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实践中完善 在探索中成长——中班科学活动“纸片变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13:4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学期,笔者参加了“原创活动设计研究”项目组,以课例研究方式研发活动设计。我自主设计了“纸片变变变”科学活动,并通过同事间的研发性学习和深度教研,力图将该活动设计得更完善。在这个不断实践、思考的过程中,笔者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呈现的是整个研发的过程。设计意图螺旋形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状,孩子们常常在游戏时接触到。为了让孩子们更生动具体地认识螺旋形,我决定组织一次有关螺旋形的活动。案例描述第一次试教活动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对生活中的螺旋形有进一步的认识。2.能积极动手动脑参加探索活动。活动准备1.人手一根湿的毛线、一块泥工板、一把剪刀,圆形纸片若干。2.螺旋形实物若干,螺旋形画一幅(用毛线绕成)。简单过程1.出示毛线,引导幼儿用一根毛线大胆造型,了解螺旋形。2.蚊香变魔术,认识立体螺旋形。3.小组合作,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螺旋形。4.纸片变变变,引导幼儿剪出螺旋形。5.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变长长的螺旋形。活动反思:这一次试教,幼儿都愿意参加探索活动,但是我自己觉得很累,感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太多了,违背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索,幼儿并没有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而且活动环节的设置、把握也存在问题。如:我没有深人地思索“玩毛线”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区分平面和立体螺旋形对幼儿的影响不是很大:找“螺旋形”环节中,我提供的材料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很多孩子都没有交流的机会。结合项目组教师的意见和我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我对活动过程进行了修改,删除了不必要的环节,提供足够的材料放手让幼儿大胆进行探索。最终把活动过程调整为:自由探索圆纸片变螺旋形的剪法——总结——再剪一次——变长长的螺旋形——用其他形状的纸片剪出螺旋形——延伸到在生活中寻找螺旋形物品。第二次试教片断一:师:这张圆纸片想变一变,变成长条,小朋友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它?怎么变?幼:变成绳子、像蛇一样长……片断二:师:圆纸片剪完后,你觉得变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把圆纸片变成螺旋形的?幼:变成了蜗牛、棒棒糖……幼:我在圆纸片上一直剪一直剪就剪成了螺旋形(幼儿知道怎么变但是不能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总结。片断三:师:这些纸片变成立体螺旋形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用一样大的纸片剪出的螺旋形长短却不一样呢?幼:因为我剪了很久很久(所以剪得很长)……活动反思:第二次试教后,我感觉有许多细节上的问题,与听课的专家、老师们再次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困惑和问题又一次解开:一是活动目标的制定过于笼统,所以我把目标的表述作了以下修改:1.认识螺旋形,发现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2.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是教学环节过多过细,如幼儿剪的次数就有四次,到最后孩子都喊剪得手酸了,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整合与简化。经过重新调整,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整合成两大环节:第一环节认识螺旋形,第二个环节是变长长的螺旋形。三是活动中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敏锐性不够,不善于抓住幼儿对话中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失去使活动深入的机会。如片断一,有的幼儿回答“像蛇一样长”,我只要及时抓住并提出问题“长长的蛇喜欢怎样”。孩子就能很快地理解并把圆纸片剪出像蛇盘旋在一起的螺旋形,也不至于在这个环节上浪费过多的时间。片断二,我在总结螺旋形这个概念时不够科学,让幼儿误会说所有的棒棒糖都是螺旋形的。片断三,幼儿在介绍自己的螺旋形是怎么变长时说“因为我剪了很久很久”,我没有能够听出幼儿的话外音“我剪得很细所以剪了很久”,因为剪得细自然就剪出长长的螺旋形,从而失去一次对幼儿进行“做事细致”教育的机会。第三次展示课片断一【认识螺旋形后)师:我们刚刚认识了螺旋形,那我们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形状?幼:蜗牛、海螺……(幼儿全部往贝壳类说,我立刻拿出其他的实物)师:这些东西什么地方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幼:电话线、螺丝玩具……师:还有吗?幼:滑滑梯有一个滑道是螺旋形的。幼:风扇转的时候也好像螺旋形。片断二(剪长长的螺旋形时,教师进行指导)师:请你再变一次,比一比谁的螺旋形最长!师:××小朋友剪好了,我帮他贴在黑板上,还有谁也剪好了,赶快拿上来和他剪的比一比。师:现在××剪的最长,还有谁剪的比他长?快拿上来比一比。师:比他剪的长我才帮你贴到黑板上,没有他剪的长我就不贴了。师:想想,还能更长吗?再剪一张吧,你来挑战冠军。师:你很认真,要是剪时再细致一点,说不定冠军就是你的了。活动反思:整个活动如预想的一样,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一气呵成,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探索欲望,积极动手操作。第一次操作时,我不强调操作结果,让幼儿通过主动尝试认识螺旋形,知道螺旋形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孩子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喜悦,对第二次的尝试学习就更加振奋期待,所以第二次操作就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时教师注意观察,把握教育时机。适时引导。观察的着眼点放在幼儿是否大胆操作,乐于比赛,对于不愿参与的幼儿,我马上用肯定的语言来激励他们“还有谁也剪好了,赶快拿上来和他剪的比一比”“不要认输,你再剪一张,说不定冠军就是你的了”“你再细致一点,就能剪出很长的螺旋形”“你有进步了,剪得比刚才长了,你还能剪出更长的”……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幼儿,我耐心启发,循循诱导,用“你再想想”“你再来试试”等亲切自然的话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喜欢科学活动。一次次试教、讨论、反思、调整、再试教、再调整的过程,是一次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我提高了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提高了课堂的组织能力,有效地实现了“以人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附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中班科学活动“纸片变变变”活动目标1.认识螺旋形,发现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2.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1.一人一把剪刀,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2.螺旋形实物若干。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操作:认识螺旋形1.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帮圆纸片变成长条形。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顺着圆形一直往下剪。3.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认识螺旋形。(1)圆纸片变好了,你觉得圆形变成了什么?(蜗牛壳、棒棒糖)小结:对了,这个和小朋友说的蜗牛壳差不多,它从中间往外,一圈一圈,越变越大,就变成了螺旋形。(2)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圆纸片是怎么变成螺旋形的?小结:顺着圆的形状从外往里一直剪,剪的时候一边转纸片一边剪,就能剪出螺旋形。(3)我们刚刚认识了螺旋形,那我们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形状?(螺丝玩具、螺丝钉、电话线、电灯)二、第二次操作:变长长的螺旋形1.观察并讨论如何变出长长的螺旋形。2.提出比赛要求,幼儿再次操作。3.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螺旋形,评出冠军。总结:原来,在同样大的纸片上,小朋友在剪的时候,剪得越细,螺旋形就会变得越长。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时用其他形状的纸片剪出螺旋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5-17 13:11 , Processed in 0.039789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