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专业成长“三步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针对现实中所普遍存在的由于教师缺乏自觉学习意识,不善研究和总结而导致教师专业成长滞后的这一现象,本文从学习、研究、写作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经。
    [关键词]专业成长;学习;研究;写作                                                                                
    教师的成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一轮学园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现实中所普遍存在的教师缺乏自觉学习意识与习惯,不善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可以从学习、研究、写作三方面人手,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让学习成为教师自主的习惯
    学习不仅是教师吸纳新的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竭的动力。“教师的读书是最好的教研”,帮助教师克服种种困难,改变以往不爱读书、不善读书的状况,让教师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无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当务之急。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三种不同的读书方式。
    任务式读书。每学期根据具体情况,指定教师在本学期必须学习的相关内容,如有关的新教育理念、新课程精神,幼教科研的基础知识等,并将教师的学习情况存入教师学习档案,作为教师工作考评的一项内容。一般来讲,学园应将每学期教师一定要学习的内容的相关材料发给每位教师,并提出一定的要求,让教师有目的地读书。在任务式读书中,通常将教师的学习分成三个阶段。
    首先是“写感触”:要求每位教师要写学习笔记,即将个人在学习中最有感触的或最受启发的句、段摘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看法。接着是“找差距”:即根据所学的内容密切联系自身的教育实践,查找差距,拟出具体措施。最后是“试一试”:即鼓励教师将她们所学的及所悟到的,大胆地到实践中去尝试一下,并做好相应的实践反思。交流式读书。成立读书沙龙,通过“好书共享”“好书讲座”和“好文章随时看”等形式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所谓“好书共享”,是指要求教师们读到什么好书或好文章推荐给大家“共享”,如互相传阅、在学园的网站上设立“好书共享”专栏,大家相互推荐各种好文章,并在论坛上自由发表读书心得等;“好书讲座”是由教师轮流开读书讲座,把她们所读的书的内容及学习心得讲给大家听,不仅讲座的教师自身得到锻炼,全体教师也一起受益。而“好文章随时看”,则是学园行政人员不定期地将平时看到的一些适合教师阅读的好文章复印下来,发到教师的办公桌上,让教师随手翻阅。
    广博式学习。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广博的知识,才能处处闪耀着自信和智慧的光芒,否则就无法跟得上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无法满足孩子好问的天性,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就必须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为此,幼儿园不仅要提供各种必要的工具书方便教师查阅,也要为教师订阅各种通俗易懂的科普杂志以及一些综合性刊物。此外,还可要求教师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等去了解各领域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如与同事谈话、听讲座等去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二、让研究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应该说,每个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有一种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引导教师投入教育研究工作,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无疑是帮助教师尽快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唤醒研究意识。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如果没有伴随着研究的过程,那就失去教育真正的意义。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我们紧密结合当前课改这一大好契机,通过课改的宣传会议、观摩课改现场活动、聆听专家报告等形式,让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改革既不是一种简单执行上级的主观意志的活动,更不是一种想当然或凭经验的做法,而是要依靠科学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目前的现状与课改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反差,有许多问题需要下功夫去整改;要改变自己,最主要的就是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只有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教师才能够真正地、自觉地投入到研究中去,研究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并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消除研究恐惧。以前,一说到研究工作,一线教师都觉得那是专家学者才能完成的事,她们根本就做不到,离她们很遥远,在心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研究恐惧症”。鉴此,我们组织教师较系统地学习“教育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较为实用的科研基础知识。通过了解科研,帮助教师初步揭开科研神秘的面纱。此外,我们还通过聘请专家来园合作研究课题这――重要形式,让教师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研究的具体做法及其乐趣。通过理论学习,特别是亲历一段与专家合作研究后,教师们逐渐地明白:原来教师研究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教师愿意用心去发现问题、用心去寻思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每个教师都能做研究。教师在心里彻底消除了研究恐惧感,已不再把研究看得高不可攀了。开展适合自己的研究。很多教师都没有真正深入地开展过课题研究,对于要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以及什么样的课题才是适合自己的研究等等都十分茫然。我们引导教师开展适合自己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办法包括:让教师去发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座谈,把自己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让大家讨论哪些问题是马上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是我们可以解决,但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让教师明确那些“我们能够解决的、必须解决的、需要较系统去研究”的问题,就是自己应该研究的课题;确定课题后,集体讨论每个课题适合运用哪种研究方法,应从哪几个步骤进行研究;让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的建议,让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订出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并在会上汇报交流。我们认为通过这样的办法,不仅可以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的目的,更主要的是可以促使教师们对如何开展自己的课题等问题,在头脑中有个很清晰。很有条理的思考,从而在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
    三、让写作成为教师心中的骄傲
    写作,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纷繁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和重点,写作的过程是教师总结、提升经验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将已有的经验系统化、理沦化,这本身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目前教师确实存在着“写作能力不尽人意”的事实,大部分幼儿教师往往是口头表达比书面表达好。通过学习和研究,教师有了理论和实践的积累,但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写出一篇好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无疑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制约其专业成长的速度。因而,在教师有了穷―富的积累,并有写作的需要和欲望的时候,应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加以有效的引导,让教师也能从写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逼”,即“任务驱动”,“逼”教师动笔。很多教师都有写文章的欲望,但由于种种原因都迟迟不见动笔,因此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逼”的方式。第一种是“软逼”,有的教师怕动笔,主要是缺乏写专业文章的经验,不够自信,不知从何下笔,这可要求她们从较简单的文章写起,如学习笔记、日记、随笔、反思等,也可从叙事开始,三言两语,不拘长短,也不限定具体的时间,慢慢地,再写较完整的文章。第二种是“硬逼”,有的教师懒得动笔,往往是一些教龄在4―12年之间的年轻人(这部分人较多),这些教师暂时不需要评职称,也没有其他压力。对这类教师可布置限时任务,除了平时的反思、随笔等,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较完整的文章。第三种是“软硬兼施”,这主要是针对那些没有时间动笔的教师。对于这类教师,应注意为她们创设宽松的环境,适当减轻一些工作压力,降低对她们的写作要求,不限时,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但强调都要动笔动脑,只要动笔写,就给予鼓励和肯定。不管是什么方式的“逼”,都可以使教师们迈出写作的第一步,只要动笔写,就不怕写不出好文章。
    二“扶”,即“鹰架支持”,在教师写文章时扶一把。我园大多数幼儿教师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除了开讲座,为大家讲解各种题材的文章大致该怎么写以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几种“扶”的策略。
    首先是“找感觉”,有些教师是连“抓题、定题”都不懂的,可让教师描述自己在研究或在实践中那些最有感觉的内容,然后帮助其抓住要点,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题目;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实在没感觉,不知要写什么,可以在观摩其组织的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其去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一起分析,确定课题。
    其次是“理思路”,有些教师是能抓到题,但不懂得组织自己的观点,表达不是很清楚,可让她试着拟出提纲,并帮她加以修改,让她知道提纲要怎样列才合适,再围绕提纲进行调整修改。
    第三是“必要时再出手”,有的教师已经可以写好一般性的文章,但对专题性的文章,还有待于提高。对于这一类教师,可以让她独自完成一篇文章,再根据文章提出更高的要求,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让她修改,直到成为一篇好文章。其实这三个“扶”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从不会写到会写的一个过程。三“推”,即“成果展示”,把教师的文章推出去。教师写出的文章必须得到赏识,得到别人的肯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增强她们写作的信心。首先是“先睹为快”,教师写的文章经过多次的修改把关后,先在学园的范围内推广,如刊登在校园网上,在教师会上介绍等,让同事先欣赏她的文章,给她充分的肯定。其次是“冲出校门”:不能让教师的文章沉默在幼儿园里,得到外面去闯闯,去掂掂份量,试试文章的价值。因而,学园领导应努力创造、抓住各种机会,把教师的文章推出去,各级各类的评比、汇编,都尽量争取名额、尽量多让教师参加。第三是“发表不再是梦”,以前很多教师总觉得在CN刊物上发表文章是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因此不敢投稿。我们就积极鼓励教师大胆投稿,为她们打气助威,并帮助教师查找各种教育杂志的地址,帮她们分析,她的文章更适合投哪一种杂志。功夫不负有心人,教师的写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通过自由投稿的方式,近两年来,我园有52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CN专业刊物上。文章的频频发表,对教师们来说是最大的鼓励,也是对她们努力的最好的肯定、最大的回报,也促使她们更加积极地去写文章。如此,写作就成为她们的一大乐事,一项骄傲,她们更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研究中,形成了学习一研究一写作的良性循环。
    更多精彩内容在资源共享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3 09:25 , Processed in 0.039263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