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巧、散、抛――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对孩子预测性语言的智慧应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观摩活动中,我有幸看到了两位教师组织的同一内容的科学探索活动:鸡蛋浮起来。
    案例一
    师提问:为什么水中放了盐鸡蛋会浮起来呢?(教师本意让孩子猜测)
    甲幼:因为盐加到水里水变多了。
    师:嗯。
    乙幼:水变白了,鸡蛋就浮起来了。
    师:嗯,请坐。
    丙幼:盐放到水里用筷子搅拌了,鸡蛋就浮起来了。
    师:噢。
    ……
    声音一个比一个小,举手的孩子一次比一次少,气氛显得有些沉闷。
    案例二
    师提问:为什么水中放了盐鸡蛋会浮起来呢?(教师本意让孩子猜测)
    甲幼:盐到鸡蛋里去了,所以鸡蛋浮起来了。
    师:有道理,你是这么认为的。(老师投以赞许的眼光,孩子脸带喜色。)
    乙幼:我看见盐放到水里,白白的东西往上跑,鸡蛋就冲到上面去了。
    师:不错,你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还谁有不同的想法?教师眼睛扫视全体孩子,辅以期待的神色。
    丙幼:是因为鸡蛋在小的罐子里放了盐浮起来了,在大的罐子里就不浮起来。
    师:你的想法更特别(教师翘起了大拇指)。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顿时,小朋友中间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教师让孩子们举手发表意见。)
    幼丙: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因为我的大罐子放了很多盐鸡驴起来了,不是罐子的问题。
    幼丁:我同意他的意见,我的小罐子让鸡蛋浮起来了。
    幼戊:因为他的罐子卡住了鸡蛋。
    幼己:我不同意,我的也是小罐子,没有卡住鸡蛋。
    师:很好,能大胆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再试验一下。
    幼:好――
    现场气氛活跃,孩子思维敏捷,表达愉快。
    不难看出,教师对孩子的预测性语言的不同应答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应答在整个猜测过程中起一个扭转、引申、激励的作用。教师必须灵活而又智慧地应答。
    一要巧。
    巧妙提升。在孩子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巧妙提升。比如,在猜测自然角里的麦苗为什么会死时,幼儿问:“小麦是因为不浇水才会死的。”
    老师答:“是呀,小麦需要水,不然会枯死的。”
    幼儿问:“小麦是因为被小朋友踩了才死的。”
    老师答:“是的,小朋友不能破坏麦苗的生长。”
    在孩子稚嫩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感知规范而成熟的语言,孩子将获得更深层的经验。
    巧妙肯定。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个性特征,进行不同层面的应答。对能力强、容易满足的孩子,教师可尝试用微笑点头,让他自己感受到老师对他回答问题的肯定,又隐约感觉到老师的应答不是最热烈的,还要继续努力;对能力一般的孩子,教师对孩子的应答可以是翘拇指微笑,并辅助语言激励,使孩子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肯定;对能力弱的小朋友,教师可用翘拇指、拥抱等大动作来夸大他的优点,鼓励孩子大胆表达。
    二要散。
    这里说的散是指形散神聚的“散”,是一种激发孩子猜测问题热情的多样性应答的体现。
    应答语言散。对孩子回答的问题不是千篇一律地“嗯,好的,噢”或不答,而是要注意应答语的广度,给孩子一种激励感,使活动呈现动感。如,你是这么认为的,你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你的想法很有道理,你的想法不错。在富有个性的应答中,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对他问答的特有的鼓励和特别的肯定。
    应答对象散。
    除了教师应答孩子这种较多见应答方式外,还可采用孩子应答孩子的方式,把一定量的问题交给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评判他人观点的过程,学习赞同和批判。比如,老师问:“他的想法怎么样?”孩子答:“好。”老师又问:“他的说法你同意吗?”孩子答:“同意(或不同意)。”老师再问:“为什么呢?”……
    三要抛。
    抛问题。当孩子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巧妙地采用抛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解释。这样减少了教师一味回答的情况,让孩子成为问题的主人。如,当孩子猜测手捂瓶子里面的水怎么会自己到吸管里去这个问题时,李益说,是因为手热了,水才到吸管里去的。张溶贝说,那为什么我的手也热,可瓶子里的水没有到吸管里去呢?教师说,对呀,这是为什么呀?教g币边问边看着周围的孩子,把孩子向自己提的问题又扎扎实实抛给了孩子。孩子又猜测开了……
    转想法。在孩子讨论猜测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转移话题,让孩子在讨论中有不同的想法,能撞出思维的火花。如在讨论猜测“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怎么会鼓起来”这个问题时,思琪说,乒乓球热得难受了就鼓起来了。严语天说,乒乓球喝了水了,就像我们的肚子吃了饭就鼓了起来。老师说:“严语天认为是乒乓球喝了水鼓起来了,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故意挑起孩子的争议,目的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摆出自己的观点,敢于挑战,敢于表现自己。贾依说,我同意思琪的,不同意严语天的,因为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热得不得了才鼓起来的。我刚才灌了水就没有鼓起来。李益说,我不同意,我把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了也没有鼓起来,我还在上面戳了个洞呢!瞧,孩子的想法更深层更复杂了。
    孩子的想像是丰富的,有时是离奇的。在科学活动中虽然有严谨的科学原理,但假设的过程是孩子预测科学结果必不可少的部分。有预测和假想,才有实验过程的精彩,才有实验结果的提炼。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透过现象找本质,对孩子的假想教师必须保护,要站在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的层面上去应答,讲究应答的技巧和智慧。对他们的想法和猜测不做错与对的定论,而是鼓励孩子的独特想法,因为答案的正确与否,孩子可以在实验中进行验证,孩子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判断。



              关键词:科学活动孩子预测性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5-18 19:25 , Processed in 0.040699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