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景观――酥油花(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9:3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塔尔寺的艺僧坚赞华藏在安装已经完成的酥油花作品。
    湟中塔尔寺的酥油花展[B]
    [/B]2月5日傍晚时分,诵经完毕的塔尔寺僧人们从各个院落走了出来,几十个精壮的青年僧人利落地将重达几百斤的酥油花抬到了广场的空地上。这些酥油花是在一块块类似模具的铁板上堆塑而成的,接下来僧人们要做的是将塑在铁板上的酥油花用牛毛绳拉起来固定在架子上。在主事僧人的指挥下,僧人们抬的抬、拉的拉,有条不紊,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在高约7米的架子上,7块沉重的酥油花雕塑依照次序摆好。
    天色渐黑,酥油花展正式开放。在两座底长十米、高达十多米的巨型彩架上,制作精美的酥油花作品争奇斗艳。酥油花是由寺里的上院、下院的僧人分别秘密制作,并在正月十五的这一天进行展示和比赛。酥油花多反映的是一些藏传佛教中的宗教故事。今年上院展出的是极乐净土香巴拉的场面,下院展出的则是米拉日巴大师一生的故事。在彩灯映照下,酥油花形成一种吉祥安和、庄严灿烂的宗教氛围。
    酥油花刚摆放完毕,山下便开始放行等候观赏朝拜的人们。成群结队的信徒和海内外的游客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有秩序地前往朝拜和参观,不少近旁的农户,早早吃了晚饭就等着天黑后一睹为快。更多的人都是一大早就赶来的,有的甚至提前一两天就来了。他们中许多人还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成为酥油花展上的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塔尔寺酥油花的历史传统[B][/B]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东南方向25公里处的湟中县。“湟中”为汉语地名,在藏语中为“鲁沙尔”,意思是地处湟水中游的地方,藏传佛教的一代大师“宗喀巴”就出生在这里。塔尔寺藏语称“兖本贤巴林”,意为十万尊狮吼佛像的弥勒寺。有着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之称的酥油花以其精湛的工艺、悠久的传统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参观者。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塔尔寺都会举行正月祈愿大法会,酥油花被视为礼佛的珍品。这一日,艺僧们会将倾三月之劳动精心制做的酥油花抬出展示。
    在藏族群众的生活中,酥油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它是牛奶经反复搅拌(打酥油)后提出的黄白色油脂,呈凝固状,色泽光洁、柔软细腻、有浓郁的奶香。酥油不仅供食用,还被敬献到寺院中,点亮佛前的长明灯。相传,公元1409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一晚做一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奇珍异宝,五光十色。醒后为了再现美妙梦境,即组织艺僧用酥油塑造各种花卉树木、奇珍异宝,连同无数的酥油灯供奉佛前。自此,制作酥油花就成为藏传佛教中一项盛事,其中又以塔尔寺的工艺最为精美。
    不过,据藏文化研究者的考证,酥油塑造艺术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大约只有三、四的历史,而塔尔寺的酥油花制作也有三百年的历史。寺中有两个酥油花院,即“杰宗曾扎”(上花院)和“贡茫曾扎”(下花院),专门培养油塑艺僧。艺僧们虔诚执著,对制作酥油花的技艺精益求精。在他们的妙手之下,酥油花不再只是几朵小小的“油塑之花”,从身高几米的大佛菩萨、繁复错结的亭台楼阁到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风采各异的男女老少,无不色彩绚丽、活灵活现。最让人折服的是,这些不是支离破碎的种种片断,而是被连缀起来,展现不同的场景,讲述一段故事。佛家典故、历史故事、人物传记都能完整地用酥油花展现出来。
    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工序[B][/B]
    每年在寒冬之时,艺僧们会选取秋天草黄之后产下的牛奶,从中提炼出的酥油是纯白的,而不泛出黄色,用其塑造出的佛像会面如满月,人物肤质白腻。选取好的酥油浸泡于冰凉的水中,经艺僧们长时间揉搓成膏状,去其杂质后酥油更加光滑细腻。塑造之前艺僧先要沐浴发愿,进行一系列宗教仪式。仪式之后,艺僧们一起选议酥油花的题材,打成腹稿,再分配给擅长人物、动物、花卉、建筑的师傅带领各自的弟子,分头工作,所有工作从农历10月15开始到来年正月15完成。
    酥油花的制作分为四道工序。首先是“扎骨架”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用加工的柔软草束、麻绳、竹竿、棍子等物扎成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骨架”,即所塑造的基本模型。
    其次是“做胚胎”。塑造的第一道原料是用上年拆下来的陈旧酥油花掺和上草木灰反复捶打,制成韧性好弹性强的黑色塑造油泥。然后裹在骨架上完成粗糙但准确的一个个大造型,其塑法近似面塑或泥塑。
    再次是“敷塑”。塑造的第二道原料是在加工成膏状的乳白色酥油中揉进各色矿物质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细的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有的还要用金、银粉勾勒,完成各色形象的塑造。要是塑造红花绿叶,或是玲珑剔透的玉石宝玩,则直接用彩色油料一次塑成。为了防止塑制中因手的温度而使酥油胚料融化变形,艺僧们在室温控制在零度的作坊里,身边放有一个盛有冰块的水盆,他们要不时将手浸入冰水中。整个制作过程十分艰辛,艺僧们的手上大多会生出冻疮。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至美的追求,完全超越了肉体上的痛苦,冰冷的手中,艳丽的酥油花不断生成。
    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盘”。将塑好的酥油花按设计的总图要求,用铁丝一一安装到位,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或特制的盆内,高低错落有致,件件立体悬空,观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瞻玩味。布局成单一的花卉图案或整幅的故事画面,俗称“酥油花架”,展出时,“酥油花架”会用高杆立起,最高可达十几米,人们在下以仰视角度观看,更觉佛法庄严,宝像生辉。一座大的花架上,往往要塑造几十个、甚至一二百个人物组成的故事画面。其中菩萨金刚端坐安详,飞天仙女身姿绰约,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人物神形兼备,亭台楼阁金碧辉煌,整个画面繁而不乱,绚丽多彩,令人叹为观止。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人文景观――酥油花


              关键词:酥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8 17:31 , Processed in 0.040245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