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践误导的心理学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12:3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者有所误导,不符合孩子心理发展规律。这种观点过于强调孩子发展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过于强调外在激励对孩子发展的作用,而忽视了内在动机的作用;过于强调对孩子发展的控制,而忽视了自主精神的培养。事实上,不同的儿童因其遗传因素、家庭背景、个性品质等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起跑线,也就无所谓起跑线上的输赢,更何况起跑线上的输赢根本不是教育者能够完全控制的。教育者能做的和应做的是始终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培养其以兴趣为核心的内在动机,通过言传身教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起跑线;幼儿发展规律
    目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仍然很流行,对众多教育者,特别是家长的教育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其本意来看,这种观点旨在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然而在教育现实中,它催发了各种极富功利色彩、压制儿童天性的早期教育方案,[l]严重误导了孩子的发展。
    一、过于强调孩子发展的一致性,忽视了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一致性(共性),也存在着差异性(个性)。所谓个性是个体在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而又独特的心理特征。幼儿的差异性或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有研究表明,我国幼儿的个性结构可以由智能特征、认真自控、情绪性、亲社会性四个维度11种特质构成,并与西方幼儿相比表现出一定文化差异。[2]幼儿能力在发展过程中更是表现出了鲜明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幼儿记忆能力较强,有的幼儿理解能力较好,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好。[3]有研究证实,不同智能结构的幼儿解决同一问题的方式存在差异,同一种智能在不同幼儿身上也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而同一种智能水平的幼儿在该能力各要素的水平上仍然有可能存在较大差异。[4]
    目前,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事实上,在孩子进入幼儿阶段之前,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之间的差异,如有的孩子说话很早,有的孩子走路很早,有的孩子数数很早。进入幼儿阶段,每个孩子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教育者不可忽视的教育依据。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策略。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正有悖于此种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因为不论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人生起点,不同的孩子本就不一定在同一“起跑线”上,又如何会有“起跑线”上的输赢可言呢?可见,对于教育者而言,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与众不同的“起跑线”,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培养孩子。比如,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钢琴并期望孩子能通过八级考试,那么家长首先要考虑孩子是不是这块“材料”,其次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比让孩子被动学习钢琴,对孩子发展更有意义。
    二、过于强调外在激励对孩子发展的作用,忽视内在动机的作用
    人的发展动力通常来自两个方面: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人进行活动是出于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满足,外在动机指个体进行活动是为了获得活动之外的结果,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兴趣等内在动机支配的行为更具持久性,适度的外部激励虽然也有利于巩固人的行为,但过多的外部激励却可能降低人的内在动机,减少人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可见,外在动机对人的发展的激励作用是有条件的。4—7岁的幼儿随着各方面能力的迅速提高,对周围环境和活动的控制感越来越强,其内在动机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6]教育者应善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内在动机。
    幼儿的发展包括绝对发展与相对发展两个方面。相对发展是与他人竞争,它体现着幼儿的好胜心;绝对发展是自我竞争,它体现着幼儿的好奇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过于强调了幼儿发展中的相对竞争,而忽视了自我竞争。在现实教育中,幼儿的好奇心往往被教育者忽视或否定,从而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培养,[7]因此教育者在引导幼儿与他人竞争的同时,更要引导幼儿与自己竞争。当诺贝尔奖获得者被问及为什么能获此大奖时,他们往往有共同的回答:没有想到会获奖,只是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经常将国人无缘于诺贝尔奖归罪于教育的失败,却忘了我们这样问本身就暴露了我们过于强调与他人竞争,过于看重学习与研究的结果,而忽视了兴趣对孩子终生发展的重要价值。现实中,教育者经常用“看谁第一”来激励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的发展可能是有所局限的。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时,教师经常用“看谁第一个吃完”来引导孩子快点吃完,于是孩子们都争着先吃完,有的甚至没有吃完,也急着站起来说“我第一”。这样的激励显然是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总之,教育者在激发孩子好胜心的同时,更应注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与自我竞争,这也许是更有远见的教育策略。
    三、过于强调对孩子发展的控制,忽视自主精神的培养
    孩子的发展要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并不是教育者“让”孩子怎样,孩子就会怎样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则过于强调了教育者对孩子发展的控制,而忽视了对孩子自主精神的培养。比如,很多家长明知自己的孩子并不太喜欢学钢琴,经常一边练习钢琴,一边无奈地流眼泪,但仍然坚定地认为孩子必须继续学下去,因为这对将来有好处。本来学习钢琴本身是一件好事,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确实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钢琴是孩子的选择,还是父母的选择?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事实上是父母代替孩子做出的选择,是父母要求或强制孩子不得不为之的事情,这样的教育显然缺乏对孩子发展需求的真正了解与尊重。在这种“他主”培养模式下,孩子只能学会被动服从,而不可能学会主动学习。
    许多教育者,尤其是父母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获得成功。然而,成功人生的关键不仅在于孩子的智力因素,更在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孩子的个性品质与行为方式。从长远来看,在幼儿时期,教育者应更重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的培养。[8][9]自主精神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个性品质。教育者要充分给予孩子作出选择的机会,从小培养孩子自我决定的行为习惯,这对孩子人生发展具有潜在而长效的价值。相比之下,“起跑线”上的输赢其实并不重要,更何况“起跑线”上的输赢并不是教育者可以真正控制的。
    当前,虽然传统教育观念中的“家长制”正在逐渐消失,平等的亲子观正在逐渐占主导,但仍缺少把儿童视为独立个体的儿童观。[10]比如,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能自主选择,于是就代替孩子作出选择。然而,孩子的自主精神需要从小培养,才能在孩子长大后绽放出创新的花朵。我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缺乏创新能力,缺乏主动精神,这与孩子们从小就不断接受过多束缚的教育不无关系。他们缺少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决定自己的行为,教育者,尤其是家长为他们做出各种各样的决定,长此以往,势必使孩子形成一种被动、消极、等待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其创新精神势必受到限制。
    当然,幼儿的自主精神处于萌芽状态,其自主活动是有一定条件与限度的。教育者要把握好幼儿发展的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关系,在培养幼儿自主精神的同时,让幼儿懂得自由的条件与限度,形成自我安全意识、自我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等,由此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要求的和谐统一。[11]
    总之,在现实中,教育者不必过多关注“起跑线”上的输赢,而应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价值取向及人生信念,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做幼儿发展的好榜样,因为真正影响幼儿发展的并不在于教育者的“言”,更在于教育者的“行”,所谓“言教不如身教”,这也许是促进幼儿良好发展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4-25 08:30 , Processed in 0.041524 second(s), 25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