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成长的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幼儿园研究型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许多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为此,我们选取了一线教师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希望通过本文打消他们的顾虑,加快他们的成长。
    问题一: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也能成为研究型教师吗?
    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主要是指那些在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善于反思和学习,并自觉运用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教师。是否能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取决于教师的思维方式、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而与教师的社会地位或职务等其他因素无关。实际上,培养研究型教师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满足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学前教育创新的需要。
    其实,一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是有优势的。客观上,一线教师拥有从事教育研究的最佳位置和丰富机会,是直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由他们自己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工作是最直接最适宜的教育研究方式。而外来的研究者对实际情境的了解往往比较肤浅,且常常不容易切入问题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一线教师处于从事教育研究的极其有利的位置。同时,一线教师还拥有丰富的研究机会。他们和幼儿共同学习、活动和生活,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和了解幼儿。因此,他们实施研究不会改变课堂的自然状态,研究的效果会更客观更真实。活动室就是他们检验教育研究成效的理想的“实验室”。一线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一优势是任何专业科研人员所无法比拟的。
    问题二:我的研究能力有限,我也能承担研究型教师的研究工作吗?
    有一位学者说:“教育活动是立体的、多层面的。与此相适应,对教育活动的探究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切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彼此衔接,相互补充,力求达到对教育活动的综合性认识与把握。”笔者认为,教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层面的研究:重严谨规范的科学理论研究与重改革实践的行动研究。两种层面的研究都非常重要,应当受到同等的尊重,不应厚此薄彼。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不能混同。前者主要以专业人士为主体,由学者和专职科研人员借助先进的科学方法和工具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研究,力求以研究成果和结论来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后者主要以教育实践者为主体,他们或与专业人员合作,或自己独立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与前者最大的不同是,后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研究方案、程序与方法。研究型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应是后者,是重改革实践的行动研究。它旨在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有效性、合理性的探索,并不断加以改进。因此,研究型教师的研究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它的实质是行动研究。2.在研究过程中,参与者与实践者是有机统一的。3.研究重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这种重改革实践的行动研究对教师而言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的。因为保证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最根本的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对研究内在精神的尊重――研究作为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科学和规范的核心乃是对事实的尊重。基于此,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理论研究的劣势和实践研究的优势。从事教育研究时,不要过多地追求或企盼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应重在通过反思、学习、研讨和实践等教育研究工作,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问题三:想成为研究型教师,该怎么做?
    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树立自信心。许多教师妄自菲薄,认为教育研究很神秘,研究型教师的目标高不可攀,因而缺乏自信,导致内在动机不足。因此,一线教师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大胆开展或参与教育研究工作,争取早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其二,学会学习。在学习化和信息化的社会中,每位教师都必须充分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应具有强烈的学习自觉性和热情及求知、探究的欲望。让平时的学习积累成为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源泉。
    其三,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l.开拓性。研究本身就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因而研究型教师的思维过程应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认知、尝试和探索的过程。2.批判性。研究型教师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崇拜权威,不拘泥于现有的经验,能大胆质疑和批判。3.新颖性。研究型教师要能多角度地思考和解决某一问题,思维活跃,能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对于同样的教学计划,他们绝不是一名工匠,按图施工;而是一名演奏家,能根据自己的体会创造性地加以诠释。基于此,一线教师应注重自己的思维训练,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
    其四,提高教育研究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主要是指研究幼儿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一线教师要熟悉多种科研方法和科研规律,掌握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常用的科研方法,并主动运用于平时的研究。能独立选择、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并能以书面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加以推广。


              关键词:教师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6 08:25 , Processed in 0.053164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