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案例:我才不和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8:4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案例背景:
    当代社会是开放、自由发展的,需要幼儿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在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不合群、自私的现象。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直接决定将来幼儿的交往能力,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使幼儿能够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而且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乐观地对待人生。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活动室外面已经响起了晨练的音乐。“孩子们,找个好朋友拉起手来站队出去做早操了!”孩子们听见我的话都赶紧找个自己的小伙伴拉起手来,跑到我得跟前来站对。这个时候,只见佳佳伸出手打算去前小蕊的手,可是小蕊的手使劲的背在身后,嘴里嘟囔着:我才不和你拉手呢!”然后跑到另一个小朋友的身边拉起手来,站到了队伍里。
    片断二:刚刚结束了户外活动。“孩子们,找个小椅子休息一下!”孩子们听到我的话都赶快找个小椅子坐下来,静静的趴在小桌子上休息。
    小宇:“小航,快过来啊!这儿有个小椅子!”
    小航:“不!不!我才不和你挨着做呢!”
    “小航,小雨叫你去那儿坐啊!你怎么不去啊!?”
    小航:“我不挨着他坐,他老是打我!”
    然后小航自己找个小椅子坐了下来。
    片段三:一天下午,我们班里的孩子正在做”碰碰车“的游戏。这个游戏非常的简单,就是让孩子更具音乐的强弱来动起来。当音乐强的时候,孩子们伸出自己的头或者受或者胳膊找一个小伙伴轻轻的碰一碰;当音乐弱的时候,跟随音乐原地拍拍手。孩子们在游戏中都非常的高兴,很愉快地找个小伙伴互相碰一碰。康康对龙杰说:“我们碰一碰吧!”可是龙杰却站在一旁,“我才不和你碰一碰呢!”“龙杰,大家都在一起做游戏啊!你看多开心,来,和老师碰一碰,好吗?”。这个时候,龙杰很痛快地答应了我的“邀请”,和我一起很完整地做了一遍。“龙杰,为什么不和康康碰一碰啊?”“可是上一次的时候,我是和小雪一起做的!”“拿这次和康康一起做,下次再和小雪一起做啊!”他和康康跑去,两个人做游戏可开心了!
    三、案例分析
    片段中的这几个“我才不和你……”的孩子,直接反映了幼儿的交往意识肉、合作意识差的性格特点。进一步分析其原因,由于绝大多数幼儿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父母及其祖父母等时期为掌上明珠,一切事情都有父母为其代劳,在生活上缺乏交往配合意识,长此以往,就导致了许多幼儿在游戏活动能够中出现“我才不和你……”的情况。
    四、案例反思
    一、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孩子在家庭中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的范围很明显扩大了,他们从这种环境下学会了和同伴交往、分享、合作。在活动中,老师应当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同时,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幼儿的交往配合意识
    快乐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和积极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为了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交往能力,我们精心设计了每月一次主题鲜明的“亲子活动”、“家庭小分队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就是为了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孩子们既享受到了活动的快乐,又体验了交往的乐趣。在庆祝“六一”活动中,我们还开展游园活动,让大班的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到各个游戏馆玩。他们一方面要帮助弟弟妹妹,另一方面要清楚地介绍游戏玩法让弟弟妹妹玩。这一活动使幼儿在不同的交往情境中,与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另外,幼儿在游戏角色中活动,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但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和提高,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例如:“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会把娃娃家中的爷爷、奶奶扶下车等。因此,创造性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最佳活动。
    四、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统一性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孩子从小独自惯了,不愿意、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娇生惯养,到了幼儿园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等等。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提高交往能力。同时社会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关键词:案例分析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9 00:41 , Processed in 0.039847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