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1949~1976年(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1949年后,我国社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1949―197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我们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教育战线也是如此,学前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形成了特点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在探索中发展
    新中国诞生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制定新的教育制度,确立了教育面向工农、为社会主义和建设服务的方针,学前教育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经历了不同变化,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具体来说,又可划分为1949~1952年、1953~1965年两个时期。1949~1952这三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也是教育的重建时期。我国学前教育在改造旧教育的基础上,得到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民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1949年底,教育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改革旧教育的方针、步骤和发展新教育的方向。会议确定,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吸取旧教育的有用成分,特别要借助苏联先进的教育经验,为工农服务。
    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产生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学制》将幼儿教育列为第一部分,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招收3足岁至?足岁的幼儿。至此,自1922年壬戌学制定名,沿用了30年的“幼稚园”,在中国内地成为历史,幼稚园课程也由此改变为幼儿园课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缺乏举办社会主义新教育的经验,对旧有的教育经验的吸取不够,而当时的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已经拥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我们在教育上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成为当时建设新教育的方向。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由苏联专家戈林娜等人指导,经过部分地区试验和修改而制定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在全国试行。《规程》规定,幼儿园应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的教养工作,教养内容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幼儿有独立活动和完成简单任务的机会,习惯于集体生活,使必修作业、选修作业及户外活动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设置了6项教养活动项目:体育(包括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体操、游戏、舞蹈和律动),语言(包括谈话、讲故事、歌谣、谜语),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图画手工(包括图画、纸工、泥工、其他材料作业等),音乐(包括表情唱歌、听音乐、乐器表演),计算(包括认识数目、心算、度量)。
    《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除介绍了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教育要点以外,还具体说明了以上6项(科目)的教学纲要。各科纲要均包括目标、教材大纲、教学要点和设备要点4个方面。以上两个教育文件的发布和试行,明确了幼儿园使幼儿获得健全发展、减轻家庭特别是母亲就业的后顾之忧的双重任务和教养并重的任务,强调了幼儿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以及各科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全面改革旧课程、建立社会主义课程的新体系奠定了基础。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1953~1965年,是国民经济发展三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学前教育经历了稳步发展(1953~1957年)、盲目发展(1958~1960年)、整顿提高(1961~1965年)三个小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一者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相对应,二者主要是就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而言的。至于课程,基本上沿用1952年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中的规定,此不赘述。但1958年后,我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大跃进”的浮夸风和盲目主义也影响了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口号化、成人化、形式化和政治化内容,其影响是广泛而长久的。这一时期,我国幼儿园课程产生了如下特点。
    1.课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具有了统一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为幼儿开设的课程比较混乱:有教会幼稚园的宗教课程,有蒙养院(园)的日本式课程,也有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课程,还有美国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经验型课程等等。这些课程不适合中国幼儿学习,不利于幼儿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陈鹤琴等人致力于幼儿园课程中国化改革与实践,各地自由探索。虽然1932年教育部颁发了我国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但各地的自由较大,课程的统一性不强。30年代末至40年代,我国处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敌占区、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幼儿课程也不一样。新中国诞生后,教育上全面学习苏联,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在全国试行。从此,我国幼儿园有了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课程标准,对于尽快恢复和发展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统一性后来变成了全国幼儿园教育的唯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的发展。
    2.课程“苏化”,实行分科教学和分科课程模式
    课程强调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在幼儿发展中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反对推崇儿童先天能力和创造力的“自由教育”;强调系统知识的教学和知识的逻辑性,以及系统知识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集体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不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和个人主体性的发展。分科教育模式的建立,在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史上是重要的。分科教育模式比“单元教学模式”系统完善,它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作支撑,比“单元教学模式”成熟得多。这一时期,还积累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科编排和实施教育教学内容的经验。
    3.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包括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最终的教育目标,小、中、大各年龄班以及各科教育的中期目标,还有每一次“作业”的具体目标,目标体现出层次性和衔接性。更新和充实了教育教学内容,提高了幼儿发展的难度。如德育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是全新的,计算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则是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中所缺少的。这一时期课程发展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继承历史经验不足,对历史上的“单元教学模式”等不是吸收其有益方面,而是全盘否定,明令禁止;学习苏联,又全盘照搬,结合中国实际不够,结果造成课程模式单一,阻碍了我国幼儿园课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吸取的历史教训。
    (二)十年内乱期间:发展“无序”,严重政治化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我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教育遭受了一场劫难,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幼儿园课程发展失去了原有的“秩序”。
    十年内乱,极左路线猖獗,新中国17年的教育遭到彻底否定,学前教育被视为推行修正主义的典型,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方针被严重歪曲和横加批判。幼儿体育活动和动作训练成了“集体放羊”,而供成人观赏的大型团体操表演和大型运动会却风行一时,幼儿的卫生保健制度被取消了。在智育方面,把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批判为“智育第一”,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更不启发幼儿的智力,结果幼儿生活枯燥单一,智力得不到发展。德育课程则成了空头政治,以政治口号代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要背诵毛主席诗词和“老三篇”(毛泽东著《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甚至参加批林批孔活动。礼貌教育被斥为“小节”,不注意培养幼儿的基本行为习惯。美育课程的价值也遭到扭曲。美育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表现。美术、音乐、文学等都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造反的歌舞充斥幼儿园。不引导幼儿欣赏大自然和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文艺作品与美术作品,使幼儿对美丑与是非的辨别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更谈不上培养美的创造力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方针遭到严重歪曲,教育管理体制被彻底破坏,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几乎全面取消,幼儿园课程失去了幼儿特性,其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应该充分汲取历史教训,使之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关键词:中国学前教育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6 11:44 , Processed in 0.037956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