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本位”家庭教育观的社会学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0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导致教育成为劳动力和知识的生产基地,成为发展经济的动力,教育分层成为社会分层的主要途径,这使得家庭教育不得不以“知识”为本位.由此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知识本位;家庭教育;社会分层
    在现代学校教育出现以前,几千年来中国以“修、齐、治、平”为内容的伦理本位型家庭教育对家庭、家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考察今天的家庭教育,“知识本位”已取代伦理本位而成为主流意识,其影响已具有普遍性。虽然这种转向是为了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但其片面化和极端化的现实表现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一、生产方式的变革催生了教育的经济属性进而导致教育功能转向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历史地考察世界教育活动的演变,就会发现,教育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演进而演进的。“在稳定的农业社会中,教育所关心的事情是专业技能、传统和价值的传递。这种教育不会离开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问题而产生它本身特殊的问题。”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教人做人、光宗耀祖和耕读传家为目的,教育与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伦理紧密相连,而与经济的联系并不明显。近代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整个任务可以概括于道德概念巾,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的、善良的、有道德的人,以形成安定的秩序与和谐的生活。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大机器生产和产业革命阶段后,由于生产过程中对知识和科技的运用,保障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成为一个紧迫的时代问题,由此产生了现代教育。可以说现代教育首先是应社会生产对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进入二战之后的新技术革命时代以来,各国经济的发展决定性地依赖于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学校成为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基地,使得教育的经济功能上升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和知识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科学知识更加成为国家安全和国家实力的基础,周家直接干预教育,把教育竞争看作经济竞争和军事竞争的基础,加剧了教育活动的知识取向。如美同在1983年发表的《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指出,“教育应放在本园议事日程最首要的位置”“教育是未来国力的基础”“教育比建立最好的工业体系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更为重要”,因为“教育是这两者的基础”。在中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的认识同时成为政府和全社会的基本共识。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将知识、教育、生产力三者组成了一个循环的工作流程,催生了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即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的变化导致教育活动的功能指向知识的传递和再生产。尽管这种功能转向导致教育目标的片面化追求,但也是社会生产客观规律的必然反映。教育受经济制约是一条客观规律,如果教育脱离这一客观需要,既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教育的进步。从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强调教育和经济的紧密联系,都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的方向。但教育成为劳动力和知识的生产基地,客观上使其伦理教化的功能逐渐弱化、萎缩。家庭教育的功能转向正是在这一背景中发生的。
    二、以个体知识的获得、应用和生产为标准的教育分层成为社会分层的主要途径
    一个社会中的成员依据一定的社会地位而被区分于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即社会分层。人的地位差别缘于社会分化。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神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虽然社会分化发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其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分化,体现为劳动分]j的不断发展及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水平分化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而垂直分化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层次的地位群体,造成社会不平等。南于社会分化主要起因于社会经济领域,所以职业地位是个人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志。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移动,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称为社会流动。“人往高处走”,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生活中的基本追求,渴望向更高地位层次的流动是个体生存的基本动力。但是社会流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传统社会中,人的出身等先赋条件是获得社会地位的决定性因素。而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社会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所拥有的胜任相应分工领域的知识和才能。
    正是由于社会分层源于社会分化,特别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分化,而教育在客观上实现着这种分化,现代社会生产方式赋予教育以知识为中介生产劳动力的同时,要求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体制、结构、评价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分流等因素所具有的选拔功能,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输送到社会的不同岗位。因此.教育分层是现代社会分层的主要途径之一。社会成员因其具有不同的教育程度而对社会地位、社会财富、权力、文化和职业进行再分配,使原有的阶级和阶层不断得到补充、再生,使新的阶级和阶层得以形成。教育成为以知识的获得、应用和生产为标尺进行社会分层的筛选装置,教育与人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教育分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之一表现在宏观上提供公平的社会流动机会。社会流动不再以特权和出身等先赋性条件为依据,而是以经过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才能等自获性条件为依据,这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机会均等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程度。更为重要的是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是通过教育活动内部的不断分层来实现的。由于当前社会教育资源极为有限,不能保障每个受教育者依据个体特点和需求获得相应的、充分的教育资源,获得符合个体特点的充分发展,只有通过学业考试这一单一的筛选机制筛选出部分人接受更好以及更高层次的教育,分数成为文凭的敲门砖,文凭成为职业的敲门砖。学生的学业成绩决定着能否利用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社会地位。即便在学校教育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的微观层面,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态度,决定着伙伴关系以及自己在班级生活中的心理感受,包括家长的喜怒哀乐。因此,教育内部残酷的考试分层使得家庭教育不得不以“知识”为本位,其中饱含着家长的无奈、焦虑和顺应。我们应该看到,对知识教育的片面追求并不仅仅是家长功利心理驱使的主观意愿,它也是现代教育客观规律的反映,符合现代生产、现代经济、现代科技对教育的客观需求。中国家庭教育的知识本位转向是在家庭尚没有心理及能力准备情况下的盲目应战,一开始就使得家庭教育失去了自我。
    同时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当代社会“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客观后果。经济发展的残酷性导致了人的职业分工提前化,它把人作为经济发展的工具来培养,一切都围绕为未来的生产和生活做准备,忽视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儿童的生活窄化为知识学习,忽略了儿童的精神需要;教育只重视确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导致人的精神文化素质跌落,道德水准下降。教育教给人知识的目的在于使人更好地生活,提升人的精神品质,而教给人知识的过程正在消蚀着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道德和审美属性,使人的发展畸形化。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本位”的教育观虽然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却与现阶段社会分工相适应。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分T密切联系,这种联系虽然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但对人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其积极意义表现在对于社会而言,社会分工体现了人力的合理利用,对于创造社会财富来说是一个方便、有用的手段;对于个体而言意味着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为造成个人片面发展的历史条件依然存在,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满足个人发展的充分需求的程度,普遍的个人片面发展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必须促进人的职业专门化,以促进社会分_丁与生产机构内部分T的发展,通过单个人生产能力的片面发展形成整个社会生产能力的全面发展,其终极目的是为了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三、当前我国家庭教育角色承当乏力
    家庭作为社会最初级的功能单位,有着独特的角色职责,但这种角色职责的履行与成熟的角色承当能力和自我意识是分不开的。我们发现,家长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可以有效地缓冲社会客观原因对孩子的“教育伤害”:在一个方法简单粗暴的家庭中,孩子即便不参加特长学习或只参加一个项目的学习,其学习生活都是痛苦的;而在一个善于安排家庭休闲生活、给孩子情感关怀和学习指导的家庭巾,孩子愉快地学习了很多东西,包括生活的积极态度。然而从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实践的总体来看,家长缺乏基本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和科学教育观念,不了解儿童期独特的价值,一切都围绕为将来做准备,剥夺了儿童应有的生活方式,扼杀了孩子的正当需要。
    家庭教育的角色自我意识很不成熟,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目标,家长紧跟老师的指挥棒转,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把学校生活简单延伸到家庭中来,使家庭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使孩子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家庭教育盲目应对外部社会的需要,失去了独特的身份和相应的职能,没有做到家庭与学校分工协作、相互补充;也较少考虑儿童内在的发展规律和个体需要,没有较好地将外部要求与儿童成长的内在需要相统一。我们应该回到教育的起点上重新思考家庭教育何所为的问题。教育起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家庭本应是一个让儿童感到宽松、安全、充满情感交流的港湾,儿童在家庭中形成基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品德及行为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一个变化急速,需要不断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能力,因此,家庭教育应尽快校正片面的“知识本位”观,从重视学习知识技能转变到重视形成人格和态度上来,应把孩子朝着有知识、有道德、有社会生活能力、有审美情趣的方向培养。
    以“知识”为本的家庭教育虽然体现了家长对儿童教育和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普遍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家长错误的知识观则导致教育实践难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受传统知识观及其影响下的学校教育学科知识中心化的影响,家庭与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一致追求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掌握,为了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好,在班级生活中自信地生活,家长通过名为“特长”教育实则补课的方式,利用节假日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确保孩子在班级中不掉队,或进行有助于提升思维能力的训练,或通过各种技能训练使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此外,提前教育也被许多家长看好,如幼儿人小学前的暑假参加汉语拼音学前强化班,小学生利用假期背诵下学期的课文。可见,家长视野巾的知识就是学校各门功课,就是固定在教材及教材辅助学习材料上的那些确定不变的符号信息,学习就是通过背诵、强化练习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而家长与孩子的血缘、亲缘和亲密的情感关系又使得绝大多数孩子努力去理解家长的苦心,加上班级中孩子之间的社会促进作用,孩子也从主观上认为这种学习“有助于将来更好地生活和发展”。但是,家长错误的知识观和知识获得观所导致的后果是可怕的:这种只关注教科书知识学习的教育,把儿童训练成为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根本生存方式的人。它强求儿童去适应成人的社会环境,不承认儿童有自己的生活世界,把儿童生活视为成人生活的准备。而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可能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和危机,人在复杂的生存背景中能够主动把握自己人生和命运的能力尤为重要,同时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不可能仅靠记忆来获得适应生存所需的知识,人最重要的知识是获得知识的知识和能力。学习知识的过程应是一个在获得知识的活动中学会如何更好地去获得知识,并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和由其引发的不竭的求知本能。而目前家庭教育实践却成为阻碍社会和儿童发展的消极力量。有些家庭由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打破了孩子作为一个发展整体的平衡状态,爆发悲剧性事件。还有些家庭中的孩子不堪重负,不仅在知识学习上失去兴趣和意志力,在精神生活上也陷入悲观绝望的消极状态。剥夺儿童的游戏生活,必然导致儿童精神世界的荒芜和童年生活的单调枯燥。
    总之.理性看待我国“知识本位”的家庭教育.应看到其适应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充分考虑社会客观规律的制约与家庭教育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辩证关系;什会客观需要与儿童内在发展规律和需要相互关照的问题;儿童认知、生活实践、道德、审美相统一的问题。此外.作为教育的两大主要阵地,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巳成为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知识本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 07:16 , Processed in 0.040754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