼儿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可运用这种方法构建主题和发展主题活动的框架。
    这样做首先是尊重幼儿的体现;其次,这种随意、自由的交流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习怎样清楚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对不同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第三,还可以让幼儿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幼儿关注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教师如何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呢?我的经验是:
    第一,选择那些大多数幼儿有所认识,但认识又不是很完善的问题。在设计活动“屋顶上的秘密”之前,我先把拍摄到的屋顶照片放在问题区。幼儿在自由观察与交流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如看到屋顶上的卫星接收器后,幼儿提出了以下问题:(1)为什么接收器有大有小;(2)上面的铁轨有什么用;(3)铁轨的方向为何不一样;(4)下面的铁架有什么用:(5)一共有几个卫星接收器。我注意到问题(1)(3)(5)是多数幼儿感兴趣的,其中问题(3)和(5)对幼儿认知和经验的发展最有价值和挑战。所以我将这两点作为集体活动的内容。活动效果表明,这样的问题确实能引发幼儿的想象与推测,以及与同伴充分的碰撞与交流。
    第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特点不同,教师在捕捉问题时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小年龄幼儿的经验表达带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及时捕捉:年龄大的幼儿,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有目的性的探询逐步增多,教师可以和他们一起寻找或提
    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开始时,幼儿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雷同,此时,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对从不同角度提问的幼儿可给予夸张的鼓励和表扬,引导幼儿避免盲目跟从,激发幼儿发现问题的兴趣,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提问的组织策略
    1.问题要从开放到封闭
    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包括过程问题和内容问题。内容问题往往是直接的、低层次的;过程问题则是间接的、高层次的,需要幼儿更多地使用个人的认知经验来积极建构自己的解释和意义。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内容的提问最好由开放性问题到封闭性问题转变,而在实际教学中,从开放到封闭的提问要反复出现多个回合。如在集体活动“有用的植物”中,我由一段小女孩生病的录像引出了关于中草药的讨论,设计了如下问题:她可能生了什么病――感冒会有什么症状――你感冒的时候医生开什么药给你――辛医的医生会给她哪些药――认识这些药吗,它们什么样的。这一系列问题就是从开放逐渐转向封闭。
    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国外研究者发现,经验回忆、再现的封闭性问题以70%~80%为宜,而高层次的,需要扩展、推理的开放性问题则以20%左右为宜。
    2.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价值
    提问有组织、激发、反应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不同类型提问的价值。如在活动“消防员叔叔了不起”中,讨论了消防车上有什么之后,我用“消防车上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帮助消防员灭火,那么消防员叔叔自己要带东西吗”这一提问将讨论的重心自然地转移到消防员身上。再如在学习《小熊让路》的故事时,我用“小熊为何让小动物给自己让路”和“小动物为何会给小熊让路”两个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小熊和小动物们的想法,启发幼儿进行换位思考。
    此外,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如问题中心要集中,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语音、语调要突出问题的中心和重点等。
    3.提问后给予幼儿适当的思考时问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提问的经历,大脑在接收到问题信息后,需要经过思考组织成语言再表达出来。所以,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是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2~3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想一想,教师等待的时间则要相应地延长:一方面等待幼儿给出答案,另一方面也要等待幼儿在思考中自我完善,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尽量避免自问自答或急于代替幼儿回答,真正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学习。
    4.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回应
    有的同行看过我设计的一些活动后,觉得我对幼儿的回应较自然、恰当。其实,秘密不在于我有多少互动智慧,而是我事先预设了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如果答案类似、范围窄,我应该怎么引发;如果幼儿不理解,又该怎么调整。教师设计提问后,要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回应,也要事先预测幼儿可能的回答。当然,幼儿的表现有时是无法预测的,教师提问后经常会遇到出乎意料的答案,这些答案也会生成一些新的线索和价值。因此,我总结出了以下两种积极的回应策略:
    第一,善于接纳幼儿的各种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
    幼儿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是否在教师的意料之内,其在师幼互动中都有积极的意义,教师不应把这些答案看作不好的“事故”,而应接纳幼儿的想法,通过幼儿的回答把握其思维路线,并抓住其中有意义的信息调整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如在活动“消防员叔叔了不起”中,幼儿说消防员的挂钩是用来挂钥匙的,我采用的就是先接纳再引发思考的积极回应:“这么大的挂钩可以挂很多钥匙,可是叔叔救火需要挂钥匙吗?应该挂什么合适呢7”再如在活动“有趣的蛋”中,我敲开一只生鸡蛋的壳问幼儿看到什么流出来了,有幼儿说“油”,我就接着他的想法问“这个像油一样的东西叫什么”。
    对幼儿答案的接纳能为幼儿提供学习的阶梯,让他们继续建构自己的理解。
    第二,以幼儿的回答为基础继续追问。
    追问有助于引导幼儿详细阐述自己或别人的答案,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幼儿的经验。追问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如在活动“有趣的蛋”中,我和幼儿有这么一段对话:
    师:蛋清到哪里去了?
    幼:蛋清到水里去了。
    师:到水里怎么了?
    幼:变成白的了。
    师:白的叫什么?
    幼:蛋白。
    上述追问实现了三个功能,一是让幼儿澄清了答案;二是在幼儿已有回答的基础上激发出新信息;三是对活动内容重新组织和导向,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通过追问,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探究、转换,在互动中提升幼儿的经验。如前面提到的教师让幼儿猜布袋里有什么物品的例子.当幼儿回答“手帕”时,本来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幼儿的观点已经很接近教师所期望的答案了。如果教师顺势追问幼儿“为什么要猜手帕”,可以帮助幼儿在先前答案的基础上再次思索轻的东西可能是什么。但是,教师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而是急于得到准确答案,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提问是促进师幼互动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好提问并对活动过程中的提问环节给予积极的、合适的回应,以达到教学目标。只要每次活动的时候认真思考,不断反思,经常总结自己的教育方法,就会提高自己驾驭活动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师幼互动提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5-7 23:35 , Processed in 0.037916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