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宗麟(1899~1976),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位当幼儿园教师的男大学生。早年曾师从陶行知、陈鹤琴学习教育,后来协助陈鹤琴研究幼儿教育。张宗麟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被后人编辑为《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
    幼儿教育课程思想是张宗麟幼儿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幼儿园课程本质的探讨,以及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编制方面的研究,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也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是我们继续进行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文献。
    (一)课程的本质是活动
    与陈鹤琴、张雪门的课程本质观相比,张宗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更为宽泛。他指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集,31)它包括“一切教材,科目,幼稚生之活动。”(同上)关于幼稚园课程的划分,他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儿童的活动划分,课程包括五个方面:(1)开始的活动,即幼稚生初入园时必须养成的习惯,也就是人生最基本的习惯,如放手巾、认识教师和同学,以及初步的礼节等;(2)身体活动,既强健身体的习惯与技能,如各种卫生习惯、跑步、跳、爬等;(3)家庭的活动,如反映家人之间的关系、礼仪,以及家庭事务的活动;(4)社会活动,即养成公民素质的教育活动,包括各种节日、同伴关系的活动等;(5)技能活动,是培养儿童适当表现自己的活动。另一种是按学科划分课程。具体划分为音乐、游戏、故事、谈话、图画、手工、自然、常识、读法、识数等十个科目。其中每一个科目又包括一些小项目。如音乐包括听琴、唱歌、节奏动作、弹奏乐器,游戏包括个人游戏和团体游戏,故事包括听、讲和表演,图画包括自由画、写生画和临摹画,手工包括纸工、泥工、缝纫及竹木,读法包括认字、短句故事等。“总之,无论以儿童活动分类或以科目为课程之单位,教师决不可拘泥于某时当教何种课程,致使贻削足适合履之讥也。”
    (二)幼稚园课程的来源及其特点
    幼稚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幼稚生的需要及社会的希望。但由于六岁以下是幼稚生与社会发生的关系比较少,满足其自身的需要则更为重要。对幼稚生来说,“在身体上各种动作,大致能做,而心理上之发展尤为迅速,求知、想像、模仿……诸般活动,件件勃发,幼稚园课程即可循此而得其端倪。”(35页)课程内容来源有四:(1)儿童自发的活动;(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3)儿童与人事界接触产生的活动;(4)人类流传下来的经验,合乎儿童需要的部分。这四个方面的活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具有完整的目的,形成合理的课程。
    怎样厘定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的课程应有什么特点?张宗麟认为,“生活便是教育,整个的社会便是学校。”这是厘定一切学校课程的总纲领。幼稚园课程的厘定也要根据一般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幼稚生的生理与心理还不成熟,厘定课程时还应注意以下四点:(1)多注意动的工作,为儿童提供充分的动的机会;(2)鼓励幼稚生多与自然界接触,保持他们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3)要多注意儿童个体的小社会,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4)多注意饿饿儿童的直接经验。
    根据以上原则,编制课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幼稚园的课程不能用科目来编制;(2)教师对幼稚园的课程要有一个通盘计划,在充分观察自然界和人事界的基础上,决定课程内容;(3)每一个课程单元,长短不拘,但要段落分明;(4)教师的责任是拟订大纲,预备教材,指导儿童进行活动,而不是强迫儿童去做,也不是代替儿童去做。
    (三)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思想
    张宗麟先生在30年代出版的《幼稚园的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思想。他认为,幼稚园课程中应增加“社会”科目,因为幼稚园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幼稚园的儿童之间也进行社会性交往。而且,“幼稚园的一切活动,由广义说来,都是‘社会’。其中最有独立性的只有‘自然’,但是幼稚园的‘自然’决不是‘纯粹的的自然研究’,必定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自然元件。’涉及人生也就是‘社会’了。”
    那么,确立幼稚园社会化课程的根据是什么?张宗麟指出,“无论哪级教育的课程,只有两个根据,好像人类只生了两只脚。这两个根据,一个是成人的生活---社会;一个是孩子的生活。”(283)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整个的社会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去的历史的关系,二是现代的各方面关系,三是影响于未来的情形。学校课程也就要包括这三个方面。但是,幼稚生年龄还小,对于社会的经验还很少,幼稚园要把整个社会都做非常不容易的。不过,孩子们对小团体的生活却是能领悟的,并且能作到单纯的“互助”、“合作”等。这些需要孩子的直接经验。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没儿童能够“领悟任何人生的、物质的、以及社会集团的、现代状况的一切,这种种领悟的能力,只有他自己的经验所能给予的。”(284)因此,设计幼稚园课程的社会科目,需要了解幼稚生的社会。
    那么,幼稚园儿童的“社会”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呢?张宗麟指出,幼稚园儿童的社会不同于成人的社会,它实际上是幼稚生的“生活状况”。幼稚生的生活状况是由直接经验组成的社会,脱离了儿童的具体的生活经验和其周围的社会环境,是难以理解儿童的“生活状况”的。然而,幼稚生的生活彼此之间是差异实在是太大了。课程设计者只能根据普遍的情况,来制订富有弹性的社会课程。
    社会化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7类活动:(1)关于生活卫生、家庭邻里、商店邮局、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和名胜古迹等方面;(2)日常礼仪的学习和演习;(3)节日和纪念日活动;(4)身体的认识活动和基本卫生活动;(5)健康和清洁活动;(6)认识党旗、国旗和总理形象的活动;(7)各种集会和社团活动。为了能充分保证社会课程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实施社会活动时应做到:(1)注重培养儿童互助与合作的精神;(2)培养儿童对他人的爱怜情感;(3)培养儿童具有照顾他人的品质;(4)使儿童明了生活的根源;(5)使儿童了解人类生活具有纵横两个方面。
    课程内容确定之后,如何实施就成为十分关键的一环。张宗麟从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寻找理论根据,提出了应遵循的教育学原则和心理学原则:(1)将学校生活与实际生活打成一片;(2)既注意儿童的个别学习,又注意儿童之间的互助与合作;(3)教师要做儿童的朋友;(4)使儿童获得成功;(5)通过继续不断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6)激发儿童进行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兴趣,达到教育目的;(7)要注意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交替培养。
    除了上述几点原则之外,张宗麟还就开展社会性活动之前和与儿童共同开展社会性活动时的具体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开展社会性活动之前,教师要留心儿童的动作,相机予以帮助和指导;注意儿童临时的遭遇;在必须要儿童领会的事情,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向儿童提供有意的刺激,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与儿童开展活动时,教师要为儿童准备丰富的原材料和适当的工具,原材料比现成的玩具有用,不必多买现成的玩具;鼓励儿童积极自由地活动,但教师要适当指导,引导儿童思考;教师要掌握好活动的过程,适时地结束和总结活动。
    关键词:张宗麟学前教育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2 00:37 , Processed in 0.058665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