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教学园本化的实施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4:1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前,宁波市的公立幼儿园使用的主要是省内统一编制的课程。诗歌教学是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开展,但受主题选择的限制,存在诗歌教学安排不均衡的现象,有的诗歌艺术性、音乐性较差,缺乏童真童趣,难以被幼儿喜欢。诗歌教学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音韵之美,对增强幼儿语音敏感性,促进语言早期发展具有独到的功能,因此需要我们在使用课程的过程中进行园本化的探索,使诗歌教学更符合幼儿学习发展的需要,并成为幼儿园课程有机的一部分。诗歌园本化是指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语言教育整合观为指导,将幼儿园主题教学中的诗歌进行筛选、增减后进行实施,随后再调整再实施,使之成为符合幼儿需要的、动态的、螺旋式发展的诗歌课程。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诗歌学习中需要处理好两对重要的矛盾。一是背诵和兴趣。这是一对辩证的矛盾体,新授诗歌往往离不开背诵,过于强调学会、记住容易落入机械背诵的巢穴,但只有在反复吟诵中才能慢慢感悟出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才能激发出更浓厚的兴趣。面对3~6岁的幼儿,如何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之爱学乐学,具有持久的兴趣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二是课时与需要。幼儿园的主题教学要考虑五大领域的均衡,语言学习要考虑不同样式的安排,诗歌教学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一周的集体教学活动最多只有8~12节,语言活动最多占到两节,一学期能保证6~7次的诗歌教学已属不易。而从幼儿每学期1O~12首的需要来看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在园本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诗歌园本化的实施必须要在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指导下,强化“一日生活皆学习”的观念。主要的实施策略如下。一、诗歌选择要“换、改、删、增”诗歌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有儿歌与儿童诗之分,选材时既要考虑到形式特点,也要考虑到艺术审美性,所选的诗歌既要具有童真童趣,也要有节奏韵律之美,因此诗歌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诗歌学习是处于主题教学背景下的,我们筛选时首先尽量考虑与主题内容的契合匹配,其次增添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诗歌内容,再者让孩子多欣赏一些风格优美、样式独特的诗歌,丰富幼儿的感知。因此选择诗歌时要对教材进行换、改、删、增。1.换。开展集体教学的诗歌应更具备艺术性和节律美,注重审美价值,小班应侧重诗歌的游戏性,中班应侧重节律美,大班应侧重样式的丰富性。因此我们将教材中一些美感不够的诗歌用其他内容代替,但尽量保证与主题教学的匹配。例如,小班主题活动“亲亲小动物”的儿歌《咪咪猫》(一只小猫,一个名字;五只小猫,五个名字。老大、大咪……),内容浅白,美感不够,用诗歌《小猫咪》(咪咪咪,咪咪咪,哪里来的懒东西?妈妈叫他洗个脸,他把鼻子洗了洗。)进行了替换,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猫形象跃然纸上。2.改。对于选择的诗歌,在节奏韵律上不规整、朗诵比较拗口的,对诗句进行修改;诗句过长,但又需要仿编的,在段落上进行修改。例如,大班散文诗《春天的秘密》共有7个段落,禾苗和农民耕种对现代的城市孩子来说经验比较遥远,因此删掉两个段落,这样也使诗歌更紧凑。3.删。对于部分艺术性不够,而且没有必要开展集体教学的诗歌作品直接删除,不予选用。例如,大班上学期有两首关于种瓜的诗歌,于是删掉艺术性较差的《种甜瓜》。4.增。考虑到艺术样式多样化的感知,增添一些叙事诗、数字歌、连锁调等。小班样式以儿歌为主,适当增加1~2首内容浅显的叙事诗,中班适当增加抒情诗、散文诗的欣赏,大班则增加一些科学诗、童话诗的欣赏。例如在大班下学期增加了经典童话诗《小猪奴尼》的欣赏,同时将诗歌类绘本纳入教学,使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感知、学习诗歌。二、诗歌教学做到“精品化”和“整合化”对于不同的诗歌内容,需要我们仔细解读教材,并针对不同的诗歌特点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精心的编排。因此诗歌教学在园本化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1.精品化。对于需要在集体教学中完成的诗歌活动,要有精品教学的意识,悉心全面地准备,开展好每一次教学。要保证集体教学的高效,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诗歌特点和内容精心地设计每个环节和提问,教法学法要切合幼儿的实际需要,重在充分感受、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而诗歌教学的特质之一是语音的节律之美,因此教师自身声情并茂的示范也非常重要,这是诗歌教学与其他类型活动的区别之一。例如,大班儿歌《比尾巴》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是典型的问答歌。整个活动从游戏“猜尾巴”引入,在游戏中幼儿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随后教师运用图谱进行示范朗诵,幼儿看着图谱基本朗诵2~3遍就可以完全掌握,之后撤掉图谱,运用响板、动作表演、分组对答等形式加以练习,鼓励有表情朗诵,最后再出示图片,为幼儿提供支架,学习仿编并在区角中延伸。活动环环相扣,小步递进,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2.整合化。解决好诗歌学习容量与课时的矛盾,要充分做好整合。诗歌因其琅琅上口、内容浅显的特点,容易被幼儿接受,在具体情境中稍加解说,幼儿就能够理解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在日常活动中进行整合。(1)与游戏整合。许多诗歌本身就是游戏歌,例如《数数歌》,可以一边做手指游戏一边朗诵,一天重复一两遍就完全可以掌握。这方面可结合的内容很多,关键是要在后期有意识地跟进,通过动态过程帮助幼儿熟练掌握,并进一步激发创作的意识和热情。(2)与领域教学整合。这类整合在省编课程中运用得很普遍,比如歌曲《小狗抬花轿》本身就是童谣,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边表演边学习,《青蛙妈妈来种豆》是在水墨画学习中习得的,《饼干圆圆》是在小班科学活动“图形食品品尝会”后边品尝边学会的……不同的诗歌在相应的情景中,幼儿学起来更加轻松自然。(3)与一日生活整合。相对而言,这部分内容在小班运用得较多。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整合《穿套衫》、《扣扣子》、《小火车钻山洞》、《叠上衣》、《洗手歌》等生活儿歌进行,午睡前后、盥洗时间边念边练,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环境创设重在“常态化”。由于幼儿个体对语言的敏感性不同,普遍性的诗歌学习兴趣很难靠几节活动培养出来,即便你的现场教学精彩纷呈,但没有后期的练习跟进,幼儿遗忘就会很快。幼儿对于诗歌的兴趣是在浓厚的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因此,环境创设要在“常态化”中营造出氛围。1.加强区域个别练习的跟进。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投放诗歌学习拓展材料,比如,小班学习过《夏天的太阳真顽皮》后,可以把教具刷子状的太阳投放在语言区,将各种动态的人、动物、植物做成指偶,让幼儿边操作边自由仿编;中班可以将教学图谱中的画和文字进行对应排列,既复习诗歌也能增强识字兴趣;大班后期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录音,来感受自己声音表现的不同,鼓励尝试自己创作图文结合的诗歌,也可以将诗歌用纯文字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通过找字排列进行巩固。2.编订班级诗歌图谱本。将一学期所学的诗歌整理成册,作为回忆载体提供给教师和幼儿复习。诗歌韵律美的感受是需要反复吟诵的,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诗韵的理解和感受。日常教学中存在一种有趣的现象,许多教师在教授完诗歌后,遗忘的速度比孩子还要快,加上配班的衔接问题,往往缺少后期的跟进练习。因此图谱本既是教师的“教具”,提醒自己利用闲散时间加强复习指导,也是幼儿的“心爱读本”,里面全部是自己会朗诵的诗歌,这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图谱本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具体设计,小班以“图代文”为主,中班以“图夹文”为主,大班以“图配文”为主,既可以作为班级读本共同使用,也可以投放至区域供个别练习。3.开展“睡前诗歌三分钟”活动。定期反复读一读、说一说,可以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加强记忆。我们午睡前习惯给幼儿讲故事,如果抽上几分钟,挑选优美的诗歌朗诵给孩子听,简单加以理解说明,让孩子在循环反复中逐渐体会、感受韵律,也能增强幼儿对诗歌的兴趣。4.定期组织诗歌朗诵会、小小朗诵手等活动。以这种形式锻炼幼儿大胆表演的能力,引导幼儿关注有表情的朗诵,通过语音动作的变化进一步感知诗歌,逐步提高朗诵能力。另外,从幼儿园层面可以在一日校园广播中穿插优美诗歌的欣赏,早操音乐适当选择有儿歌的模仿操、律动,午睡起床可以用有动感的儿歌唤醒幼儿,让他们躺在床上做做苏醒操等,全面营造浓厚的诗意氛围。诗歌学习作为语言学习运用的一部分,不能与日常的语言教育行为割裂分离,上述的策略只是我们针对诗歌教学日渐式微的现状提出的一些针对性建议。因为“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要从诗开始,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从诗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3 09:27 , Processed in 0.040327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