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日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产生积极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的前提。要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与幼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必须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尊重和信任幼儿。

    [关键词]民间艺术;师幼关系

    一、让每一位幼儿感受到关爱
    镜头一:游戏小组开始活动的音乐响起来了,来自中、大班的孩子们走进了蜡染宣。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老师和同伴,多数幼儿虽然脸上写满兴奋与好奇,但仍显得有几分拘谨。老师热情地迎上去,微笑着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并让大家自由地四处看看,说说自己的发现,孩子们很快消除了拘束感,渐渐活跃起来,开始围着老师不停地问这问那……
    看到孩子有对融化的蜡有浓厚的兴趣,分师趁势引导他们自由地玩蜡:有的幼儿仔细研究着蜡的融化和凝固过程;有的幼儿尝试着蜡画和染色;有的幼儿兴致勃勃地欣赏蜡染艺术品……这时,老师发现中班的小雪怯生生地站在蜡染操作台前,看看展版上荚丽的蜡染作品,看看电磁炉里融化的蜡,又看看旁边的同伴和老师,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老师轻轻地走到小雪旁边,拉起小雪的手:“小雪,想试试用蜡画画吗?来,我们一起做。”小雪笑了……
    游戏结束了,孩子们迟迟不肯离开蜡染室,他们有好多好多的话、好多好多的发现想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
    回忆这个活动当时的情景,联想到类似的镜头,我们觉得,要让每一位幼儿感受到“关爱”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及时察觉幼儿的需要。教师的爱心是幼儿最渴望的心理需求,是母爱情结的自然延伸。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关注每一位幼儿,细心观察、敏感领悟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当发现幼儿由于陌生、胆怯,不敢参与民间艺术活动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行动和语言上的鼓励,让幼儿体验到老师的关心与信任,满足幼儿被爱和克服胆怯的需要;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某一民间艺术感兴趣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启发幼儿去探究、去发现、去实践、去思考,满足幼儿动手尝试的需要;当教师发现幼儿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有上佳的表现时,要及时加以肯定,经常以积极建议的方式代替消极的指责,满足幼儿自尊的需要;当幼儿在民间艺术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对援助的需要。
    2.善于接纳幼儿的差异。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去倾听幼儿的诉说,以赏识的目光发现每一位幼儿身上的长处,理解、接纳每一位幼儿对民间艺术的不同感受与兴趣,正确对待幼儿在掌握民间艺术表现技能以及创造能力方面的差异。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构建符合其发展水平的学习活动,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避免教育的整齐划一,做到因材施教,在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潜能,帮助幼儿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幼儿多种智能的充分、和谐发展。
    3.以多种语言与幼儿交流与沟通。在民间艺术教育中,教师应尊重儿童的内心感受,善于运用多种语言、采取恰如其分的方式与幼儿交流、沟通。如:教师可通过自己温和的话语、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以及手势、表情、动作等,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欣赏、关心、爱护、理解、支持……增强温暖感、信任感和亲切感,让幼儿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

    二、让每一位幼儿感受到信任

    镜头二:早晨,晴晴做完值日后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民间艺术活动区――“创意坊”。“创意坊”里已经有几个小朋友在活动了.他们有的在编中国结、有的在染纸……晴晴想了一下,双手取出装有蜡光纸、剪刀、胶棒的托盘,轻轻地把它放到桌上,开始专注地剪、贴起来。不一会儿,睛晴举起一个“喜喜”宇:“老师,你看!”老师半蹲着身子:“真能干!你是怎么剪的?”睛睛调皮地说:“想学吗?行!你就他我的学生吧!”……几个孩子围过来,晴睛自豪地说:“我在教老师剪‘喜喜’字!”老师也扬起手中的“喜喜”,一本正经地对睛晴说:“谢谢你,晴晴老师!”晴晴开心极了:“不用谢!”接着,她又主动地对旁边的孩子说:“你们想学吗?来,我教你们!”
    “折小鸟真难,不折了厂奇奇挠着头,自言自语地说。老师摸摸他的头,带着他来到小乌折法分解图前:“你真想放弃吗?我觉得你肯定能自己学会折小鸟的!不过,你应该先仔细研究一下这张图,是吗?”奇奇拍一下头:“噢,我忘了看图了。”于是,奇奇看着图示,一步步地尝试起来。
    音乐响了,自由活动结束了,小朋友们忙着张贴作品、收拾材料,佳佳贴好作品后,转身想到户外去活动,老师轻轻喊了一声“佳佳”,用目光示意他朝“创意坊”那边看看,佳佳随即明白了,赶快跑回剪纸桌前,把自己的托盘送回玩具柜,又将碎纸片收拢放到字纸篓里。
    透过以上镜头,我们觉得,要让每一位幼儿感受到信任,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民间艺术活动中的自主性
    在组织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时,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的独特性,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尽可能多地给幼儿一些选择的机会,为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民间艺术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并鼓励幼儿主动地与老师、同伴、家长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体验。为了保证活动能有序地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规则应让幼儿参与讨论制订,让幼儿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体验到规则是有序地开展活动的必要保障。上述镜头中体现的活动后必须收拾好操作材料等都是幼儿自己制订的规则,可以说,这些规则正在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动(虽然,有时还需老师以目光等方式提示)。
    2.给幼儿承担任务的机会与信心。
    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幼儿承担责任、表现自我的机会,尤其是当幼儿因困难而灰心、想放弃自己经过努力肯定能实现的目标时,教师应及时给幼儿以勇气和信心,鼓励幼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去发现问题、解决困难、建构自己的民间艺术经验。
    3.与幼儿建立学习民间艺术的共同体。
    在民间艺术教育中,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与学习观念,在当好支持者、引导者的同时,还要学会当好一名合作者。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建立学习民间艺术的共同体,与幼儿一起积累、丰富民间艺术经验,探讨感兴趣的民间艺术问题。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探究学习,能让幼儿感受到信任,有效地缩短师幼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幼儿对教师的好感。同时,必要时,教师要乐意以幼儿为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民间艺术素养。

    三、让每一位幼儿体验到成功

    镜头三:孩子们在欣赏过拨浪鼓、讨论了自制拨浪鼓的方法后,兴致勃勃地开始自制拔浪鼓。老师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有孩子们搜集的各种废旧包装盒以及小棒、绳、珠子、弹簧扣、胶带、浆糊、剪刀、橡皮泥、小画片、蜡光纸、圆形图画纸、印有各种图案的粘纸、笔等。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与能力,孩子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有的选择了大的心形包装盒,有的选择了“大大卷泡泡糖”的圆形包装盒,有的选择了方形包装盒;有的决定自己用水彩笔绘画鼓面图案,有的决定用剪纸的方法来装饰鼓面,有的觉得自己动作不快,决定用粘纸装饰鼓面;有的用细绳系上小珠子做小鼓槌,有的因还不会打结而决定用细绳穿上弹簧扣做小鼓槌……
    虽然在活动前讨论过制作方法,但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小朋友还是遇到了困难:拨浪鼓的鼓槌总是敲打不到鼓面上。孩子焦急地向老师求救,老师并未直接教其如何调整,而是让其再去观察欣赏用的拔浪鼓,看看别人制作的泼浪鼓,自己发现问题的症结……

    经过努力,每个孩子都制作出了自己的拔浪鼓,这些拨浪鼓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孩子们拿着自制的拨浪鼓,开心地簇拥到老师周围,和着赵薇演唱的《拨浪鼓》,边跳边让老师和小朋友们欣赏,不少孩子还走到观摩活动的客人老师面前,请他们欣赏自己的杰作……
    解析这组镜头,我们可以发现,在同一个活动中,要想让每一位幼儿感受到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提出个性化的目标要求。
    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不同,因而,每个幼儿的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坚持小步递进的原则,提出具有层次性、个性化的目标要求,为每个幼儿设定最近发展目标,努力保证每个幼儿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
    2.提供可选择的工具材料。
    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开放的、丰富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工具材料,重视幼儿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接触适合自身特点的材料,用自身特有的方式操作、探索,为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意愿去努力获得成功提供物质条件。
    3.给予激励性的肯定评价。
    评价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多用肯定评价,客观、公正、积极地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努力,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让每一幼儿都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欣赏,体验成功的愉悦。
    对幼儿活动中出现的困难,老师应帮助而不替代,注重引导幼儿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鼓励幼儿积极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面对幼儿活动中的不足,教师应学会延迟评价,坚持先听听幼儿的解释,从幼儿的角度分析、反思,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希望。
    4.创设多样化的展示机会。
    展示,是帮助幼儿体验成功愉悦的重要载体。在民间艺术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学习与进步,努力为每一个幼儿创设展示、交流民间艺术经验、体验、作品的平台。




              关键词:民间艺术师幼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8 16:40 , Processed in 0.040418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