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班幼儿语言行为教育和社会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31 19:4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班幼儿正处于由自我中心、独自游戏向社会性参与、人际交往与同伴合作转型的过渡阶段,他们进入幼儿园之后,与同伴互动的频率逐步增加,言语交往成为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又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言语互动的质量不甚理想,不礼貌的言语行为和同伴冲突时常出现。“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使幼儿能有礼貌地同他人交往”是小班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案例中的教师发现小班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有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便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设计了“甜甜的话”的教育活动,这充分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性和敏感性。  
        小班幼儿正处于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刺激特别敏感,并有一种强烈的学说话的积极性。他人的语言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他们模仿最多的一般是身边最亲近的成人和同伴。小班幼儿由于社会认知水平较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分不清哪些是可以模仿的哪些是不可以模仿的,他们常常喜欢模仿那些语气夸张、语调特别、情绪化和动作化的言语,而反面角色的语言或不礼貌的语言恰恰具有这些特征。因此,当案例中的教师故意用夸张的语气和语调模仿“不太好听的话”时,幼儿不仅不反感,反而非常感兴趣,都自发地模仿起来。虽然教师的初衷是要引导幼儿识别并拒绝说不好听的话,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忧虑之二是教师忽略了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小班幼儿社会认知水平低,是非判断能力差,又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因此对小班幼儿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尽量为他们提供好的榜样以给予正强化,让他们模仿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明确指出,直接学习和对榜样的观察学习是儿童社会性获得的基础。班杜拉还认为注意、记忆、动机等因素影响观察和模仿的结果。案例中,幼儿受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以及动机等因素的影响,没记住教师后来强调的礼貌语言,反而对教师先前模仿的不礼貌语言产生了深刻印象,这显然也违背了教师的初衷。社会学习理论还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包括适合社会要求和违背社会要求的行为。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取决于社会环境中他人提供的行为范本以及行为之后获得的反应。教师作为幼儿走出家庭后遇到的最重要他人,应是社会规范的示范者,因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教师要谨言慎行,注重言传身教。注意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会行为榜样,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避免不良行为“先入为主”现象的产生。
        案例中教师的困惑引发了我的思考。模仿学习是小班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我们不能因为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不好”的言语和行为就放弃和拒绝这种学习方式,因为语言创造必须以一定的范型为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借用生活和游戏的情景帮助幼儿学习和运用礼貌语言。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如当教师发现个别幼儿有不礼貌言行时,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诸如“你如果对我说声谢谢,我会很开心的”等。教师可将礼貌用语按适用的场景加以分类,并编进故事里。通过故事讲述、故事表演、故事插画等多种方式重复呈现这些礼貌用语,以期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幼儿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第二,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教师可挑选适宜的含有礼貌用语的故事、绘本等,组织专门的礼貌用语教育活动,同时提供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的场景和机会,如故事表演等,帮助幼儿获得使用礼貌用语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运用礼貌语言和产生礼貌行为的机会。尤其是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会不断调整和重组交往语言。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会产生较多的言语交往行为,这时候,语义、语法、语用和社会认知水平常常会发生矛盾,产生不平衡状况,这种矛盾和不平衡是幼儿学习礼貌用语的内部动力,它会促使幼儿不断进行尝试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有顿悟、错位和创造。周围人的各种肯定或否定反应,又将使幼儿不断产生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和社会交往策略,进而更加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各种交往的语言信息,以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可以说游戏这一社会交往频繁的活动场景为幼儿学习交往语言提供了许多机会。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那些语言和行为有礼貌的幼儿,因为同伴的榜样示范往往具有极好的效果。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渗透语言和社会教育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影响幼儿,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1)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法强调观察、模仿和强化。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加以培养:一是观察,如引导幼儿观察有礼貌的同伴在游戏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也可以组织幼儿看相关的图画书、动画片等;二是模仿,引导幼儿模仿或再现有礼貌的语言和行为;三是参与,组织不懂礼貌交往的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引发同伴交往。如果幼儿出现了不礼貌的言语和行为,教师应及时予以指正;如果幼儿出现了礼貌行为,教师应及时给予强化。(2)认知训练法。对于小班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步帮助他们掌握礼貌用语和与同伴交往的技能。例如,如何顺利加入同伴的游戏活动,如何得到同伴的帮助,如何与同伴分享、交流。如何等待、轮流和让步等。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加以培养:一是讲解和说明。即通过讲故事、看图书、表演故事、看动画片等手段,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礼貌语言使用的不同场合及其不同的表达方法;二是游戏和练习。即组织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练习礼貌用语,帮助幼儿对礼貌用语形成感性和具体的认知。(3)情感训练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情绪的易感染性。因此情感训练法重在引导幼儿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加以培养:一是移情,即利用故事、图画书、情景表演、录像、动画片等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二是情感体验,即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三是情感追忆,即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回忆有礼貌的言行给自己带来的种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1 03:46 , Processed in 0.038935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