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一个教学活动案例的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14:1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学习主体在教育中的地位的研究由来已久,不管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强调的过程、情感、价值观,还是幼儿教育中所强调的以幼儿为出发点,都体现了对学习者积极参与教育活动,获得切身体验的关注。这体现了教育知识观的转变,也意味着学习者地位的转变。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要求教育活动必须是能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的,以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体验为核心的。以下我们以一个教学活动为例,分析如何促进幼儿的体验学习。一、活动案例描述活动名称:神奇的大口袋活动目标:1.进一步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2.通过情境体验和集体讨论的方法,懂得细嚼慢咽、定时适量进餐有益身体健康。3.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感受主动探究人体奥秘的乐趣。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过人体消化系统的名称和功能。2.物质准备:环境布置(用数张椅子搭建的“大口袋妈妈的家”——胃)、食物标志人手一份、录音机、音乐磁带。活动过程:1.幼儿自选一个食物宝宝的标志戴好,进入活动情境。师:食物宝宝们,你们好!我来看看你们都是哪些食物宝宝。(食物宝宝进行自我介绍)师:你们都是我最喜欢的食物宝宝,赶快钻到我的大口袋来吧!2.情境体验:食物的旅行。情境一:食物宝宝拥挤进入食道,大口袋妈妈噎得很痛很难受,食物宝宝停止进入。讨论:为什么大口袋妈妈会难受呢?教师小结:食物宝宝进入食道时速度很快很急,堵得大口袋妈妈喘不过气来。因此吃东西的时候要记得细嚼慢咽,这样才健康。情境二:食物宝宝有序地进入食道,当所有的食物宝宝都汇聚在胃里的时候,感觉很拥挤很难受,大口袋妈妈十分痛苦。食物宝宝退出。讨论:(1)为什么大口袋妈妈这么痛苦?教师小结:一下子涌进这么多食物宝宝,挤得无法活动,消化不了,大口袋妈妈就像气球一样撑得很大,很痛苦。讨论:(2)这么多食物宝宝都进大口袋旅行,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大口袋妈妈既能跟每个宝宝做朋友又能让大口袋妈妈很舒服呢?教师小结:每一次只进去几个宝宝,消化好了,再进去其他食物宝宝,适量地慢慢地进入,大口袋妈妈会很舒服。所以要适量地慢慢进食,千万不要一下子吃很多,暴饮暴食。情境三:食物宝宝自主地分成几个小组,在音乐背景下依次有序进入,尝试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细嚼慢咽、蠕动、消化、被吸收营养、排出体外的过程。二、活动案例反思这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案例,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促进幼儿体验学习的倾向,但同时又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学情境的形象化创设和教师的适时引导促进了幼儿的体验。首先,教师在活动中创设了适合幼儿体验的教学情境。用椅子摆成“大口袋妈妈”(胃)的形状,将抽象的食物消化的过程转化成为现实可视的具体形象,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注重幼儿的角色体验,通过幼儿扮演食物宝宝,参与食物的旅行,真正使其成为教学情境中的一个组成要素。此种教学情境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幼儿与教学情境的互动,使幼儿获得切身体验。其次,活动中教师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集中体现为教师的适时提问和小结,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思考在教学情境中切实遇到的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结及时梳理、提升幼儿相对零散的健康经验。另一方面幼儿角色扮演的失真性阻碍了幼儿的体验。体验是通过实践来感知事物和现象的,具有“实践”和“感悟”的特质。①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②上述活动中幼儿虽然扮演了食物宝宝,但是他们并没有真切地体验到吃饭很急、一次吃饭量过多等不良饮食行为所引起的身体不适,活动中只是大口袋妈妈觉得难受,幼儿在此方面并没有亲身经历和感受,得到的体验只是“伪体验”。如果教师在活动中能充分调动起幼儿之前因为某些不良饮食行为引起的身体不适的经验,或者将饮食行为的培养与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进餐行为结合起来,发现幼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幼儿可能会体验得更加真切。三、活动案例启示结合上述活动案例,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促进幼儿的体验学习。1.创设易于激发幼儿体验的教学情境正如杜威所言,经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在不确定的情境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得经验的成长,实现“在做中学”。教学活动的成败取决于主体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性质。要促进幼儿的体验就要从创设易于幼儿体验的教学情境出发。有研究者将幼儿园的教学情境分为真实情境、模拟情境和虚拟情境三种,③无论哪一种教学情境,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都要充分考虑到情境的物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即不仅使教学情境本身有利于幼儿的体验,而且使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的幼儿能切实获得亲身的体验。正如上述案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大口袋妈妈”这一教学情境的形象性特征,还要关注到教学情境的可体验性特征,即幼儿在情境中是否能获得真切的体验。2.启发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幼儿的体验学习是一种亲历的过程,没有亲历就无所谓体验。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其主动体验的机会,启发、鼓励幼儿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尝试”中领悟知识,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幼儿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个体,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经验的增长。即教师要指导学习者获得经验的进程,“看出一种经验是走向什么方向便是教师的责任。”④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把握幼儿的经验,捕捉和挖掘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将其引向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上来。正如上述案例中,在情境一和情境二的讨论环节,教师应把握住幼儿回答中的健康经验,对科学的健康经验进行提升,对非科学的健康经验进行修正,将幼儿的健康经验引向要养成细嚼慢咽和定时适量进餐的健康饮食行为的经验上来,真正增长幼儿的健康认识。总之,我们强调,体验学习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体验教学应该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不管是什么领域的教育活动,都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幼儿亲历。这对于幼儿知识的内化、技能的习得、能力的获得、心理品质的锻炼都是意义重大的。参考文献:①     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29②徐宏升.让幼儿在体验中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9(9)③李学翠.幼儿园体验式教字[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29④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著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55(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关键事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75JB880013,主持人顾荣芳,2007—2009)(作者单位:南京临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9 02:25 , Processed in 0.040551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