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思维游戏与我班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8:5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学习习惯是指在长时期的学习实践过程里逐渐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律行为倾向。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幼儿今后入小学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保障,孩子即使比别的孩子学得多,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和复杂化,孩子也会渐渐落在别人后面,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孩子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中班儿童正处在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助于孩子身心正常发展的。
    游戏是幼儿期孩子获得各种能力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在游戏中,孩子才能专注、持久、忘我地自主探索和思考,是幼儿思维不断建构和发展的过程。思维游戏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颜色鲜艳的、直观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材料,它以问题情景出现,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去看、摸、找、说、摆弄、涂色、撕撕、贴贴,突出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了孩子观察、操作、表达等良好习惯的培养。
    1、在思维游戏中,利用操作材料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获取处于自然状态下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状态的方法。现在老师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但有时可能会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观察力这一重要方面。通常我们会发现,人总是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所以,会观察的孩子智力发展好,思维敏捷,反应快,我们的老师切不可忽视孩子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的培养。
    在思维游戏中,所有的材料都是事先装在思维游戏纸盒子里,多而烦琐。孩子怎么才能不会把盒子和里面的东西损坏并且正确取放材料呢?
    我班儿童在一开始接触思维游戏,老师就特别注意开关盒子正确顺序的演示与示范,而且范例要形象清楚,要与语言相结合,边讲边做,位置要适中,动作不要太快,要使全体幼儿都能看清楚,这样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观察的良好环境。
    在思维游戏里的操作材料色彩鲜艳、画面内容新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例如,在《梦幻山谷》这个活动中,孩子面对操作材料总是新奇得很,他们所表现出的往往是随意地摆弄、玩耍,但是却没有明确的目的。当孩子看到“彩虹”的卡片时,注意力一下就被它漂亮的颜色吸引住了,课堂上立刻出现了孩子跃跃欲试地,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地情景,这时候老师抓住时机向孩子提问:“你看到的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还看到过什么物体和彩虹形状相似?”一时间,许多只小手高高举起,七嘴八舌的说出了自己见到过的与“彩虹”相似的物体,一张张小脸上充满着满足和自豪的神情。
    接下来老师就应该引导孩子细致的来进行观察。当孩子摆弄操作材料的时候老师会问:“卡片上的画的是什么?它和什么图形相似呢?还有什么实物和它图形相似?”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孩子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的细致地观察卡片上的图形,然后辨别卡片上的图形是什么,最后从实物中找出与它相似图形的实物,从而达到一个图形转换的目的。如果不让孩子学会细致的观察的方法,孩子有可能被牵着鼻子走,也有可能被假象所迷惑,适得其反。
    2、在思维游戏中,利用操作材料培养中班儿童良好的操作习惯
    操作是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对其加工、拼接、组装以完成一项任务或达到一定目的的技能,是人将思想付诸时间的基本行为。实践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孩子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孩子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孩子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
    思维游戏为每个中班儿童都能亲自参加操作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例如,在《甜点之家》主题活动“给甜点小人穿衣服”的活动中,孩子要在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中选择适当的图形来拼摆出规定的“甜点小人”的衣服,每一块图形都需要他们会拿去试一试,只有他们自己尝试才能检查出自己所选择的图形是否能给“甜点小人”穿上衣服的结果。
    然而卡片很多,并且有的图形大,有的图形小,图形的颜色有很多种。怎样才能给“甜点小人”穿上单色的衣服呢?这时候就要求孩子有序的把这些卡片摆放在操作台上,这样的操作习惯是孩子长期养成的,每当活动一开始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把操作材料有规律的摆放,而不是把这些卡片全部放在篮子里,这样不利于孩子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操作。将所有的卡片摆放好了以后,这时候老师会适时的提问:“怎么样才能只穿一种颜色的衣服?”这时候,孩子就会从多中颜色的卡片里挑出同一种颜色的卡片来摆放。最后,孩子就可以拿着相同颜色的卡片一给“甜点小人”穿衣服了。
    通过实践操作,孩子发现两个形状相同的小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为一个四边形,与其拿两个小三角形来拼摆,还不如拿一个四边形;还总结出了给“甜点小人”穿衣服的儿歌“先拿大的,再拿小的,边对边,角对角”。活动下来,使孩子有了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积累了有意义的经验。
    3、利用思维游戏的材料和情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幼儿通过语言了解世界,表达感知的结果,通过语言使直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概括性思维,他可以间接感知更多的事物,并对事物进行概括、分析、综合、推理,从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思维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中班儿童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孩子因此而变得好问、爱说。
    当孩子玩游戏《送礼物》时,先是让孩子认识卡片上的各种物品,然后老师出示一些卡片给孩子看,让他们说出卡片上的物品是什么。孩子看卡片逐一说出“铅笔”、“桌子”……,接下来老师会进一步的提问:“铅笔是什么颜色呢?是什么形状?你什么时候会用到铅笔?”……开始时,孩子根据老师的提问一个一个的回答,多做几次练习以后,孩子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当看到卡片上的物品时,孩子一下子就能说出物品的颜色、形状、作用以及制作材料。孩子通过自身的表述,还发现了卡片里的许多秘密:有的形状相似、有的颜色相似、有的作用相似……然后我们再来引导孩子概括、分类、从多个角度来摆图片,既丰富了讲述的内容,孩子又很快地掌握了知识点。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说的欲望,训练和提高了孩子说话的能力,也促进了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又例如,在主题活动《小精灵到小镇》中,孩子要理解“距离”、“路线”的概念是很枯燥的。这时候老师利用情景提问:“从学校到游乐场可以怎么走呢?看看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孩子通过对经过的地方的讲述,理解到了“路线”的含义,孩子玩起来也很轻松惬意。
    通过老师的提问,孩子的表述还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当孩子表述出经过的路线的时候,有可能说的对,也有可能说的不对,老师不给予纠正,但把问题再提一遍,组织大家讨论,让幼儿在相互的讨论中得出结论,这样的交流可以帮助孩子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同伴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从而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之,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需要有一个阶段的,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渐养成的一个过程。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游戏课程中的各种材料,以游戏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参考文献
    龚平.幼儿园科技活动方案设计指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M],2003.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2.     
    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M],1994. [/B]        关键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5-2 17:23 , Processed in 0.054035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