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格塞尔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游客们去野生动物园游玩,看到几只美丽的天鹅在水面上怡然自得地追逐嬉水,心中纳闷:天鹅是一种候鸟,每年都要不远万里地迁徙,这几只天鹅为什么会常年老老实实地呆在这儿呢?动物园的管理人员为他们揭开了谜底,即尽量缩小天鹅栖息的水域面积。原来,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供其滑翔,如果滑翔的“助跑线”长度过短,天鹅就难于飞上蓝天。原来,天鹅的“鸿鹄之志”是因为缩短了其“助跑线”而不得不破灭的。
    由天鹅的悲哀转而反思我们的教育,面对当今学前教育热衷于儿童潜能的早期开发,在“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早受教育越好”等口号的宣传下,在无限度地夸大“脑开发”“关键期”作用的氛围中,面对成人们你追我赶地通过各种“方案”来挖掘儿童心智的宝藏,以期让儿童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的现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过度的开发是以牺牲儿童快乐的天性、幸福的童年为代价的。这种现象和做法是拿儿童今天会认多少字、说多少英语、弹多少曲目等盲目的“成就”,去换取对儿童明天的学习兴趣的扼杀和发展后劲的缺失,这样人为的缩短儿童发展“助跑线”的做法,和天鹅的可悲又有什么不同呢?为此,我们介绍格赛尔“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以期给成人发热的头脑降温,进而能够冷静的、理智的认识儿童的成长规律,善待儿童发展的“时间表”,使儿童得以积蓄足够的动能飞得更高、更远。
    (二)
    格赛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格赛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强调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这种论断源于大家所熟知的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1929年,格赛尔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48周时,他开始对T进行了持续6周的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方面的训练,而对C不作训练,期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格赛尔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到55周时,T与C的能力已没有差别。据此,格赛尔认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在儿童发展问题上,格赛尔还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其中个体成熟原则、自我调节原则、机能不对称原则等不仅具有生物学、心理学的意义,对教育学也具有极大的启示。
    个体成熟原则
    格赛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有准备好了,他才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学习就会发生,而在未准备好之前,成人应该等待儿童达到对未来学习产生接受能力的水平。在教育实践中,这一原则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尤为突出。目前,“教育万能论”的观点盛行,从整体教育目的的制定,到某一教育活动目标的确立,人们特别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而对儿童的实际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儿童的准备状态却考虑不足。过分夸大早期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过分宣扬早期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功能,过分注重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与训练以及在某一方面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等,最终造成儿童负担过重而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对此,格赛尔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好的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过分超前的教育或过度的潜能开发,对儿童来说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无效劳动,更有可能是对儿童的“有形的摧残”。据调查,某市小学生在成人“好心的”逼迫下,纷纷投身钢琴考证。一位小学生在3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之后,参加的各种演出和比赛已不下百场,目前已怀揣了44本证书;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拥有32种证书,包括书法五级、钢琴七级、剑桥少儿英语二级等。大家可以设想,为了这几十本证书,这些孩子要耗费多少精力!孩子还有自己的童年吗?这样的童年幸福吗?一位忙于考证的孩子说:“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到儿童乐园去玩过!”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自我调节原则
    格赛尔认为自我调节是生命现象固有的能力,儿童能自我调节自己的吃、睡和觉醒的周期,经历一段时间的波动,儿童通过自我调节自己会形成固定的模式。这一原则揭示出儿童的发展并不是一种线形的上升运动,儿童在发展的许多方面,如言语的发展、儿童大(小)便的训练、学习走路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一种进进退退的现象,在发展的某一段时期进步很快,在发展的某一段时期停滞不前,甚至还会出现倒退。这种自我调节的现象是儿童的一种自我保护,既是对已发展的特点进行巩固,又是在不断积蓄力量,孕育着新的发展的萌芽。所以,儿童发展历程中,身心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波动,有些年头发展得好些或快些,而有些年头发展得差些或慢些。对此,格赛尔指出:儿童从出生到16岁有3个“行为周期”,即2―5岁、5―10岁、10―16岁,其中每一阶段都有平衡与不平衡相互交替的程序,每隔一定时期,儿童心理特征、情绪特点就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分离,已掌握的技能可能会倒退。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成人应科学对待儿童的发展,正确理解儿童发展的阶段特征,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提出合理的要求,即当儿童处于发展质量较高的阶段时,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可以提高当儿童处于发展质量较低的阶段时,成人应宽容、耐心、善待儿童,这样才不至于导致成人与儿童间的冲突。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始终应考虑的是我们应怎样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保护儿童的正常发展,从而保证教育工作的科学有效性,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
    机能不对称原则
    格赛尔通过观察注意到:人类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为有效,因而表现出,我们的一只手、一只眼、一条腿比另一只手、另一只眼、另一条腿更占优势。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具有机能不对称的现象,存在着发展的优势方面,如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优势不同、分工不同:有的人是左利手、有的是右利手:有的擅K听觉记忆,有的擅长视觉记忆等,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这些优势方面与大脑皮层中枢有关,是人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逐步定位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任何进步都有生物学的基础,人的心理发展离不开生理基础,任何教育都必须适应儿童的发展,从而启示教育者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要学会懂得儿童的内在需要、学会欣赏儿童的个别差异、学会发现儿童的成功和进步。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利用儿童身上所显露的某一“闪光点”,创造条件帮助儿童获取更大的进步,而一些家长无视自己孩子发展的特点和水平,盲目跟风和攀比,给儿童造成巨大的痛苦,甚至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实践中,众多的正反实例无不在提醒我们,教育工作最为基本的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对于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许多人都评价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一种“遗传决定论”。其实,在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格赛尔并没有否定教育和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而是认为这些因素和作用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应该是在尊重儿童的生理发展、适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才发挥作用的,反之,也就失去了教育的前提和依据。
    (三)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曾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他还强调“在人生的次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为保证童年不被消失,为使儿童发展的果实更加丰硕,今天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审视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内涵和价值,承认自然的法则。教育者要学会谦卑地倾听自然的声音、学会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发展的规律,真正领悟到要发展孩子,就必须遵照自然的指引,要教育儿童,就必须适应自然,这样才能防止“教育的狂妄”和“教育的大跃进”,才能使教育真正地给儿童带来快乐。


              关键词:格塞尔成熟势力学前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5-18 10:13 , Processed in 0.037875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