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实验中的“双盲”控制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实验和其他实验研究一样,总是要探讨假定原因与假定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譬如说,尝试改革教学方法实验,我们可以在平行班分别采用k种不同的方法教授同样的内容。在这儿,教学方法就是实验研究中的假定原因变量(又称自变量,或实验变量),所尝试的各种教学方法是实验变量的不同“取值”,又被称作为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幼儿相应方面的发展水平就可以作为实验的假定结果变量(又称因变量,或反应变量)。
    一般来说除了实验变量之外,影响反应变量的因素还很多。譬如说在教学法实验中,幼儿的学习成绩就不会仅仅是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结果,原有的学习基础、幼儿可能受到的教学活动之外的额外辅导等等,诸多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不仅如此,教育实验的主试(实验者)和被试(实验对象)都是有意识的人,而实验者对“理想结果”的期望,以及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态度,常常会严重地歪曲实验研究的事实。研究者必须有效地控制实验情境,才能够确实反映实验变量的作用。在教育实验中采用“双盲”控制,就是为了排除实验者和实验对象的主观意识可能对实验效果的干扰。
    一、“主试效应”、“被试效应”以及对它们的“双盲控制”
    所谓“主试效应”是指“由于实验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而产生的实验偏差”。主试效应常常被称作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在雕塑一座少女像时十分地钟情于她,竟然使得雕像获得生命变成了真实的少女而与他结为伴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教育中期望效应的作用,由此,主试效应又被称作为“罗森塔尔效应”。
    所谓“被试效应”是指“由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生的实验偏差”。被试效应又被称作为“霍桑效应”,源自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有关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实验期间,随着车间照明等工作条件(实验变量)的逐步恶化,工人的生产率(反应变量)不是像研究假设所描述的那样减低,反而是稳步地提高。但是,致使生产率提高(反应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不是实验设计中原先设定的车间照明等工作条件(实验变量),而是由于工人发现车间里来了许多陌生人在观察和记录生产情况,因而加倍努力地工作。
    主试效应和被试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主试和被试都是有意识的人。正是由于他们都是有意识的人,不让主试和被试知道自己身处实验情境之中往往是难以做到的。
    那么,如何才能对主试效应和被试效应实行“双盲”控制呢?为此,先借用一个假想的“药品实验”例子来说明究竟什么是“双盲”:主试想要了解一种治疗高血压症的新药的疗效,而他的被试全都是志愿者,换一句话来说,主试和被试都知道他们身处实验情境之中。将被试随机分为二组,一组被试(实验组)服用的是降血压的新药,而另一组被试(对照组)服用的只是用淀粉制成的和降血压药外形、口味完全一样的安慰剂。但是,每一位被试并不知道自己服用的究竟是降血压药还是安慰剂,或者说,被试并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这是一“盲”。主试当然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一位被试所服用的是什么,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由主试自己来为被试测量血压。进行血压测量的人虽然也是行家里手,并且了解正在进行的是实验研究,只是他并不知道每一位被测量的对象所取用的是降血压药还是安慰剂,这就是另一“盲”。
    因此,“双盲控制”的目的,对于被试而言,就是要尽可能地保证他们在反应变量上的变化确实能够反映实验变量的作用,而不是他们对自己实验身份(实验组成员还是对照组成员)意识的心理作用;对于主试而言,就是要尽可能地排除其主观意愿对客观地评价实验结果的干扰。
    二、教育实验中也可以实现“双盲”控制
    再看一个教育实验中采取“双盲”控制的例子:一位研究生想要了解对幼儿评价的性质(批评与表扬)不同、评价的方式(公开与隐秘)不同,是否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以及幼儿评价的性质与方式两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深入班级并且与小朋友们已经相当熟悉之后,这位研究生开始了她的实验。她把班级里的孩子随机分为4个组,在一段时间内由她自己担任某些课程的教师,并且对4组孩子分别采用“公开地指出不足为主”、“公开地肯定成绩为主”、“隐秘地指出不足为主”,及“隐秘地肯定成绩为主”等4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也就是对4组孩子实施了不同的实验处理。但是,这位研究生并没有打乱原有的幼儿小组,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被划分为不同的实验组,这是一“盲”。此外,那位研究生请熟悉幼儿教育的专家来测试和评估实验班的孩子在实验阶段相应素质的发展状况,但是,这些专家并不清楚每一位被测评的幼儿实际接受的究竟是何种实验处理,这就是另一“盲”。
    教育实验中,必须排除的“被试效应”是指那些针对“被试身份”而并不是针对实验处理的“心理作用”。诸如“实验班”的孩子因为不断地有人来观摩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及亢进的表现,就是典型的“被试效应”,因为被试的如此反应主要是由“实验场面”造成的,与实验处理之间并没有什么因果的联系。
    另一方面,在教育实验中主试与被试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有意识的“心理互动”,甚至,有时“教师对儿童的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实验处理。在如上所述的教育评价实验中,孩子们对不同的实验处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方式)当然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而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这种行为变化恰恰是实验处理的结果,是实验研究的内容。这既不是实验中必须排除的“被试效应”,也不是歪曲了实验事实的“主试效应”。
    在教育实验中实现“双盲”控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通过精心的研究设计也是能够做得到的。



              关键词:双盲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5-7 04:28 , Processed in 0.037673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