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设境、激情、导学、引用――幼儿园数学活动“情感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纲要》倡导“情感化”的幼儿数学教育。“设境--激情--导学--引用”是一个完整的“情感化”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教学活动;情感化

    一、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把数学教育纳入科学领域,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仔细分析一下,其有三层含义:一是数学活动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景和模拟情境中层开;二是数学活动的价值目标倾向于“感受”“体验”等情绪情感的表征和行为动机,关注幼儿的感官参与和主观投入;三是数学活动的现实目标立足于感知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对数学现象产生兴趣,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思维和技术工具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满足求知欲望,发展认知情感。
    2.“情感化”是我园在研究情感体验课程的课题研究中,针对“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这个研究内容,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尝试的一种操作方式,强调通过各种真实和模拟的情境,顺应幼儿情感需要,让幼儿主体积极参与,亲历互动的、真实的、持续的体验过程,关注每一个幼儿个体的心理建构和情感发展。

    二、案例分析

    我们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数学活动“ 情感化”的研究过程中,从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四个方面突出“情感化”。现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一)数学活动目标关注人文情感
    数学活动目标一方面着眼于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把活动目标定位于幼儿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观感受和实际经验,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积极的认知情感;另一方面立足于数学活动的现实目标,把每一个数学活动设计成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必须直接操作和亲身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认知要求变成幼儿的活动需要。幼儿在情绪情感的支配下主动投入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建构相关的数概念和逻辑关系,又在达成每一个活动愿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情感品质,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列表举例如下:




    1.帮助妈妈搬新家,和同伴分享劳动的成果。2.将家具和生活用品分类归放,充分感知6以内数物匹配。

    科学、健康、语言

    大班:找朋友

    1.把同类玩具物品找出来,比比说说有多少,相互分享。2.为喜爱的一种物品排队,用找朋友的方式比较数量之间的关系,区分单双数。


    科学、社会、语言



    小班:做客

    1.到小狗家做客,看看数数小狗家的各类物品有多少。2.在游戏中学习做客礼仪,感知1―5的数概念,体验交往的快乐。

    科学、社会、语言

    表中例举的案例都是适合幼儿的实践活动,其活动目标融合了多种情知因素,关注幼儿的主体参与和个别差异,关注幼儿对活动本身的投入程度和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数学认知与数学情感交替互动共同发展,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提高幼儿的人格素质。
    (二)数学活动内容反映真实情境和具体情节
    《纲要》用“身边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生活经验”等词句明确了数学内容应取材于现实生活,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平。我们把数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动、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和游戏情境,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学,全身心投入数学活动,体现了一个数学内容就是一个情境、一个事件、一个情节的展开,把教材变成幼儿可操作、可感知、可表现的实践活动。比如:

    “水果拼盆”的数学内容是10以内数量加减,具体事件是制作水果拼盆并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

    “搬家”的数学内容是6以内的数物匹配,模拟的生活情境是和妈妈一起搬运物品,整理归放同类物品。

    “做客”的数学内容是感知1―5的数量,设计的游戏情境是到小狗家做客,送礼物、品尝食品。

    “找朋友”的数学内容是认识单双数,设置的问题是让相同玩具和物品一对一对地排好队,编号分类,比较差异。

    (三)数学活动过程满足情感发展需要
    由于数学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因此能促使幼儿主动与活动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幼儿的活动过程就是一个情知互动相互提升的螺旋式循环过程,情感需要经过生成、发展、提升、迁移,激活了幼儿的动力机制,调动起幼儿的智慧潜能,激励着幼儿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享受成长快乐。分析以上案例,可以用设境、激情、导学、引用四个环节概括数学活动“情感化”的渐进过程:

    1.设境――生成主体参与情感:比如,用真实的水果和工具做拼盆对幼儿具有挑战性,产生了操作欲望,幼儿在情感驱动下自觉进入对操作对象的感知过程,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搬家”是幼儿熟悉的生活事件,“做客”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情节,“找朋友”是幼儿常见的生活问题,都能使幼儿产生做一做、玩一玩的内在情感动机,主动参与认知活动。

    2.激情――推进积极的认知体验:比如,幼儿用手套皮筋的方法记录来回搬运物品的次数,再用相同数量的贴花奖励自己,并和同伴比一比,充分感知物品数量,体验劳动乐趣。再如,幼儿观察图表明确了水果拼盆的数量要求,满足了操作需要,解决了技术问题而得到积极体验;幼儿去朋友家“做客”,帮助玩具物品“找朋友”,也是在达成认知的同时发展了情感,推动了认知而获得积极体验。

    3.导学――提供情感支持的环境氛围:知识获得的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上面四个案例中,教师都是以提供材料、促进交流、增进合作、积极鼓励的方法和策略,为幼儿创设安全、开放、自主的情感心理氛围,在幼儿遇到认知能力与情感需要发生;中突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支持,使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深化个人体验的创造性学习过程。

    4.引用――巩固认知行为,提升情感品质:这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数学活动“情感化”的终结环节,也是下一次活动的情感基础。我们让幼儿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操作成果,通过迁移、分享、实践,巩固幼儿的数学认知行为,体验成功和自信,从而形成对数学活动的持久热情,培养数学思维和习惯。比如,幼儿在用配对方式掌握了单双数概念的基础上,用目测对称物体的方式发现教室内的多个单双数,这就有助于其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活动的情感体验。
    (四)数学活动评价重视个体感受和内在体验
    数学活动“情感化”是一种关注幼儿个体发展需要,引导幼儿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方式,评价不以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标杆,而是考察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是否积极参与多通道感受认知对象,是否满足自身情感发展的需要,是否激发了内在潜能产生个性化的新体验。四个案例的设计和实施,通过让幼儿自己设计图表,自己创意拼图案,自己选礼物选食品,自己记录搬运次数,自我激励合作整理归放物品,自由选择玩具进行配对等策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适宜的台阶,让他们根据自身能力和愿望选择适宜的操作表现方式,享受成功,体验快乐,还可以在同伴交流中改进和完善学习成果,适合幼儿的主观世界和内在发展水平。

    三、反思

    “情感化”在数学活动中的操作实践,使我们在情感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也使我们对《纲要》精神的领会更具体深刻。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收获和启示:
    1.“情感化”是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幼儿素质教育的质的表现,它使教育内容融入幼儿的生命,伴随机体成长而不断深化。

    2.“情感化”促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善师幼关系,在尊重和理解儿童内在情感的前提下,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情感化”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思想,有利于各个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利于提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品质,塑造幼儿健康人格。
    4.“情感化”在不同领域教育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应该为各领域教育的核心目标服务而表现出各自的侧重点,但最终必须作用于幼儿内在的态度、情感和人格。



              关键词:教学活动情感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5-18 09:12 , Processed in 0.047503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