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计算尝试教学的实验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4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问题提出
    21世纪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而尝试教育正是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使其能参与到未来世纪的竞争中去接受未来世界的挑战,这是我们当代幼教工作者的任务。过去,我们一般认为:数学是属逻辑思维范畴,主要是集中思维的训练,忽视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开创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导致片面强调数学知识的传授,机械的背数、点数、写数,而不是理解数学的意义,忽视让幼儿自己探索,自己发现的活动过程。依照皮亚杰关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论述,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靠语言来传授,也不是由教师的经验来代替,而是幼儿自身经验的连续与更新的结果,根据“先练后讲”的教学思想,我园进行了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实验目标
    让幼儿亲自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想一想的实验教学来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展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三、实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经讨论确定本园邵云莲老师所带的大(2)班、林银艳老师所带的小(2)班共65名幼儿作为实验班。
    2.研究时间:六个月。
    3.研究方法:在现行的数学教育途径中渗透尝试教育。
    四、实验措施
    1.提供的尝试材料丰富、多变。
    (1)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尝试材料。学具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暗示性能诱发幼儿使用学具的欲望。丰富的尝试材料是幼儿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每一次的活动我们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如:认识圆形的教学,老师选择了多种包含圆形的实物、玩具,有电池、录音机、饼干盒、电动坦克、海狮顶球等大小不同、颜色各异、能让幼儿感知操作的器具,当幼儿走进活动室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跃跃欲试的念头也就产生了。老师启发幼儿“找一找你的东西上面有几个圆形”,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寻找,指着圆形边数边说瓶子上有2个圆形,这头一个,那头一个,电池上有大圆和小圆。然后让小朋友用橡皮泥、纸,搓、压、剪圆形的物体。由于供给的教具丰富多样,通过自己观察、自己操作,帮助幼儿具体形象的感知圆形是平面的。在认识圆形的同时,还能与数量大小相结合,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又如“力的大小”,活动前老师为幼儿准备了哑铃、杆秤、水桶、天平、沙、棉花等,这些似曾见过又无经常接触的物品,把幼儿迷住了,幼儿尝试举、尝试称、尝试玩的情感就浓烈了。
    (2)给幼儿提供多变的尝试材料。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我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图形分类”活动,操作前,先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这些图形有什么不一样,意识到材料的多种特征后,再让他们试一试对多种特征的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类,鼓励幼儿依据不同的特征变换分类的方法,看一看谁分的方法多。如:按大小不同分类;按颜色不同分类;按形状不同分类;按薄厚不同分类等。如果这些图形块只含有一种因素,那么幼儿就只有一种分类的可能,没有多角度思维的余地,也就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散,而多特征的材料就具有多变的可能,促使幼儿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发现,使幼儿从小就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变化的”,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
    2.激发幼儿主动尝试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激发幼儿尝试的兴趣。如“学习单数、双数”,课前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知识宫,在知识宫里准备了好多礼物。活动前,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老师要带你们去知识宫玩,幼儿一听,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尝试愿望。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情绪,争着去试一试,然后教师要求大家根据自己胸前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谁找对了,谁就得到知识宫里的第一份礼物。这样既激发了幼儿尝试的情感,又很自然地以旧引新,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尝试活动。又如“认识时钟”,我们让幼儿置身于为教学创设的钟表展览馆的环境中,教师边欣赏边思索:“这些钟表什么地方是―样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各种形状的钟和表?”这一下子就激发了幼儿主动求知的兴趣,同时依靠幼儿之间的互补作用促进了求同、求异思维发展。
    3.尝试问题设置的多解性。
    数学能力是指是否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对问题进行多解不是追求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多高,重要的是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习惯于遇事有灵活变通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设置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情境,鼓励幼儿尝试寻找问题的多种答案,寻找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如“送小动物回家”,教师提问:“小猪住第几层楼?”“小猪楼上住着谁?”“它住的是第几层?”“小猪楼下的第二层住着谁?”等等,用多角度的提问启发幼儿尝试灵活地和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又如“编应用题”,幼儿看图编出一道题,教师可继续问:“能用另一种方法编题吗?”“你为什么这样编”等等,尽可能让幼儿有思考和回答的余地,尽量减少只有“是”“否”两个答案的提问。再如“用多种方法凑成一个数”,开展这个活动,我们打破传统的数组成的学习均限于两个数的组合,鼓励幼儿尽量多用多种方法凑成一个数,鼓励他们尝试从多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4.尝试过程中注重教师指导。
    幼儿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如“学习数的组成”,幼儿吴一帆在操作“分水果”时,由于未掌握好规律,结果出现很多差错,我没有否认他的行为,而是先表扬他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然后以共同游戏的形式,引导他用自己新的方法进行操作,使他自己发现错误,从而掌握方法,激发了幼儿的尝试兴趣。又如在“玩翘翘板”数字娃娃时,余川琦小朋友在操作时改变了原操作方法,把“七个娃娃”同时放在“翘翘板”的一边,令其相加之和等于18,要在“翘翘板”另一边摆上七个不同数字,而相加之和也等于18的“数学娃娃”确非易事。余川琦不断摆弄“数学娃娃”,但总想不出一个名堂,正想放弃,我就上前提示:“除了可以用心算,还能用其他的方法算吗?”余川琦想了一想,就走到美工区取来一盆塑粒,又埋头算了起来,我观察一会儿,余川琦高兴地告诉我,他算好了,并用塑粒兴致勃勃地把计算过程演示给我看,结果完全正确。由此可见,孩子在刚刚理解和摸索规律、方法时,教师适时的指导至关重要。
    五、实验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证明:在数学这个领域中开展尝试的活动是可行的,它不仅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的概念、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实验的效果是明显的。
    1.幼儿对数学活动很感兴趣。
    开始时幼儿对尝试活动的兴趣并不高,去数学角的小朋友多玩一些操作简单的、玩一下就出结果的材料,不愿多动脑筋,随着尝试活动的开展、老师的不断鼓励、同伴间的相互启发,幼儿逐渐对一些富于变化的数学材料感兴趣了。如“九九棋”需要进行灵活多变的组合,一些小朋友特别爱玩“九九棋”,甚至出现争抢“九九棋”的现象,他们喜欢动脑筋排列出新的九九组合。严网小朋友玩时,最不喜欢别人在旁指点,他愿意自己找出新的组合方法;王智磊小朋友能排列出6种不同的组合,他回到家,还让父母帮他做棋盘,他和父母一起玩,看谁的组合方法多。由此可见,幼儿对探索、发现产生了兴趣,有了积极的主动态度。
    2.幼儿思维的炅活性、变通性明显发展。
    幼儿在一题多解时,思维越来越灵活、敏捷,反应迅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出多种答案,如:“倒过来列算式10=?”要求幼儿在3分钟内能列出尽量多的式子,结果,幼儿列出了二十余个不同算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多种反应,表现出思维反应迅速、心智活动较为流利、畅达。
    编辑:cicy

             关键词:尝试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9 00:38 , Processed in 0.037951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