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变机器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8:5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
    一、案例背景:
    我园正在进行“思维游戏课程与各领域教育活动有机整合”的课题研究。目前小班开展了“机器人”的思维游戏课程单元。在本单元的活动中我们以方方、圆圆、三角形机器人的形象开展有关图形认知类的游戏。在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图形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尝试同一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在生动有趣的“机器人”思维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散步时,寻找着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老师大型玩具的洞洞是圆形的;爬爬虫玩具上有许多小圆形;咦,我的门牙是方方的;桌子也是方方的;三角铁是三角形的;玩具猫的耳朵是三角形”于是围绕着生活中的圆形、方形、三角形,以及图形之间的组合和变化我们展开了“百变机器人”的整合式生活教育课程。以方、圆、三角形机器人为主线延神拓展,以“变”为线索:认识各种图形―生活中的经验迁移―以思维的方法探索图形的变化和组合。
    在这个思维游戏课程和整合式生活课程相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饶有兴趣的做机器人的音乐游戏;百变金刚的体育游戏,尝试着将圆形、方形、三角形撕一撕变成一个小蜗牛,用雪花片搭个机器人,在区域活动中玩变形机器人,在一个个跟机器人有关的“百变中”,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机器人的活动了。在这个思维游戏课程与整合式生活教育课程的主题活动延伸拓展中,我们尝试着将思维课程的内容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将思维的方法的培养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
    二、案例描述:
    (一)我找到了
    在思维游戏课程的活动中通过“红色机器人”“好朋友机器人”“绿色机器人”的活动孩子们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的故事。想让幼儿理解生活中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联。活动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和滑稽的信封手偶极大地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看到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争吵的对白,孩子忍不住“嗤嗤”的笑。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小朋友看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是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在一起不可分开的?”可是孩子们的回答都集中在哪些是圆的、哪些是方的上面。任凭我如何用故事中的“凳子是方的,钉子是圆的”来引导和启发,孩子们还是未能像我预期的一样去发现生活中图形之间的关联。我思索着:是我的提问孩子理解不了,还是提问超出了他们的年龄范围?最后我中止了提问,改变了策略。把孩子们带到户外去,“让我们去找找外面的圆脸婆婆和方脸公公。”一走到户外我惊奇的发现了孩子们的慧眼:龚腾说:“我找到了,汽车是方方的,轮子是圆圆的”。赵锐哲说:“老师在这里,大门上的锁是方的,锁心是圆的。”王弘杰说:滑梯上的门是方的,洞洞是圆的。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分析:小班的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的经验,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在这个案例中,孩子们很喜欢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生活中图形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成人来说要发现它们的存在这不足为奇,但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很难再跟随教师回到程序化的提问上来。此时教师就应该变策略,将提问迁移到自然的情景中,创造条件让幼儿感知对象相互作用,在玩中感知事物的特点,积累相关的经验。
    从幼儿的角度讲,也是幼儿思维培养的一种方法。它是需要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与现实生活相关,通过亲身去体验,在头脑建立起多种角度的联系,让幼儿解决问题,激发幼儿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让孩子去探索,去尝试、去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
    (二)我是百变机器人
    孩子们对百变机器人的兴趣越来越高了,在“百变”的机器人中,他们对各种图形的兴趣远远大于会变化的图形。因为图形通过撕,折,填画可以随意造型,用各种材料的组合和拼接可以组合成孩子们喜欢的汽车等,在百变中孩子们更是融入了表情、手势、身体动作和身体的造型,这样触发了幼儿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他们兴致昂然地表达着自身的感受。
    在体育活动“百变机器人”的游戏中,我和他们一起做大大的,小小的,胖胖的机器人,孩子们努力用身体的、四肢的变化来体现“变化”。当做到高高的机器人时,孩子们努力把脚尖垫得高高的,手臂举得直直高高的。这时翁志聪说到:“跳起来就更高了!”我马上肯定他说:“这个建议太棒了!我们一起来做个高高机器人。”一声令下,孩子们高兴地欢呼着一跃而起!在机器人变形的游戏中,我们一起玩用身体动作变各种图形。他们成功了,变成圆形时,他们用张大嘴巴变个圆,用手臂环个圆,弯下身子作个圆,佳元还手臂插在腰上做了个圆。变个三角形的时候,他们用两个食指和两个拇指搭个三角形;用小腿叉开站个三角形。当变个方形时,我也在努力思考除了用手指作个方形还有什么方法时,听到了一个很艰难的声音:“老师,快看!我是正方形!” 我放眼过去王泓杰小朋友双腿站的笔直,头使劲的弯下来靠进身体,两只手臂齐刷刷的紧立在自己的双脚边,并努力手臂立的很直很直,一双小脸因为要保持着已经涨得通红了.....我明白了这是他用身体做的正方形,说实话那一刻我都被孩子感动了,多么精彩的正方形。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最后孩子们说我们还能手拉手作个圆圈呢!我马上给予支持,并和孩子们一起手尾接成了一个大圆,孩子们激动地欢呼起来。(他们在初步理解的图形在空间的概念,获得了兴趣和情感的满足。)
    分析:图形的趣味身体造型使孩子的大胆想象出乎了我的意料。从无意想象到有目的的想象,从单个的物体想象空间到组合的空间想象,教师的支持和肯定都是激发孩子想象的动力源泉。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思维很活跃。并且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幼儿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了。(不同的肢体对形的联系)在游戏中活跃的思维和表现,体现了幼儿强烈的发散思维的潜力和创造力。所以说让幼儿养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能更深入地去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金箍棒长短大比拼
    晨间活动的时候,我准备让孩子们尝试着用金箍棒围成三角形、正方形感受同一材料的带来的多种组合图形的方式。我试着和孩子们一起用金箍棒搭一个方方机器人的朋友。在搭的过程中,结果有几个金箍棒的长短不一,导致一边的正方形的边不一样长接不起来。我故意着急的说:这怎么办呢?孩子们很热心的拿个另外的长长的金箍棒来试试,还是不行。王佳怡轻轻的说:“太长了,不行!”龚腾又拿了个短短的掉了两头的金箍棒,“太短了”一边的小朋友叫了起来。这时许晰程把一根掉了两头的金箍棒把一头接了一截,“这下刚刚好了”孩子们看到搭好的“方方”高兴的跳了起来,我也顺势和孩子们玩起了跳方格的游戏。(孩子在体验中的、得到了有价值的经验,两边一样长才能拼成正方形的体验已经印刻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接着,在晨间活动的时候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自然地运用了许晰程的接上一节的方法比较金箍棒的长短来。“我的长!”“我的比你的长!”忽然我听到聪聪和竟成在争论着,我立即介入,说:“你们来跟我的金箍棒比一比怎样?”(孩子的兴趣点正是教育的最佳契机,教师的参与引导显得致关重要。)聪聪说“我的比老师的长。”“为什么?你是怎么比出来的?”(我想引出孩子的比较方法)聪聪把他的金箍棒和我的放在一起说:“看,我的长”聪聪一副自信的样子。这么一来,很多的小朋友把金箍棒都来跟老师和同伴比一比。不服输的孩子还争着把棒子接长了跟在来比高矮。棒子接高了,可是太长了,竖不起来比较了。于是我又引导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比出金箍棒的长短。龚腾最后想出了好办法,他把棒子平放在地上说:老师,我再和你比!”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分析:比较长短是小班还应该获得的关键经验。能接长的金箍棒的特点激发起孩子比较长短的兴趣,而且在孩子反复的比较中积累和运用有关比较的方法和尝试不同的比较方式。同样,教师在孩子的自我的发现中得到了启示,及时引导孩子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师也是个学习者,教与学是相互的。主题到此,我也感受到教育的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但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将获得的“长短相对性”等经验的目标变成幼儿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
    再从幼儿的思维的方法上来分析,在活动前期的用金箍棒来拼接的正方形的活动中也是体现了本思维游戏单元的《机器人》的探索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的要求。另外在活动中碰到了金箍棒的长短出现差异不能等长时教师是倾听,不去打搅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用探索法尝试最后的结果,而在幼儿自发的游戏比较金箍棒长短的活动中教师又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寻找更多的比较方法。在这里,教师把握住了发散类思维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幼儿寻找多个答案或可能性,而不是急于找出最好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有充分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四)瞧!我做的机器人
    五一放假前,我和小朋友围坐在一起,进行了讨论。“你们喜欢会变的机器人吗?为什么?”“喜欢!因为机器人会变。”“因为机器人会变许多的东西”“那你喜欢什么样子的机器人?”
    “我喜欢圆圆的机器人”“我喜欢身子方方的机器人”“那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什么材料来做呢?”“用纸糊一个。”“我用蛋壳做机器人的头。”“做个机器人需要哪几个部分?”“怎样让你的机器人很漂亮?”“给机器人涂上颜色”“用彩色的纸装饰一下。”
    分析:在讨论中,孩子们对这样制作机器人有了一些感性的知识,建立了相关的经验。教师在倾听和启发幼儿设想制作机器人的讨论中,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成了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五一节过来了,孩子们纷纷带来了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制作的作品。“老师你看,我的机器人做好了,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
    “我的机器人可滑稽了,是用果冻壳和鸡蛋壳做的圆圆机器人,鸡蛋壳很难粘的,费了好大的劲才粘上。”“我是用饼干盒做的机器人的身体,看它的手臂还会弯曲呢!”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分析:在这次的亲子小制作的活动中,家长们纷纷行动了起来。在作品中的参与过程中,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选择,他们会自己决定用什么材料,什么样的外型;能积极的去进行装饰和涂画。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把思维课上所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孩子内化了的经验和知识是会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孩子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不自觉地迁移到生活中。
    三、感受与体会:
    1、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活动。
    小班的孩子的学习规律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一规律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相关主题内容有可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但深度和涉及的广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最为关键的是教育者要抓住孩子的需求,兴趣点,创设条件,在幼儿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组织活动,满足其发展需要。正如本案例中抓住了图形机器人的一个“变”性,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正如《纲要》中指出的教育活动内容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使教师心中的“目标”转化为幼儿自主活动。
    2、抓住课程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不管是开展任何的一个课程,都要体现生成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特征。这种生成性和发展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作为课程实施的教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者,而要根据幼儿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对活动的安排、设计和发展、拓展进行适宜的调整。一个成功的生成的活动,它必须保持着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它能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继续探索的欲望。以本整合式生活课程为例,在思维游戏的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倾听幼儿的热点话题,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敏感性问题,以“变”为主线而开展的一个“百变机器人”课程主题。其次,在实施思维游戏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评价者,而是在观察实际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思赋予课程以生成性,是使其更多元化和更具有生命力。在本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在把握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巧妙的将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渗透在主题活动的方方面面。
    通过课程的实施,也使我们认识到,在活动中,我们一方面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展开探索活动,另一方面要将一些优秀的课程的精髓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3、促进家园的互动合作。
    在越来越重视与幼儿建立平等关系的今天,与家长建立的合作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是教育更好地获得预期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借鉴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家长作为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三主角之一,既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又是学习者。我们将“互助合作”这个“瑞吉欧”教育取向应用到家园联系中。在制作“机器人”的亲子活动中,调动了家长的教育资源,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能使家长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进展,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拉进距离。同时,在不断的参与活动中更新教育观念,积累育儿经验,真正形成家园互动的教育合力。

    参考书目:
    作者:魏敏 陈峰等 书名:《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B]         关键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2 09:38 , Processed in 0.047458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