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案例:森林里的故事――我的故事我来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11:0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能通过活动理解表情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理解表情与情绪情感和行为的对应关系.
    活动材料:动物卡片16张,森林背景图,每人一个小垫子.背景音乐
    活动流程:
    情景导入 → 互动表情 → 观察背景图 → 拼插动物卡片 → 根据表情创编故事 → 律动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去森林里去做游戏,来到教室,  “小朋友,现在我们将盒子变成方向盘开车进入教室,好不好?再次引导幼儿将盒子变成筐子.摘蘑菇, “孩子们,在森林里有看到许多的果树.我们一起摘果子吧!”之后引导幼儿走到自己的垫子前坐好.
    (二)游戏部分:
    1. 教师引导幼儿将盒子变成照相机,由教师说出各种表情,幼儿两个人一组
    相互做表情.表情有问候.喜悦,兴奋,生气,惊骇,胆怯.哭泣.,讥讽..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情绪高涨,两个人在活动中表情做的可爱并且丰富.
    2. 教师出示各种表情请幼儿将表情拿起来展示.与幼儿做互动念魔语
    “小小魔盒是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戏,教师说: “见面先来点点头,幼儿说: “点点头.教师说: “然后再来握握手,幼儿说: “握握手.”教师说: “魔盒魔盒开门喽,幼儿说: “开门喽! ”
    3. 将背景图向幼儿展示,幼儿简单看一下,教师引导幼儿伸出小手将其变成小兔子的耳朵变成小脚丫从近处往远处看,从蘑菇丛,教师有意的说出一些词语,好吃的蘑菇,好看的蘑菇,清澈的河水,水灵灵的桃子,绿油油的树等.
    4. 教师引导幼儿将动物卡片插起来,  “我们一起表演动物的各种表情,然后放在森林背景图上.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做指导.
    5. 提出问题, “这些动物住到了森林里发生了哪些事情,可以有这些表情编一个小故事,并给自己的故事起一个名字.故事的内容有时间,地点,和各种带有表情的小动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己找出来的表情创编成一个小故事.
    6. 两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讲自己的故事.教师有针对性的倾听,并做指导.幼儿的故事是否完整,内容丰富.
    7. 教师巡回找到有代表的故事,让幼儿讲出来.如不会跳舞的狮子>>.会爬树的老虎>> 幼儿讲的都很好.
    8. 教师出示手偶,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对下节课更有所了解.
    (三)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卡片有顺序的摆放在自己的盒子里.让幼儿在自理能力得到锻炼.听音乐做律动结束活动.律动采用的是动静结合,让幼儿能够放松.
    延伸部分:
    小朋友今天讲的故事都很好听,而且讲的津津有味.那么小朋友回家就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活动评析:
    此活动前,认真分析教材和其目标,设计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会观察与思考的方法提出的问题紧紧围绕目标设定,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玩得高兴,学得轻松。由于有游戏的奠基,使幼儿操作环节的操作顺利。
    我充分考虑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了《我的故事我来讲》这节课。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体验更多的快乐,我还利用盒子的多变性以及各种操作图片进行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并在快乐中收获经验。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整节课在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支持并鼓励他们语言交流。重点是让幼儿辨别各种表情,理解不同表情所表达的内心感受。
    整个活动围绕“我的故事我来讲”展开。幼儿的好奇心极强,所以第一个环节我用两个小朋友照相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并回忆所有的表情,观察表情的特点,让小朋友来解释,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第二个环节为了适合幼儿的形象记忆,也为了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各种表情词语、扩展他们的经验,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各种表情词,并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个环节,我把幼儿放在主体的位置,让他们每人一套表情卡片,互相表演、模仿,发展他们的想象力。第四个环节为了让幼儿更深刻的记忆、理解、运用表情及表情词语,让幼儿自编了故事,使其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在行为发散类游戏《我的故事我来讲》的提问、表演的环节中,我给幼儿预留了充分的思考和回答的空间、时间,发挥大班幼儿探索发现的自主性,让他们在表演中自主观察、发现、总结。所以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回答、愉快表演,产生了想表达的欲望,也达到了我预想的能表达、会表达的目的。我发现孩子们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他人内心感受,通过对表情、情绪情感及行为的关系的理解,促进了孩子们社会性行为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还促进了幼儿行为发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学活动中,表情词汇并不是单一独立,而是相互有联系的,在讲述中也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更吸引幼儿,使其更具积极性。但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讲故事的时候语言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理解脸上产生表情时心理的变化。再一个是利用卡片上的图片,有些局限幼儿的思路,用些课件可能会好些.
    通过这节活动课程,我更加懂得教师应该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孩子去说、去看、去发现、去探究,支持幼儿的研究和探索,做他们的合作者和好朋友。我也反思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之处,我会积极的改正这些不足,一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也一定会和孩子们一样很快的成长、进步!        关键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 15:38 , Processed in 0.037385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