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农村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0 18: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历时5年,于1995年完成,原国家教委于同年发文向全国推广此项研究成果。在这一研究的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均存在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种种不适应的问题,而农村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是该项目在全面推广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据调查,我国每年有大约2100~2500万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其中80%左右儿童生活在农村,上学之前他们能否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与成功。
    幼儿初入小学产生种种不适应的情况是普遍的。这些不适应反映出儿童对于幼儿园与小学两类不同的教育机构对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突变的不同要求很难立即接受;也反映出儿童入小学之前没有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同时还反映出在两种不同教育机构的教师、家长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由此造成了儿童感到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体质下降、学业失败率高、课堂违规现象多、学习自信心差,随之而产生厌学、辍学的现象。
    儿童入学以后的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两个方面。
         社会适应困难的主要表现是: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没有形成应该做的事就必须完成的意识和想方设法去完成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差,不能适应进入小学后突然闯进的“符号世界、规则海洋”;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不能应付大量需要独立完成的课业和独自料理生活;人际交往能力弱,对于扩大了的生活范围和人际交往的群体缺乏适应能力。
    学习适应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读写学习困难和数学学习困难方面。读写困难主要存在于七个方面:
    1.拼音读音节、声调、拼音规规;
    2.空间知觉、汉字结构书写、书写笔顺、执笔姿势、运笔力度;
    3.分辨形近字;
    4.听辨同音字;
    5.对画面、书面符号的理解;
    6.偏旁部首的辨别、归类;
    7.按口头指令行动。
    数学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九个方面:
    l.分类;
    2.排序;
    3.基数与序数;
    4.认写阿拉伯数码;
    5.数的组成;
    6.加减;
    7.应用题;
    8.等分;
    9.几何图形。
         对以上两大类问题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会适应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即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学业成绩也好,而社会适应能力弱的学业成绩也差。
          在这一系统而广泛的研究过程中,始终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显著差异。对全国八个样本地区(北京城市、北京农村、南京城市、杭州城市、兰州农村、甘肃宁夏农村、四川江泽农村和上海林江农村)城市1235名儿童、农村967名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受教育的条件(包括幼儿母亲的文化程度、幼儿教师受专业培训情况、幼儿和小学生家庭图书拥有量等)上有较大区别,城市优于农村。调查与研究还表明,尽管农村儿童入学年龄(平均为6.93岁)比城市儿童(平均为6.72岁)稍大,但进入小学以后其规则意识与任务意识、读写准备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读写能力、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智力等均较城市儿童要差,且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总之,这一研究从整体上显示了农村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较城市严重,应当重视。

    以下就如何改进当前农村幼儿园(学前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谈几点意见。

    1.要重视培养农村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农村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与学习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均比城市儿童严重。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社会适应能力与学习适应能力二者相互促进的意义。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儿童社会化技能和社会交往的发展还处在最初阶段,还是初步的。但是儿童在获得社会化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方面能够通过教师、同伴尤其是家庭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得到应有的发展。农村儿童生活环境比较单一,教育者需要帮助儿童拓宽视野、丰富生活。例如,带他们到附近的部队、企业、市场等处去参观,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通过阅读书籍和视听文化,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与自然世界中的事物。农村儿童优于生活在城市楼群单元里的儿童的是:他们有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活动的天地,他们可以一同在田野里游戏,在山坡上奔跑,在小溪边嬉戏,一同相伴劳动等。要鼓励他们之间多交往,扩大交往范围,指导他们在交往中发展社会感情,关心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是很有价值的社会化技能。他们还会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中,建立起自信心。在与他人合作的交往中学会合作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学会明辨是非,学会独立处理矛盾。在交往中需要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完成任务,并能和他人分享经验和设备,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能想办法克服,并且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等。教育者可以借助农村自身的优势,克服不足,积极组织、鼓励、引导,使农村儿童能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去体验社会情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正确认识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之间的衔接阶段,明确不同阶段的教育任务,合理施教。
         要帮助儿童顺利地从学前过渡到小学,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即在发展的两个大阶段之间存在着两个阶段特点的并存与交叉,前一阶段的特点在逐渐减少、衰退,后一阶段的新特点在逐渐增加、蕴育和迅速形成,从而展现了两个阶段的过渡过程。这一相交叉的过渡阶段具有渐进的特点,不能截然地以两个大阶段的特点去看待儿童,而要考虑到有一个衔接的时段。
    如何处理不同学段的衔接问题呢?在学前阶段要加强对幼儿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向幼儿进行初步逻辑思维和概括力的培养。前面所述入学后读写所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和数学存在的九个方面的问题,试验证明主要是能力培养不够所致。例如观察力、分析判断力弱会影响小学语文学习中对形近率的分辨、偏旁部首的归类等,也会影响到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分类、认识几何图形等数概念的形成;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差会影响小学生正确地把握汉字和拼音的书写;而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小学生系统学习的基础,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都离不开这一基础。
         目前农村的幼儿园(学前班)的教育中存在着忽视幼儿基本能力培养的现象。教育方法常常是搬用小学的具体教法,所学内容也有一些是选取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导致在知识内容方面超越了进入小学的“起跑线”,而在能力方面还远没有达到“起跑线”,这样做造成的弊端是:
    ①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学不甚了解,所教的知识和技能不够规范,使学生养成了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写字姿势不当等,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
    ②入学前已经按小学教材学习了部分知识,在入学后一开始学习时多是一些重复学习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需要认真听课,由此逐渐养成了不专心学习,不认真思考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反而妨碍了小学生进一步学好功课;
    ③由于入学前主要的精力用于训练幼儿掌握小学的部分学业知识,从而就疏于培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入学准备主要是着力培养其入学后所需要的能力,探索这些能力的构成因素;着力培养构成这些能力的萌芽,提高其综合素质。入学准备不是提前入学,也不是“下放教材”,而是培养“萌芽”。农村学前班的教育工作也必须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强调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在入学时达到小学的“起跑线”,切不可揠苗助长。
         小学初期衔接阶段的任务是做好入学适应教育,要抓准“起跑线”。对初入小学的学生从幼儿末期的发展水平出发进行教育,不要使刚跨进小学的儿童一下子掉进了“规则的海洋、符号的世界”──一进入小学立即面临的是新的作息时间、陌生的课堂规则、许多硬性要求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上的许多规则。在学习中儿童会马上面临大量不熟悉的符号如拼音、汉字、数学符号、作业批改符号等,这些与幼儿阶段的生活有很大差距。幼儿习惯了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生活规则比较松散,学习主要借助实物、图片和动作。这些差距造成了初入小学新生难以攀登的“陡坡”。因此小学应该注意把握对初入学儿童的要求。例如,每节课可以先上35分钟,在一学期内逐渐过渡到40分钟,也可以在40分钟的课内安排5分钟左右的课中趣味活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具学具的运用、教学环境的布置都应当体现过渡的精神,比如增加活动课程,把唱游、体育锻炼、兴趣活动等列入课表;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符号和语言,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具学具的使用,减少单调的机械练习,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增加带游戏性质动手动脑的当堂练习;减少全班性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增加包括小组和个人的多种活动形式;注意环境布置的教育性等。这样做,培养了儿童的能力,才能达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农村有“小学化”倾向的学前班,不仅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管理部门和有关领导也应当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精神去正确地指导和评价当地的幼儿教育工作。

    3.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
         教师的专业素质、家长的文化程度、社会信息量、图书资料、玩具教具等方面的条件,城市均优于农村。然而在儿童健康情况如龋齿和近视发病率、家庭居住空间、空气洁净程度、游戏伙伴、游戏场地等方面,农村则化于城市。可见,农村也有自己的优势。在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同时尽量发挥已有的优势,以缩小由于城乡经济、文化和生活条件造成的差异,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具体操作中要因地制宜,不要生硬地去模仿一些和自己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的城市幼儿园的具体做法。

    4.重视家长工作和社会的支持。
         幼儿和小学阶段,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无论是儿童的生活起居,还是社会性行为,学习习惯,都受家长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家长对儿童教育的失误,会对衔接产生不良影响。不少家长要求入学之前教幼儿读、写、拼音、背乘法日决,他们对幼儿游戏不理解、忽视健康教育、不支持儿童社会交往等;在教育方法上,对儿童的学习能力要求过高过急、不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不善于引导、否定过多、压制儿童的某些兴趣和主动性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这些问题需要幼儿园、小学帮助和正确指导加以解决。学校可以通过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活动、个别家访、办家校通讯、成立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协作小组等多种途径吸引家长配合幼儿园、小学做好衔接教育工作。
          校外机构例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的作用是十分有意义的。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作用,尤其在农村是十分显著的。对于农村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创办的1320余个家庭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为农村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校外活动场所。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州的宁夏市社会各界捐资办起的幼儿园有18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82%。使教育事业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也能受到学前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入学起点,提高了儿童入学后的成功率。可见,在农村和不发达地区更要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才能做好衔接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3-28 18:21 , Processed in 0.041410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