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压力与应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笔者受邀奔赴部分省市一些基层幼儿园,与许多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进行过促膝交谈。在“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专题讨论中,大家反映的问题是发人深省的。

    一位身材高挑、思想前卫的园长把“立志幼教、永不反悔”的座右铭写在办公桌前,用了三年的时间,依靠一批爱岗敬业的员工,把一所濒临关闭的幼儿园转变成省一级幼儿园,但她却很少有成功体验。她坦率地说:“目前办园面临许多困难,尤其是资金短缺,来要钱的婆婆太多,每逢上级检查或开会,我要么佯装睡觉,要么发完言就立即走人,否则,我会变成摇钱树……我只能发给教师们300元的月薪,我觉得愧对她们的工作热情。”

    老师们抱怨:“幼儿教养工作责任大,家长期望值高,常常不能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家园之间存在隔阂,怎样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

    “为了提高学历,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参加函授、自考的学习,但学的内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相距甚远,本来很清楚的东西反而被理论专家说糊涂了!”

    “科研兴园是不是写几篇文章就可以了!教育笔记算不算科研成果?为什么学术期刊上的‘科研成果’很少介绍具体的操作办法,老在‘理念’或‘原则’上绕圈子!”

    一位才华横溢但其貌不扬的男性研究生去某幼儿园谋职,遇到园长和教师们挑剔的审核:要高鼻梁、浓眉大眼、身材伟岸、载歌载舞、甘当配角……

    许多保育员也对自己的“绿叶”地位颇有微词,声称缺乏主人翁意识,只有打工妹的体验……

    上述问题反映出当前幼儿保教人员正面临着多重的心理压力,若不及时调整与疏导,势必影响幼儿保教质量和孩子们的健全发展。

    调整自我对压力的感受是认知心理学家推崇的智慧办法之一,而有意识地掌握一定的积极应对方法,才是处理心理压力的关键。应对是指处理压力情境的过程。人在面临压力时总会启动自己的无意识应对程序,它又称心理防御机制,如否认、退化、投射、白日梦、隔离、合理化、转移、反向、自居、补偿、升华作用等。如不少幼儿教师面对社会职业的激烈竞争,常常“安于和幼儿呆在一起”,她们并不是热衷于幼教事业,而是认为“孩子单纯,可避免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和竞争”。这是一种典型的合理化解释。它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保护幼儿教师的自尊,促进职业的稳定;但它又是消极的,其实质是自我安慰,过分运用会导致自我欺骗,形成病态心理。明智的做法是有意识地积极应对,它们不是自动化完成的,需要人切实地努力。

    1. 提高心理修养水平。

    有心理修养的人一定具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笔者曾经询问数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形体美”、“精神文明”、“没有神经病”……从专业的角度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相对心理状态,健康者有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自我评价,有高效的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表现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若用一句话来反映,心理健康者除了自己以外,至少要爱一个人。具有一定心理修养的人,能品味出这句话的哲理。广大的幼儿保教人员欲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水平,就要认真读几本心理学与心理保健方面的专业书籍,如现代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不少幼儿教师把参加函授自考、提高学历作为晋升工资的手段,其实要致富,先要“知”富,要系统学习幼儿保教知识,尤其是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知识,不能把心理学知识看成是生活的点缀品或调味品,而应当成应对压力的必需品。

    2. 确立正确人生态度。

    心理健康的实质说到底反映着正确的人生态度。一个不热爱孩子的人,终究会逃离幼儿教师岗位。笔者曾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职业倾向性作过调查,学生们不愿选择基层幼儿园或农村学前班,而是要“到大城市去”、“到公司去”、“到海外去”、“到钱最多的地方去”。一位学生说:“我最讨厌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今后我选择的职业是除了和孩子们打交道以外的任何职业!”不少毕业生到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基层幼儿园谋职,其主要动机并不是源于“专业对口”的信念,而是以此为“跳板”,寻求更“丰厚的待遇”和更“潇洒的消费”。一些毕业生在求职时常常迫不及待地打听工资与住房条件、配偶调入的可能性。这样的人生态度,往往使她们在发展道路上屡屡受挫。因此,无论是在职或未来的幼儿教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职业和教育伟业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启蒙阶段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要职责,以教为荣,以育为乐,追求“燃烧自己、照亮孩子”的精神境界。

    3. 形成积极自我概念。

    健康人格的核心是要有良好的自我概念。不少幼儿保教人员尤其是保育员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没有文凭,不懂教学,做的是“保姆工作”。有人说: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是心理医生。但调查表明,“家庭保姆”却排在心理医生之前。“保姆”正在现代人群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连许多青年小伙子在选择配偶职业身份时,也多挑选“幼儿教师”。笔者在基层幼儿园遇到过不少爱岗、敬业的幼儿教师,她们自强不息,兢兢业业,她们主持的师幼互动决不亚于理论专家在研讨会上的学术演讲,她们的歌喉、舞姿以及对孩子的影响力是高墙深院的教授们力所不能及的。为什么不看重自己的优点.为什么不用自己的优点比人家的缺点?笔者在前年组织了一项全国范围的幼儿健康教育领域的合作研究,邀请了500多位优秀的幼儿教师撰写教育笔记,并请,40多位幼教专家逐篇评析,出版的88万字的《现代幼儿心理保育与教育》.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出版/向全社会展示了幼儿保教人员的自我风采与爱心,从字里行间你能看到幼儿教师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影响力,读到幼教专家们对保教人员的赞美与关怀。

    4. 及时缓解内心冲突。

    幼儿保教人员的心理冲突随处可见:有的教师想脱产学习以提高学历,又想年度全勤多拿奖金,这是双趋式冲突;有的教师工作中既怕园长批评,又怕家长指责,这是双避式冲突;还有的教师一方面讨好领导,另一方面又担心同事们非议,这是趋避式冲突;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还会出现多重趋避式冲突,如想参加自修学习,又怕考试不及格,不提高学历,又会有下岗的危机。克服心理冲突的主要办法是: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修订原定目标,更多体验成功;抑制不合理需要,另作合理追求。不少幼儿教师能认真总结自己以往考试失败的经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后来通过函授或自学考试多种途径,既获得了本科学历,又完善了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一位幼儿教师失恋后,把生活的方向定位于学习上,后来通过几年的刻苦努力,逐步拿到大专与本科毕业证书,并考取研究生,她用丰硕的成果解决了内心冲突,找回了自己的尊严。这些都是及时缓解内心冲突的例子。


    5. 适当宣泄愤怒情绪。

    常言道:怒伤肝。愤怒的情绪需要适当宣泄。生活中不少人将“忍”字高悬墙头,作为做人的准则。其实“忍”是极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忍”者的癌症发病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有人认为,男性的平均寿命之所以比女性少3年,是因为“男儿有泪不轻掸”。女性善于通过喜怒哀乐等多种途径,及时化解愤怒情绪,这也许是女性长寿的秘诀。幼儿保教人员多为女性,适当宣泄愤怒情绪的途径与方式有很多,比如转移、升华、舞蹈健身、歌咏竞赛、休闲郊游,甚至是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游戏等。一旦愤怒的情绪宣泄出去,人的理智就会重新“回家”。当然,将愤怒的情绪迁移到孩子或家人,或是转化成躯体症状,“破罐子破摔”,伤人毁物,实不可取。

    6.建立合理认知信念。

    保教人员中常见不合理的信念有很多:一是要求绝对化,“我必须做得最好,我应该出人头地”;二是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出现一点点失误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三是糟糕透顶,悲观、绝望,不能自拔。正是这些不合理信念使人焦虑不安,应对压力的能力下降。幼儿保教人员要善于发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之处,通过调查、辩论、质疑、夸张、逻辑推理、合理情绪想像等方法,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比如,“我要尽力作好”而不是“我必须做好”,“偶然失误不要紧”而不是“一无是处”,“我还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糟糕透顶”等等。有了合理的信念,焦虑的情绪和行为自然会转危为安。

    7.良性自我暗示对话。

    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同样一颗痣,有的人认为它像一块伤疤,影响美观,会每时每刻、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企图用美容霜祛掉它。而另一种人则将它当作美人痣来看待,任其自然,唯其而自豪。看来,良性自我暗示具有戏剧性功效1 幼儿保教人员要学习良性自我暗示的方法,多看自己的优点,比如:“我比专家更了解幼儿”,“我写的文章更受大众读者欢迎”等等。许多教师在向来园参观的专家和同行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时过分谦虚,本来很有成效的结果,却描绘得不伦不类,对专家的评议诚惶诚恐,过分敏感。其实,专家并不比你知道得更多。幼儿教师处在孩子们生活的最前沿,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检测被幼教专家们束之高阁的“模糊理论”。
      
    8.训练实践成功应对。

    应对压力的才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训练与实践。有人提出挫折教育,其目的就是让人从小经历抗压力的实践,提高自己抗挫的能力。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是值得商榷的。回顾我国儿童的“挫折教育实践”,孩子们已把童年的生活看成是数十年“铁窗生涯”!挫折重重,却惟独没有快乐)!幼儿教师呢?我看她们也不需要太多的挫折,而更多的是需要成功) 应当把寻求成功感作为应对压力的关键点来实践。成功不是他人赋予的,而是一种自我体验,一种自我需要的满足。成功感的获得与成功期待的目标相关。合适的期待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而不是“跳三跳也够不着”。幼儿保教人员应该按照自己的才能、兴趣特点来设定自己的努力目标。有才能、无兴趣,干不好幼教工作;有兴趣、无才能,也难干好幼教工作;无才能无兴趣干幼教工作是悲哀的。要培养自己对幼教工作的兴趣与热爱,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幼教技能与技巧,要树立成功的“必胜”心态,而不是“避败”心态。那些把幼儿园当成逃避社会竞争的“世外桃源”的人最终会失败。须知,成功是更大的成功之母,失败也是更大的失败之母?


    9.分步化解压力矛盾。

    幼儿保教人员面临的压力来自许多方面,上级部门的检查、资金的短缺、同行之间的竞争、幼儿保教新课题挑战、家长的抱怨,还有保教人员自身以及家庭问题的困扰……面对诸多压力矛盾,应该分轻、重、缓、急,有步骤地解决处理。要弄清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对教师来说,提高学历、改善教育观念与方式是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个“拦路虎”,自然再不会为待岗、下岗而犯愁。园长们常常反映,主要矛盾是资金短缺。随着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机关幼儿园将要自谋资金资源,因此,一时间以“艺术”、“双语教学”、“民间体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大量涌现,表面上是倡导素质教育,而实质上是搞创收。许多幼儿园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都是实行“常规教育”,4点钟以后,全园生龙活虎,各种特长班竞相开放,使孩子们目不暇接)!家长们议论说:“若不愿交钱,孩子在幼儿园三年常规教育后恐怕连话都不会讲! ”这样的“化缘”手段是不可持续性发展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园长们应该多花心思,激发全园职工的工作热情,群思广议,务实自主,不“随波逐流”,办出本园特色,自然“财源滚滚来”。其实,办园的主要矛盾并不在于资金,而是在于掌握与运用知识经济的观念!

    10. 着眼当前计划未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幼儿保教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幼教模式和以往取得的经验使当代幼儿保教工作者有些力不从心。比如,教育评估方法的研究已从质性评估到量化评估,再到高一层次的质量结合、计算机评估,而多数幼教领域的专家们还在热衷于经验的描述方法,使一代又一代的幼儿教师在研究方法上停留在“作坊时代”,使一篇篇本有创新潜质的科研报告写成了一些呆板乏味、语不中的、千篇一律的“涵义与原则”的文字游戏!等等等等。广大的保教人员包括专家,都应居安思危,不以经验自负,着眼当前努力,面向未来进取。常言道: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

    11. 加强交往争取支持

    个人的才智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幼儿保教人员应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保教合力。善于从良好的人际交往中寻求心理支持是现代幼儿保教人员必备的素质。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红花、绿叶之分,大家都是绿叶,衬托着孩子们这些红花的娇美。园长与教师之间也不是老板和打工妹的关系,要有姐妹情长的同理互动之心。对男教师的引进,将有利于孩子们性别角色的认同,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化解女性幼儿教师群体的矛盾,何乐而不为*但要理解他们的苦衷,使这些“少数民族”能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不为生理上的苛刻条件而自卑,只为幼教事业奉献满腔热血和青春。对园医、炊事员和其他职工,也要充分尊重,使他们也有如家至的感觉,和保教人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承受各种压力,为幼儿园的发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才智。
        12.适时寻求心理咨询。
    当个人不能忍受压力、又缺少心理社会支持的时候,最佳的选择是寻求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实质是助人自助。心理医生只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还须你自己去开启那紧闭着的心灵之窗。寻求心理咨询绝不同于去精神病院,它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心理困惑,而且也是一种追求卓越的途径。寻求心理咨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幼儿保教人员是研究孩子心灵的老师,也是孩子最熟悉的“心理医生”。任何心理医生自身的心理状态是值得关注的。心理医生也有自己的心理医生,他们不仅包括专家,还包括自己信赖的亲朋好友甚至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一个现代的幼儿教师,应当像心理医生那样,善于把握他人和自己,富有同情心,具备温暖、尊重他人的优秀品格,面对压力与挫折,适时调整自己。一个人虽不能奢望改变他人和环境,但却有能力去完善自己!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痛苦的,没有情感的交流是愚蠢的,没有精神的生活是残缺的,没有成功的期待是悲哀的。但愿这番感叹成为现代人应对压力的至理名言。

    作为心理医生和教育工作者,我衷心地期望这篇“随笔杂谈”能为全国的幼教同行抛砖引玉,期望这些发至肺腑、对事不对人的针砭之词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


    更多有关“教师节”的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2年专题——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教师心理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4-27 00:10 , Processed in 0.040354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