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豆可以种在哪里”的实践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5:1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豆可以种在哪里”的实践与反思
    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当我问到黄豆可以种在哪里时,孩子们发生了争论。有的说种在沙里,有的说种在水里,有的说种在泥土里,还有的说种在木屑里。他们对各自的答案也议论纷纷:“沙里也能活吗?不可能吧。”“在水里它:不淹死才怪!”“木屑里也能长东西吗?这可没有听说过。”……我没有想蓟孩子们会有这么多疑问,于是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开始了一次“黄豆可以种在哪里”的师幼探索之旅。
    猜想与记录
         猜想和假设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前提之一。因此我把孩子们的疑惑再还给他们:“如果把黄豆同时种入你们所说的沙、水、土、木屑四种不同的环境中,最后哪个会生长出来呢?”围绕这个问题,孩子们开始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为此,我设计了猜想记录表,让他们用“√”“×”符号记录自己的猜想结果,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我把孩子们的猜想结果进行了统计:有98%的孩子觉得在泥土中会生长,只有2%的孩子觉得不会生长;有75%的孩子觉得在水中会生长,25%的孩子觉得不会生长;有58%的孩子觉得在沙中会生长,42%的孩子觉得不会生长;只有20%的孩子觉得在木屑中会生长,80%的孩子觉得不会生长。我把孩子们的记录表用网络图的形式展示在主题墙上,他们看着自己的记录表,还是争论不休。对于孩子们的猜想我没有进行评判,而是引导他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这些问题常常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当问题成为幼儿关注的焦点时,教师先不作暗示和表态,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充分猜想和假设,使幼儿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愿望。)
    种植与观察
    验证结果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实践了。于是我们利用两天时间,收集了种植器皿、黄豆以及沙、水、土、木屑。一天午后,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旁的山坡上。孩子们很兴奋,马上就行动了起来。瞧,他们有的装沙,有的挖土,有的取水,有的在装本屑。当洪洪把黄豆放人土中时,还很虔诚地说:“黄豆宝宝,你的生命就要开始了,我在等你长大哦!”他的话深深地触动了围在一起的孩子们,他们纷纷说着自己的心里话:“豆宝宝快快长,我会天天来看你的。”“豆宝宝,你可要加油哦!”
    孩子们都急于知道答案,回到教室后总是跟在我后面追间:“它什么时候长出来呀?”“老师你说我猜的答案会对吗?”见此情景,我想应该先安定孩子们的情绪,引导他们不急不躁,养成耐心观察的习惯。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以种植环境的不同,分成水组、土组、沙组、木屑组展开了小组观察。几天里,孩子们不但关注着自己黄豆的生长情况,小组间还学会了交流和分享。
    三天后,当孩子们发现水中的黄豆变“胖”了时,整个教室热闹起来。特别是用水种植的孩子们,觉得自己的黄豆应该是第一个长大的了,都兴奋不已。这细微的变化更激起了孩子们的观察热情,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了黄豆的点滴变化。
    到了周五下午,我们又一起来看小黄豆。捧着自己的豆宝宝,孩子们都倍加小心,三三两两地坐在长廊的椅子上,互相观察、交流着。晟晟是个小调皮,只见他用手指使劲地在盆中掘着。“老师,快看,晟晟用手指掘黄豆了!”眼尖的乐乐叫了起来。晟晟赶忙解释:“我是想看看黄豆长了没有,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呢?”帆帆赶紧告诉他:“这样黄豆会死的,你要耐心一点呀!”听到他们的交流,我会心地笑了。在观察中孩子们不但学会了探索知识,更学会了耐心等待。
    (只有猜想而没有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幼儿是无法获得发展的。因此,我创设了相应的物质条件,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通过记录来关注探究过程和事物变化,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
    结果与反思
    由于周末休息,孩子们担心天气变化,没人照顾小黄豆,于是提出把黄豆带回家。到了星期一,黄豆陆续地被孩子们带进了教室。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只见沙里、泥土里、木屑里种植的小黄豆已经开始发芽了,嫩绿的小芽非常有力,一个劲地猛长。而水里的黄豆却没有长出小嫩芽,有的还出现了黑斑,几天下来就烂掉了。为了让孩子们观察仔细,我投人了放大镜。在观察的过程中放大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孩子们把绿芽和黑斑作了明显的对比,并用图画记录着观察过程。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观察,孩子们很肯定地在猜想记录表的实验栏里写下了实验结果。
    我想此时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在亲历亲为的探究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懂得通过探究实践来让事实说话的道理。所以,为了让孩子们分享观察、探索的经验,我又组织了一次实验后的交流会。在交流中,他们有理有据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心仪说:“泡在水里的黄豆是没法呼吸空气,所以就烂掉了。”鑫鑫认真地说:“在水里的黄豆见不到阳光,它总是泡在水中,怎么能长高呢?”
    欣欣接着说:“在士里、沙里、木屑里的黄豆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晒到太阳,还天天给它们水喝,所以才发芽长高了呀!”
    最后,在水中种植的孩子纷纷把那些没有烂掉的小黄豆又种入了沙、土或木屑中。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去看望种在沙、土和木屑里的黄豆宝宝时,发现种在不同材料里的黄豆,生长情况又有了不同的变化,一次新的探索之旅又要开始了……
    (经历探索之后,每个人都有把自己的发现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教师为幼儿创设情景和条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这样幼儿可以说说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结果,还可以了解同伴的想法和做法。)
    感悟与思考
    孩子们在这次探索之旅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更体验到了探究成功后的那份快乐!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在幼儿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1.抓住探究活动中幼儿间的矛盾冲突
    探究活动中产生的矛盾也是幼儿的兴趣所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可在幼儿的观点中进行裁决或选择,而是引发他们去思考、去实践、去进一步发现。
    2.及时提供探究活动中所需的材料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增加和补充材料,这样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活动,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和实验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猜想记录表,将幼儿的猜想从语言转化为可视的图示,让每个幼儿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他人的想法,从而激起探究下去的兴趣。
    3.组织讨论使幼儿向概念迈进在有了探究经历后,每个幼儿都获得了相应的经验,此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讨论、交流,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这样教师可以在幼儿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把幼儿的探究和发现简明整理出来。应该注意的是,概括和整理应基本上用幼儿的原话,教师不附加任何幼儿没有的经验或不能理解的概念。
    编辑:cicy


             关键词:实践与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2 19:03 , Processed in 0.062770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