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苗苗为什么不受欢迎――对一个被忽视幼儿的个案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7:3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苗苗为什么不受欢迎――对一个被忽视幼儿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是幼儿的乐园,可是并非“乐园”里的每一位孩子都是快乐的。比如,往往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是班级里的“嫌弃儿”,遭到同伴甚至老师的冷落和遗忘,因而,他们的情感愈加消极压抑,他们并不快乐。针对此现象,本文选取一个被忽视幼儿为个案研究对象,运用同伴提名法、观察法、访谈法收集资料,继而详细分析该幼儿被同伴忽视的原因,并为该幼儿的教师及家长提供几点建议,以期改善该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
    二、研究对象
    苗苗,女,4岁,某幼儿园中(一)班幼儿。该幼儿从不主动与同伴或教师互动,对参与合作性游戏也不感兴趣,表现得羞怯、自卑、离群、退缩。家庭状况:苗苗一岁时,其父失业,后以卖菜为生。两岁时,母亲因外遇离家出走。孩子现在跟父亲还有年迈的祖母生活在一起。
    三、研究方法
    同伴提名法  苗苗所在班级共有43名幼儿,本系列调查随机抽取30名幼儿为被试。所有的同伴提名都是在研究对象苗苗来园期间做的。研究者坐在教室某拐角的小椅子上,将被试一一请到身边,先后单独问被试两个问题:“你最喜欢班上哪三个小朋友?”“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三个小朋友?”并及时记录被试的回答。“最喜欢”的幼儿计入正面提名,“最不喜欢”的幼儿计入负面提名。根据“最喜欢”和“最不喜欢”这两个极端的提名,研究者将幼儿分成三类:正面提名多,负面提名少,属“受欢迎的幼儿”;正面提名少,负面提名多,属“被拒绝的幼儿”;正面提名少,负面提名少,属“被忽视幼儿”。
    观察法  一方面,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班级对其进行了十次非参与式观察;另一方面,研究者主动与研究对象苗苗的家长就孩子同伴关系不良问题进行了沟通,经家长同意,去其家中对孩子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与式观察。
    访谈法  研究者随机访谈了研究对象的班级同伴、老师、父亲、祖母及其本人。
    四、讨论与分析
    同伴提名结果显示,苗苗的正面提名O次,负面提名1次,结合观察、访谈等得出结论:苗苗是一个严重被同伴忽视的幼儿。导致该幼儿几乎得不到同伴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一)幼儿的体貌特征影响其同伴认可度
    研究者对苗苗班级同伴所做的随机访谈结果显示,苗苗被同伴忽视的浅层原因是她的体貌特征没有引起同伴的偏好。粉儿说:“苗苗呀,老流鼻涕,脏兮兮的,讨厌死了。”娜娜说:“苗苗头发好难闻,她还把头发放在嘴巴牙齿上面咬。”即使是在熟悉的幼儿之间,他们的受欢迎程度与相互评价也与相貌的吸引力有关,这种“以貌取人”的倾向在女孩子之间表现得更为强烈。[1]班上其他小朋友相比,苗苗像是一只丑小鸭,因为她头发凌乱、不讲卫生。体貌特征的局限使苗苗在同伴交往中容易遭到同伴的消极评价和忽视。
    (二)幼儿的先天气质和社会行为影响其同伴关系
    苗苗的父亲曾说:“我平时话少,这孩子大概遗传了我的性格,小时候就不哭不闹也不笑,特安静。”根据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说,苗苗以前是一个迟缓型婴儿,情绪低落、安静甚至退缩。人的气质具有稳定性,在婴儿期情绪消极、不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的苗苗,进入中班后,其气质仍偏向于黏液质和抑郁质。正如班级老师所说,苗苗自卑、内向、孤僻、离群、焦虑、注意力不集中、不理会老师的指示和要求。某次户外自由游戏,其他幼儿都在结伴玩耍,只有苗苗羞怯地站在操场某角落,远观滑滑梯的小朋友。她似乎有跑过来跟同伴一起玩的冲动,但似乎又害怕或不知道怎样融入同伴群体。显然,害羞的气质特性使苗苗恐惧与同伴交往,因而从不主动发起与同伴的互动,即使难得偶尔有同伴找她,她却又表现得过于“自我中心”。某次晨间活动,坐在苗苗对面的伦伦正在搭“浴霸”,搭到最后一步缺了一个雪花片,伦伦看了看苗苗,跟她说:“借我一个雪花片好吗?”苗苗一下子紧张起来,用手护住筐子,小声说:“这是我的。”伦伦撇了撇嘴,朝苗苗大吼:“小气鬼!”苗苗眼眶红了。据研究,被忽视幼儿在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时,往往以“自我中心”和“物品所有权”来解释社交策略,[2]他们不愿意与同伴分享。同时,害羞的气质特性与幼儿的利他行为之间也存在关系,[3]不爱社交的幼儿比爱社交的幼儿表现出的利他行为要少得多。可见,被忽视幼儿不恰当的社会行为也会加剧同伴对他们的忽视程度。
    (三)家庭的不良因素
    亲子依恋是幼儿社会化的起点,其质量对幼儿的社会化尤其是同伴关系影响深远。母爱缺失使苗苗没有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上幼儿园后,孩子将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延伸到同伴关系中来,从而对同伴抱有不信任甚至畏惧心理,不相处导致被忽视。
    祖母会怜惜苗苗:“多听话的孩子,那女的怎么舍得扔?”她也会埋怨苗苗:“天天操心你。我造的什么孽!”也会恐吓苗苗:“别哭,再哭老拐子就来啦。”祖母的负性情感表达,使苗苗内心充满无助、创伤和自责。家访时,孩子曾问研究者:“阿姨,奶奶昨天又骂我了。是不是别人都不喜欢我?你喜欢我吗?”其实,被忽视幼儿并非从未产生交往动机,只是,自卑故不敢,不敢故沮丧,负面情绪与不良社交行为相互交织,严重威胁孩子身心健康。
    此外,父亲与祖母的教养态度不当且不一致,也造成苗苗与同伴相处时的被动退缩。父亲处处严厉,祖母凡事包办。这种教养方式使苗苗日渐孤僻,日渐被同伴忽视。
    (四)教师的不公平对待
    教师A说:“苗苗就坐那儿不说话,省心。调皮捣蛋的孩子得关注,不然班上就乱了。聪明可爱的孩子那我肯定喜欢了。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也不是说不喜欢,她让人省心,不要管。”如果教师只关注被拒绝的幼儿和受欢迎的幼儿,而忽视被同伴忽视的幼儿,那在这类孩子身上不就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吗?不能因为他们“乖”“省心”就可以不关注他们。被同伴忽视的幼儿首先就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对他们的不关注引起同伴对其不关注。教师B的回答是:“苗苗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我说什么她也听不太懂,问她肯定不知道的,不问反而保留孩子的自尊。一般园里上公开课啊、排节目啊我都不让她上。”教师B随意给幼儿贴标签,面对幼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不但不与该幼儿家长沟通,反而以此为理由剥夺孩子受教育和展现自我的机会。面对来自不同家庭背景、长相性格各异的幼儿,从职业道德出发,教师要尽量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尤其对类似苗苗这样的孩子要给以更多关爱。
    五、建议
    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同伴作为“重要他人”,其作用是成人所无法替代的。与同伴之间不良的人际关系,是被忽视幼儿社会性能力低水平发展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障碍。教师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改善被忽视幼儿的社交地位,否则这些孩子今后很可能出现人格缺陷从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针对苗苗的处境,研究者为其家长及老师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家长和教师要积极配合,及时了解苗苗在幼儿园和在家中的近期表现。如果出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评价不一致的情况,要调查确认并分析原因,使家园合作改善幼儿社交地位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其次,虽然个体的气质具有稳定性,但气质也是可变的。苗苗的家长应增强对孩子照料的敏感性,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温暖、信任、安全的环境,那么苗苗的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会逐渐消退,这有利于改善孩子的同伴关系。同时,家长还要有意识为苗苗创造同伴交往机会,邀请邻里或朋友的孩子尤其是性格活泼开朗且与苗苗同龄的孩子来家里玩,期间成人还要对苗苗的社交策略进行一定的正确引导,让孩子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的乐趣,增强孩子社交信心。
    最后,教师要给苗苗以更多关注。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增加与苗苗的互动频率,关心和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游戏让苗苗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并给苗苗同伴交往行为以正强化,增强孩子同伴交往信心,使孩子逐渐融入同伴群体。
    同时,研究者在对苗苗做进一步的追踪研究过程中,会运用移情训练等方法与教师、家长合作,对该幼儿进行社交行为矫正研究。
    参考文献:
    [1]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46页。
    [2]于景凯、张燕翎、王美芳:《被忽视儿童的社会技能特点与辅导策略》,《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02)。
    [3]刘雯、杨丽珠:《气质与儿童社会化研究评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编辑:cicy
      
      
      
      
              关键词:个案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2 10:58 , Processed in 0.039345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