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幼儿的人格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01:0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在人生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人格的建立和发展是贯穿始终的。幼儿期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奠基时期,也是友爱、真实、善良、同情、尊重等人格基本特质逐渐形成的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而不能健康发展,那么不仅幼儿期的人格发展会出现障碍,即便是成人以后,他们的心理上也会留下难以抹平的印痕,而影响人的一生。
    个体在早期生活的环境中获取的经验对人格的成长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这一点已经被许多心理研究学者所证实。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幼儿人格成长的环境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某些缺陷,特别是当下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已经波及到人们的早期教育观念和行为。家长的智――德分离观、知识――人格割裂观等片面的观念和认识,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比如,在孩子开始能说话以后,家长常常关注的是孩子的知识学习,教孩子认字、背诗、背地图等,而对孩子在游戏、玩耍等活动中的情绪、情感体验,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孩子的自信、自强、勤奋、友爱、团结等态度――这些涉及幼儿人格发展的要素大多被忽视了。也有的家长认为,幼儿人格的成长应该顺其自然,因而忽视了模仿、榜样、熏陶等社会学习对幼儿人格发展的重要价值。其实。健康的人格是通过幼儿心理品质的体验和培养、社会学习以及与同伴间的人际交往等活动的交互作用逐步形成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充分重视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及其教育,而且要尤其重视幼儿的早期情感体验和早期人际互动对幼儿良好人格发展的意义。
    一、人格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1.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树立人格教育观念。对幼儿的人格教育,需要教师把幼儿视为具有社会需要和独立人格的个体,尊重幼儿,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以人格培养为重点,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正如《纲要》所言,教师不仅要促进幼儿认知、智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和促进他们的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健康的发展。
    2.切实提高专业化素质,树立研究型教师观念。对幼儿实施人格教育,需要教师自觉地提高人文教育精神修养,给予幼儿更多的人文关怀。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自身人文素养的修炼,是对幼儿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的基础。在当今电子信息化流行的时代,笔者认为,注重“读的运动”,即教师通过读书,包括研读《理想国》、《爱弥儿》、《教育过程》等教育名著,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还能将尊重自然和人性的教育理想赋于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并通过不断反思教育的得失来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
    3.注意师生之间的亲切交流,树立情感教育观念。情感是幼儿人格发展的核心。教师的热情、真情和激情等丰富的情感来自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责任和对学生的爱,更是熏陶、激发儿童情感及其智慧潜能的重要因素。在人心浮躁的时代,教师坚守职业道德显得特别重要。为此,教师应“用幼儿的眼睛看世界”,运用“师爱”及“教育机智”的力量“以情动情”,这就有利于幼儿形成初步的、稳定的、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奠定人格发展的基础。因为“师爱”不仅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也是形成幼儿活泼开朗、趋于合群的性格的重要条件。
    4.改善道德教育方式,树立人性化道德教育的观念。儿童初期所表现出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气质类型上,而人格组成中的性格部分在儿童期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具有可塑性。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为举止中,其形成过程常常与道德价值结合在一起,使得性格中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教师实施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对幼儿人格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道德教育无疑要讲纪律、讲规范、帮助幼儿实现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另一方面,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和讲究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同时促进幼儿人格的良好发展。
    二、人格教育应重视和尝试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1.重视幼儿与自然的亲近与体验。健康的身体是人格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此,让幼儿在阳光、树木和清新的空气环境中与实实在在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培养爱花草、爱动物、爱地球的情感,培养对四季的审美体验及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养成幼儿良好的个性,促进幼儿人格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亲情和友情体验。
    在我国,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孩子对父母的爱相比,无论是表达的方式还是深度,都是不对称的。为此,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和身体接触来表达对父母真切的感情。成长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有学者提出了“竞合”的教育观念,即一方面要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要更加强调尊重规则与合作的重要性。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社会学习(如榜样学习或模仿),懂得应该遵守哪些社会规则,用什么态度对待父母、老师和同伴,怎样才能与别人友好地合作。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之后,幼儿就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被人喜欢、注意和给予别人帮助、关怀的愉快的情感,这种被爱和爱人的积极情感体验非常有益于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3.给予幼儿细节上的关爱。
    实施人格化教育,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位儿童的个性特征与成长环境,细致观察和记录儿童的特点和需要,让每一位儿童从具体的事件和细节中感受到老师的无微不至的真诚的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求教师将有计划的观察与随机观察结合起来,为每个幼儿建立起丰富的个性成长的档案;同时,通过建立有效的家园联系方式,充分了解幼儿,争取在幼儿的人格教育中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
    4.生活中通过渗透艺术和审美的手段加强对幼儿基础人格特质的陶冶。
    幼儿的生活是富有幻想、调皮、幽默、好奇的、富有诗意的生活。艺术和审美的手段,不仅是最容易与幼儿的心灵世界进行沟通的手段,也是保证幼儿纯洁心灵和健康人格生长的必要精神资源。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的活动,尤其是富于机智、探究的艺术和审美的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基础人格特质的陶冶和发展。



              关键词:人格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5-19 19:54 , Processed in 0.044202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