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与师资培训改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4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深化幼儿教育改革,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势在必行,这一点逐渐成为幼教界的共识。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不但是幼儿教师、幼儿园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幼儿教育与师资培训的研究者、幼儿教育的行政领导部门等应当思考的问题。遗憾的是,从目前的现实来看,人们似乎习惯于将教师教育行为的种种欠缺更多地归咎于教师本人,而很少从其他角度,尤其是幼儿教师培训这一重要角度去思考问题。事实上,幼儿教师教育行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其所受的岗前与在岗培训“不足”密切相关。教师日常教育行为中的问题并不完全在于教师本人,从根源上看,与当前有待改进的师资培训体系密切相关。
             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幼师)、职业高中等幼儿教师的岗前培训机构通过多方面努力,为幼儿教育输送了一批批骨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培养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幼儿教育师资的要求来看,幼儿师范教育在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方式方法上仍存在不能适应新的需要、联系幼儿教育实际不够等问题。长期以来,幼儿师范教育中存在着片面强调艺术技能、各科教学技能而较为忽视文化素养、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教育能力的倾向。以课程设置为例,尽管开设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专业理论课,但比较缺少将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如何正确处理各类教育问题等的教育、训练。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随着形势的发展与需要的更新,也日益显示出一些缺憾。例如,《幼儿心理学》对于幼儿感知觉、注意、思维、语言等的发展规律介绍较多,而对幼儿的情绪情感、交往、行为、自我意识、人格等的发展特点则分析不够,更缺乏对于师生相互作用及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的深入讨论。一些调查也表明,幼师毕业的幼儿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幼儿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掌握不扎实,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低。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存在着“先天缺陷”。
             不仅如此,在承担教育工作后,许多幼儿教师没有更多机会接受有针对性、实用的在岗培训。尽管不少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领导的支持下积极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努力提高文化水平,扩展专业知识,但是,这类继续教育常常集中授课,速成短效,与幼儿教育、幼儿发展的实际脱节,很难真正、有效地提高幼儿教师的实际业务水平与行为。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在岗培训,通过幼儿教育实践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向缺少经验的新教师个别传授经验与技巧,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其教育行为的提高。但是,这类培训不仅存在着量少、影响面小、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问题,而且所传授的不少经验有待于总结提高,并面临着如何根据21世纪对幼儿教师素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而现代化、时代化的问题。可以说,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后天不足”的问题。
             因此,概括起来,无论是幼儿教师接受的岗前教育还是在岗培训,在如何建立适宜、有效的教育行为等方面所受到的训练是存在一些不足的,这是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较难实质性改善教育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大面积地、有效地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质量,首先需要了解教师教育行为的结构,明确成功的教育行为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教师教育行为的培训,以研究为先导,为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提供依据。目前,尤其需要对优秀教师与一般或较差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 比较研究,以及对比相似情境下不同教育行为的教育效果,从而揭示良好教育行为的特点与基本原理,以此进一步培训教师,力求教育行为训练的科学化,从零散经验型过渡到系统原理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某些幼儿教师依据实践经验,认为强化对幼儿活动的控制有利于幼儿常规的建立、认知活动的完成,因而重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而较忽视教师──幼儿情感的交流,由此带来幼儿情感 、自我意识发展等某些不足;面另一些教师则在工作中发现,向幼儿表示接纳、喜爱,建立与幼儿的亲密情感关系,可以使幼儿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因而在教育工作中不对幼儿进行严格控制,但又面临幼儿活动无序化的困难。可见,是严格控制还是强调情感支持,是幼儿教师在实践中感到两难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进行科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教育行为及其与儿童行为、发展的关系,得出客观、正确的解决方案。
             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改进其教育行为,必须落实到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的合理建构上。改革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对于推进当前以改善幼儿教师教育行为质量为目标的教育改革来说,势在必行。
             首先,幼儿师范教育的内容应当扭转“艺术化”“技能化”的倾向,加强有关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心理与教育基本原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并加强指导幼师学生主动、灵活地应用专业知识设计符合幼儿特点、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以及正确、有效地处理幼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其从事教育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为幼师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幼儿、 观摩教育活动以及直接从事幼儿教育实践的机会,使其所学知识和技能获得现实的生命力。为此,幼师、 职业高中幼儿师范专业等在课程设置上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四大类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可主要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家庭教育、幼儿行为管理(针对注意分散、攻击性强、淘闹、胆怯退缩等各类行为)等与幼儿身心发展与教育密切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应用课程则以专业基础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核心,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活动设计、幼儿行为管理、家长指导等实际工作,也包括为有效组织幼儿活动所需要的音、体、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专业实践课程则向幼师学生提供亲身观察、实践的机会,在幼师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间断地循序进行。例如,低年级学生先观察幼儿、见习教育活动;中年级开始部分地实践幼儿教育;高年级则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并接受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特别帮助的教育行为训练。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幼师学生在进行扎实的一般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教育专业训练得到了重视,尤其是实际教育能力与行为能力得到了系统的培训。
             其次,幼儿教师在岗培训,除了坚持专业性培训方向,研修幼儿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应用课外,还应根据其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教育行为失误、疑惑、难题,由幼儿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指导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行为的分析,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教育行为。为此,师资培训在提供必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当把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行为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的改善从书本、 课堂转移到真实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去,综合采用原理教授、示范观摩、案例评析、现场训练、即时反馈等多种方式提高受训者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岗培训更要通过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分析、儿童实际问题与教师行为的案例分析,强化幼儿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增强行为自控的有意性与自觉性。
             最后要指出的是,无论岗前培训或是在岗培训,要提高教师教育行为培训效能,还必须引入现代化的培训技术。例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教师工作中广泛运用的微格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我国上海等地施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采用摄录系统全面记录受训者在某时间内教育行为的全部细节,然后由教育专家与受训者一起边看录像边分析成败得失,找出症结所在并讨论改进方案,而后再进行实录与再分析,直到符合行为标准为止。这一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技术有效地调动了受训者视觉、听觉与大脑的综合活动,具有直观、贴切、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反馈及时等优点,对于教师教育行为、能力的提高相当有效,应当在师资培训中占有一席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8 05:42 , Processed in 0.037345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