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的简历上写满家长的焦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0:5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事件回放】
            近日在网上热传的一份升小学的幼儿园简历,“秒杀”无数大学生白领,这份简历逻辑清晰,涵盖教育经历、课外学习、体育运动、特长、参赛及获奖情况等,里面提到2010年开始学习瑞思课程、已完成Pre-K、K、prerise三阶段学习、进入S1课程。除此之外,还学习了钢琴,中央音乐学院专业老师一对一授课。更厉害的是体育,这位小朋友学习了轮滑、冰球、武术等,获得多次奖励。特长方面:热爱体育、喜欢钢琴、喜欢思考、喜欢舞蹈,会写300多个汉字,能进行日常英语对话等。(来源:重庆商报)
            如今,求职要写简历,升学也要准备简历,只是,当这份内容丰富的简历的主人是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时,你的脸上会浮现出怎样的表情?尚未走进小学的孩子们早早地被家长送进一个个学习班,当成某些科目的“专业选手”来培养,并参加考级、比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家长的理由,可是,另有一些藏在背后的理由,也许家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他们用各种学习班塞满孩子的时间表时,他们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
            1 基础教育要摒弃功利性
            从呱呱坠地开始,一个新生命就开始了对周遭世界的探索。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像襁褓中的婴儿,他们可以自己走路,自己触摸感兴趣的东西,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求知欲旺盛,愿意积极探索世界,在探索中学习、了解这个世界。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理论,这个阶段的儿童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
            家长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接触一些新鲜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是有益的,但是一切应以发展兴趣、培养习惯为先。可以尝试让孩子接触不同种类的知识,比如艺术、体育、语言等方面,从中发现孩子的喜好,并加以定向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求多求全,盲目地追求“量”,反而可能牺牲了孩子宝贵的好奇心。
            俞沨怡提醒说:“家长对孩子基础教育的培养应摒弃功利性。纵观国外的教育,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学龄儿童的教育中都有一些生活技能的内容,例如野外求生技能、急救技能、针对男孩子的日常小家电的知识,针对女孩子的家务内容等,这些内容是对一个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这些虽然无法区分出哪些孩子更聪明优秀,但却能提高一代人面对突发状况和生活困难时的应对能力。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很多艺术科目的考级,带有太多的功利性。这样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方面,目前看来新潮的科目也许等孩子长大了就成了夕阳产业甚至都不复存在了;另一方面,灌输给孩子功利的观念,只学习那些产生效益的内容——比如可以为升学加分的科目。”
            2 给孩子报学习班缓解的是家长的焦虑
            当家长们忙着把还在幼儿园的孩子送去各种兴趣班、学习班,以及参加各种考级、比赛,在孩子们疲惫的小脸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家长的焦虑。
            俞沨怡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我们也不想让孩子上这么多的班,但是别人的孩子都在学,我们家孩子要是不去学,将来孩子落后了会埋怨我们的。”
            在俞沨怡看来,这些抱怨中透露出的是家长希望自己成为“好父母”的自我要求,是家长“超我”的一部分,“通常这些家长的确是很尽责的父母,他们希望给孩子好的物质保证,希望扮演好自己为人父母的角色,正因为希望自己是个‘尽职尽责的好父母’的潜在焦虑,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他们在不赞成的情况下还是无奈地为孩子报了各种班。其实这不是在为孩子好,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还有一类家长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过某些缺失,或者是在现今的生活中遭遇了不如意的境况,他们自己进行了错误的归因,比如认为自己当年如果多读点书有更高的学历、多考一些资格证书等,情况就会和现在不一样。他们为了补偿自己的缺失,而寄希望于孩子,通过孩子来补偿自己的心理缺失。
            邵颖则提醒说,双休日,家长忙着把孩子送去一个又一个兴趣班,交给这个那个老师教导,是否无形中推卸了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
            “年幼的孩子需要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陪伴、抚摸,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在澳门求学、实习的时候,邵颖发现,在那里,会送孩子去参加学前班的大多是中国父母,外国父母更多的是会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踢球。“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社会化,是要学习怎么和其他人打交道。但是,在各种学习班里,都是把孩子当成‘专业选手’,学习各种科目。如果这种学习的压力过大,可能会磨灭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性。”邵颖说。
            3 蹲下来和孩子沟通更有效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如今许多父母的焦虑所在。可是,什么是输?什么是赢?一切还没有开始,一切都还在原点何谈输赢?当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冀,把孩子的时间塞进一个个学习班的时候,很多父母并不清楚自己塞给孩子的,是不是孩子想要的。于是,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努力赚钱,给孩子请最好的钢琴老师,给他买最好的玩具……可是他就是和我不亲。他到底想要什么呢?”
            对于这些搞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到底要什么的家长,邵颖的建议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境,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嘴里嘟嘟囔囔的,谁也听不明白他在表达什么,可是,把他抱在怀里的妈妈就能明白孩子在讲什么。这是因为妈妈和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相处,在这样的相处中,培养出了妈妈的敏锐性。她能知道孩子在表达什么,想要什么。”
            曾有一对外国父子特别打动邵颖,那个孩子年龄很小,他趴在地上玩玩具。人高马大的爸爸见状,也和儿子一样趴在地上,陪他一起玩。“你不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上,怎么能知道他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邵颖说,“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妨常常蹲下来,让自己变得和孩子一样高,在同样的‘海拔’上对话,可能效果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5-8 09:56 , Processed in 0.043116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