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的视角:幼儿探究的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是幼儿的探究?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括。一般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探究是指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制定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评鉴预测的过程。幼儿的探究显然不能完全囊括这些行为,其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也与上述涵义不尽相同。在我们尚不能给以科学概念的时候,客观的描述似乎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探究大致可以描述为:(1)发现新异事物或现象;(2)依赖动作或具体事物施动;(3)与环境相互作用,影响、保持、提升相互作用的过程;(4)以获得满足感为最主要的目的。这四个方面构成互为联系、相互影响、交互融合的过程。基于上述认识,幼儿探究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
    1.自主性。所谓自主,强调的是主体对自我的高支配度。幼儿的探究从发现新异的事物或问题开始,这种发现最基本的动因有二:一是幼儿的本能;二是幼儿的兴趣。本能与兴趣是极其自我的心理因素,主体对其支配的程度取决于主体自身。在新异的事物或问题出现之后,主体本能的探究欲望发挥作用,探究也就开始了。如果该新异刺激对主体来说,又是其兴趣所在,则探究的欲望则会更为强烈。所以,探究什么,对幼儿来说,自主性的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探究的价值取向是非常自我的。关于幼儿探究的自主性表现,我们也可以在幼儿探究的策略运用以及探究的目的上窥见一斑:他们可能会有自己的处理问题的策略,并不像成人那样受许多规范、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他们可能更喜欢探究过程的有趣,而没有探究结果的刻意追求。完全不同于成人的探究活动,使幼儿拥有更强的探究欲望。
    2.活动性。这是由幼儿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的思维具有典型的具体形象的特点,依赖于动作和具体的事物进行思维。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常常动作先于思维或者边做边思考,不能预先在头脑中勾画蓝图、设计计划、筛选方案、有目的地将探究进行到底。正是借助于一系列的动作和活动,幼儿的探究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多种感官运用其中、充满忙碌和兴奋、不断出现新的探究方式、不断有意想不到的探究收获。活动使探究拥有生机和动感,这也是成人探究所不能比拟的。
    3.他律性。这里所指的他律,是指幼儿的探究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和暗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揭示了儿童观察学习的作用,指出社会环境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意义。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本能和兴趣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进社会性的意义,使本能和兴趣带有社会化的表现。于是,幼儿会逐渐地以社会环境为参照系,学习和修正自己的探究策略,提升自己的探究水平。他律性的特点,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成人对幼儿的影响和评价,一方面有助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幼儿惧怕探究和产生对探究的无助感。
    4.过程性。无论是对结果的追求还是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分析,都可以明显地感到幼儿探究的过程性特点非常突出。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忙碌的、不知疲倦的、兴致勃勃的孩子,他们不以成喜、不以败悲,不为追求探究的结果而惴惴不安,而是以亲历探究的过程为快乐,视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可贵,在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验感受。那种由成人结构化了的所谓探究活动是完全与幼儿探究特点的要求相悖的。
    分析幼儿探究的特点,从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幼儿探究的时候,对探究的意义又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1.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的内在成长需要
    对于需要的认识,人们已不再单纯地仅仅理解为个体某种心理要求的“亏空”或者“缺失”,需要意味着“改善”也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人的生命成长――躯体的、精神的、内涵着人“改善”的需要,已被视为“成长需要”。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这种“成长需要”可以获得一定的满足,因为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正是通过自主的、活动的、享受着愉快的过程体验,来不断地“改善”自己。认识到幼儿探究活动的这一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尽量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比如,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探究环境;给他们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多样化的探究材料;重视幼儿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不为结果的获得而匆匆走过场,等等。这都是我们在认识幼儿探究活动能够满足幼儿内在成长需要的意义时,所应当考虑的。
    2.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够使教育获得更为开放的目标和内容
    正规的机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活动。在我们的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恪守目标、内容的思想和做法,使缺乏活力的、沉闷的学习过程造就了许多“厌学”、“怕学”的孩子。其实,分析幼儿的探究活动,我们就能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较好的方法。幼儿探究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是由幼儿探究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自主探索的活动当中,幼儿所获得的并非是一个既定的、凌驾于他们需要、兴趣之外的目标和内容,而是与其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目标和整合性内容,这种目标与内容是开放的,是幼儿愿意接受、愿意为其实现付出努力的。无疑,幼儿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在教与学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而且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够使幼儿体验活动的过程、获得探究的方法和策略
    人的许多心理感受是必须亲历的。比如成功感、满足感、愉快感,等等。这些我们在教育中所提倡的正向的、积极的感受不是教会的,而是需要以具体事件为依托方能获得的。幼儿在克服困难的探究中,最终取得了成功,那份欣喜是我们无数个“你行”、“你真棒”等口头赞许所不及的,且这种欣喜还会不断地产生良性的探究循环,进而热爱探究活动,这对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另外,探究的方法与策略的学习,隐含在探究活动的过程当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获得,并且随着多次的探究和探究的深入,还能不断改进、提高原有的方法和策略,“悟”出更为匹配的、高效的具体方法。我们惯常寄希望于通过某一活动来传授方法、提供策略,其实与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调整相比,很难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考虑幼儿探究的过程性特点,我们感到教育所追求的“体验”、“感悟”以及“灵活”、“多变”等要求,是能够在探究学习中实现的。
    4.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够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的学习
    上述三方面的意义分析,倾向于探究活动中幼儿个体建构的意义,是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应然的价值。然而,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的探究不可能只是一种纯自然的状态,教育要弥补纯自然状态的不足,放大有益的价值,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一种关于幼儿探究层次的划分,对教育的有效实施非常有意义。它将幼儿的探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主探究,二是支架探究,三是结构探究。自主探究,从表层上看是幼儿极其自我的活动,探究什么、怎么探究完全取决于自我,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然而,从深层的教育要求看,这时已发生了“教育”:教师开始观察幼儿,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兴趣,记录他们的活动过程,分析他们的行为表现,判断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等等,这为实施有效的教育打下了基础。支架探究,可以说是教育艺术发挥的最重要的层次,能够体现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的“支架”直接影响幼儿探究活动的开展,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增大幼儿探究的意义,而一个平庸的教师则非常有可能缩小这种意义,甚至限制幼儿的探究活动。因此,一个适宜的“支架”可以使幼儿“爬”得更高,并能不断地自我去除“支架”,获得发展,这又是幼儿的自主探究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够有效地将个体建构和社会建构整合在一起。支架探究是幼儿探究收获最大的层次。结构探究,可以理解为高层次的自主探究,是个体随着经验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和探究意识的增强,所拥有的对探究过程的目的性、规划性的把握,它类似于研究,因此更为严谨、稳重。应该看到,教师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幼儿提供画龙点睛式的结构探究,对幼儿的学习也将有较好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5-19 14:53 , Processed in 0.043544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