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述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团体的贡献及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团体是一种以从事教育活动为核工作的功能性社团,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团体发展及发挥作用的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学前教育团体是以学前教育研究为核心工作内容的教育社团。我国学前教育团体对推动我国近代以来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近代中国学前教育团体的贡献
    教育团体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就已成立。而学前教育团体的成立,据记载最早是在1917年,即当时的博文中学教员钟佩萸、黄裕兰在上海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五・四”前后,陶行知、陈鹤琴从美国学成回国,深入开展学前教育的调查和研究,与北平的张雪门等南北呼应,合成―一股反思和研究国内学前教育的浪潮,并带动了――批热心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而在此时,萌生不久的中国学前社会教育弊窦丛生,洋十七现象非常严重,师资问题、课程问题、设备问题、乡村幼儿教育问题等等接踵而至。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理论上的反思和重建,也需要在实践中去实验探索。凡此种种,都需要群策群力,于是一批学前教育研究会应运而生。
    1925年12月,―上海养真幼稚园联合上海幼稚院及广肇公学附设幼稚园等组织了上海幼稚教育研究会。1927年,在陈鹤琴、张宗麟推动下,以南京鼓楼幼稚园为实验基地,以《幼稚教育》为宣传阵地的幼稚教育研究会在南京成立,陈鹤琴任会长,兼《幼稚教育》月刊的主编。幼稚教育研究会成立后,在鼓楼幼稚园展开多项实验工作,如课程、教法实验研究,并在团体会员中开展“艺友制”实验等。
    在南京幼稚教育研究会的影响下,1928年,张雪门在北平成立了北平幼稚教育研究会,而厦门、广州也于1929年,武昌、汉口子1934年都相继成立了幼稚教育研究会。
    尽管这些团体存在的时间不长,但都有力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的研究,推动了政府和教育界人士及一般的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如1928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关于学前教育的议决案就有7件。1929年,全国中小学课程起草委员会成立,不再把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混在一起,开始单列出来,同时,教育部以南京幼稚教育研究会在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成果为基础,制定出《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刊行全国执行。到1930年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开幕,幼儿园已取得与小学并立的地位,学前教育开始作为一个学科进入中国高等学校。
    除南京幼稚教育研究会以外,在近代颇有特色和影响的还有晓庄幼稚教育研究会、中华儿童教育社和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1929年10月,晓庄幼稚教育研究会宣布成立,负责人为陶行知、张宗麟。晓庄幼稚教育研究会属小型教育团体,但很有特色。研究会以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以及各中心幼稚园为研究基地。该会成立后不久,就出现晓庄事件,存在时间并不长,但深入地开展了幼稚园的生活教育课程实验,制订了全年的、每月的、每周的和每天的生活纲要。晓庄幼稚教育研究会的实验对开展农村学前教育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中华儿童教育社是于1929年在南京幼稚教育研究会基础上改组而成。此前,《幼稚教育》更名为《儿童教育》。该团体发展到1937年,在全国有60多个分社,社员达4000余人,团体会员34个,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教育学术团体之一。由于民国时期无对应的学前教育行政部门的设置,中华儿童教育社成为当时全国学前教育行政和学术研究的枢纽。该社后来加入新教育国际联盟,《儿童教育》也成为新教育国际联盟中国支部的机关刊物,介绍中外有关教育的学术思想,以相互交流和借鉴。
    中华儿童教育社办社的宗旨为:“研究小学教育、幼稚教育、家庭教育,注重儿童教育问题,供给具体材料”。从宗旨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问题仍为中华儿童教育社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华儿童教育社用陶行知创作的《教师歌》作为社歌,歌词中“发现你的小孩”“了解你的小孩”“解放你的小孩”“信仰你的小孩”“变成一个小孩”可视为对教育社教育理念和研究宗旨的解说。教育社总社设于南京,理事会由12名个人理事和3名团体理事组成,陈鹤琴任主席。总社下设总务、研究、编译、推广、介绍、福利合股分别开展工作。社业务目标为:研究儿童教育;推广儿童福利;提倡教师专业精神。并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工作:①研究问题;②实验方案;③提倡风气;④建议政府;⑤编译图书;⑥流通书报;⑦协助社友;⑧辅助导师;⑨采访资料;⑩联络研究。1930年7月在无锡召开第一次年会算起至1947年,中华儿童教育社共召开12届年会。除编辑出版《儿童教育》月刊外,该社还编辑们儿童教育丛书》、《儿童科学丛书》以及们儿童生活》、《儿童教育新刊》等多种儿童读物。在当时,中华儿童教育社事实上成为小学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家园。1949年后,中华儿童教育社迁至台湾。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的难童教育组织,1938年3月10日在武汉成立。该会由邓颖超、沈钧儒、郭沫若、李德全等联合各界人士184人共同发起而成。其宗旨是抢救民族后代,使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地成长为抗日建国的力量。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全国各省市包括陕甘宁边区、香港和南洋群岛相继成立20多个分会,创办儿童保育院53所,共收难童3万多人。保育会组织编写一套《抗战建国读本》,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其中着重进行抗战建国教育。
    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分会成立。9月,分会主持创设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招收婴幼儿达180人,到1941年,保育院的儿童总数达480名。在长时间的实践探索中,保育院形成了有独立特色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具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如把幼儿教育原则定为以母爱出发的幼稚教育等,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幼儿教育基本上是一种生活教育,采用单元教学法,将计划教育与兴趣教育紧密结合,要求多采用故事化、游戏化和歌曲化等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创设的边区第一保育院积累了宝贵的办院经验,成为边区和老解放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样板,并对新中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新中国学前教育团体所发挥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加上建国不久全面学前苏联,更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接着而来的极左思潮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出现了以政治代替学术研究的现象,使教育团体失去了其大力发挥作用的空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教育科学春天的来临,学术界重新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教育团体,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
    1979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在南京成立。大会推荐陈鹤琴为名誉理事长,左淑东为理事长;制订了研究会章程,指出以组织幼儿教育科研队伍,研究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展我国幼儿教育科学,提高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质量,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作为研究会的宗旨。大会确定了我国幼儿教育今后一段时间的科研方向和任务:一要认真总结幼儿教育的历史经验,重点总结建国3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二是要进行科学实验,进一步了解和探索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实践;三要研究中外幼儿教育的理论。中国幼儿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它对于我国学前教育战线组织科研队伍,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当时的教育界权威机构和老专家们把这次会议称为“幼儿教育史上的创举”,“在我国幼儿教育史,……是破天荒第一次”。
    之后,各省、市、区及省辖市(州)地方性幼儿教育研究会也相继成立,学前教育研究团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级网络。在中国幼儿教育研究会的带动下,各省市、区幼儿教育研究会及师范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积极地开展了学前教育科研活动,成果迭出。这些研究,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对国家出台一系列学前教育文件和指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87年,研究会创办了会刊――《学前教育研究》,在此之前,一些地方性幼儿教育刊物如《幼儿教育》、《江苏幼教》、《湖南幼教》也已创办。学前教育刊物的创办使学术交流有了阵地,促进了研究者的思考、争鸣,有利于学前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1992年,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发展为国家一级学会,更名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1995年,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设置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游戏与玩具、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管理、学前健康教育5个专业委员会。研究会的升格及专业委员会的设置促使我国群众性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向更加深入、专业化和高层次迈进,加快了我国学前教育科研的进展。
    三、启示
    1.要重视教育团体,充分发挥教育团体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目前,社会上有三种组织,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如企业、公司)和非营利组织(如教育团体)。这种非营利组织,又称中间组织,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民族危机和国内战争,狼烟不绝,而学前教育现代化又迫切需要充分的决策分析和理论分析,当时又没有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来完成这一任务,这就为学前教育团体发挥效能提供了机会并提出了时代要求。另外,近代中国教育行政能力不强,而学前教育行政更是微乎其微,从而使学前教育事业的推进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支撑,这又使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责任落到了学前教育团体的肩上,从而导致近代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学前教育团体发展休戚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建立了强有力的教育行政系统,学前教育事业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求快速发展,但缺乏应有的学术争鸣。到极“左”路线时期,以政治代替学术,以口号代替研究,使学前教育出现了不正常的沉寂。随着新时期“教育科学春天”的到来,涌现的教育团体相互争鸣,不断探索,在促使学前教育事业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要通过发挥学前教育团体的功能,广泛调动学前教育工作者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团体对学前教育界精英进行了大范围的调动,或者说正是这些精英的组织方能产生有效率的社团,这些精英包括教育名流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中国第一个男幼师张宗麟等。至于带有政治色彩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则更是在政界有声望的国共两党要人号呼下促成。正是这些巨子名流的热切努力,使得近代中国学前教育团体为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界一度取消了教育团体,从而使学术研究门庭冷落,缺乏活力,幼教工作令从政出,依葫芦画瓢,缺乏学术和争鸣气氛,广大幼教工作者丧失了研究热情,幼儿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裹足不前。所以,新世纪学前教育工作一定要调动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团的各项功能,活跃学术气氛,广泛开展争鸣,促进学前教育科研健康发展。
    3.学前教育团体必须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发挥好刊物的阵地作用。教育团体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研究的质量。可以说,进行教育实验、开展教育研究是学前教育团体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幼稚教育研究会、晓庄幼稚教育研究会深入开展了教育实验研究,为中国学前教育的科学化和民族化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时就在章程旨出,学会的宗旨就是“研究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会员“大胆实验”。1995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下设5个专业委员会,之后,各专业委员会在自己的领域里纷纷开展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更是硕果累累。刊物是理论普及和学术争鸣的阵地,是向社会展示研究成果的园地,是教育团体不可或缺的部分。1927年成立的幼稚教育研究会,就以《幼稚教育》作阵地发表自己的主张,1929年成立的中华儿童教育社以《儿童教育》作为自己的会刊,1987年,中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创立了自己的刊物《学前教育研究》。这些刊物左右着学前教育的一时舆论,对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刊物还促进会员提高理论修养,增强会员参与科研的意识和社团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学前教育团体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学前教育团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5-2 07:20 , Processed in 0.063977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