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舞蹈教学过程的特点和原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05:51: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舞蹈教学过程---舞蹈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或方案,按确定的培养目标,向学
    生传授知识,训练舞蹈技能,使其达到教育目的的进程。

    一、舞蹈教学过程概述
    (一)、舞蹈技能的组成
    是由身体动作技能与心智活动技能构成,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才能获得。
    “心智活动” —借助于内心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
    认识活动,包含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二)、舞蹈技能的形成过程
    1、掌握局部动作阶段;        (单一动作)
    2、初步掌握全局动作阶段;    (能够掌握全局动作)
    3、动作运用自如阶段。        (学习舞蹈的最高阶段)   
                                                    
    (三)、从视觉控制到动觉控制
        动作表象分为:
        视觉表象、动觉表象、视觉与动觉的综合表象。
            ↓        ↓           
       (初始阶段)(反复练习后)(最后实现)

    (四)、素质的全面提高
         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        
    (具有充分表现力的身体)(具有大艺术家应有的品格)

    二、获得舞蹈技能的必经之路
    • 舞蹈学生的舞蹈技能,从心理素质和一定的身体条件上看,虽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靠后天训练才能获得。
    • 训练,意味着很多动作的不断重复。舞蹈教师一定要明确,舞蹈技能训练虽然避免不了动作的重复,但它绝不是机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
    舞蹈教师怎样才能坚持完成他的训练计划?
    • 1、要始终抓住训练目的,让学生掌握舞蹈技能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要领。
    • 2、要有合适的训练方法。
    • 3、要调整好课堂气氛。
    • 4、要掌握好训练时间的分配。
    舞蹈技能训练进步程度的起伏
    • 舞蹈技能训练中出现的现象:
               训练速度时快时慢;     训练中的高原现象。
                      ↓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        进步停滞或下降
    • 高原期产生的原因:
    1、舞蹈技能进入了一个难点。
    2、学生的身体出现了障碍。
    3、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障碍。
    4、教师自己教学上的原因造成学生成绩较长时间的停顿,只有教师主动醒悟,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调整自己和学生之间的隔阂。

    三、 舞蹈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
    • 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表现为教与学的关系。
    • 怎样认识并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是舞蹈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
    (一)、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导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学方案的实施者,是舞蹈知识的传播者,是舞蹈技能的训练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二)、学生是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舞蹈学生,是舞蹈教师工作的对象,是舞蹈教学质量、舞蹈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者。[color=#444444 !important]舞蹈教育最终是为培育舞蹈人才,而舞蹈人才就来自舞蹈学生。舞蹈学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表现在舞蹈考试中。
    一个优秀的舞蹈教师恰恰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舞蹈教学过程是矛盾的统一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 舞蹈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原则

    舞蹈教学过程独有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形象直观性;一定的强制性;充满了情感性;群体性。
    • 实践性---学生的舞蹈技能是在长期的、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
    • 形象直观性---舞蹈艺术是一种形象性艺术,而这个形象主要是人体形象。它的特点常常用语言谈不清楚,最能说明舞蹈的还是舞蹈本身。因此教师的示范是最重要的。
    • 强制性---舞蹈艺术的工具是人体,舞蹈学生的身体作为舞蹈艺术的工具,必须经过教学过程进行改造、加工与提高,而这是一个很艰难又痛苦的过程,所以训练课中没有一定的强制性是不行的。
    • 情感性---舞蹈艺术,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其一,舞蹈本身包含着情感;
    其二,舞蹈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处在情感交流中。
    • 群体性---舞蹈教学主要是采取集体训练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其一、舞蹈训练需要同学间的竞争;
    其二、舞蹈需要集体观念,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树立起集体的意识,学会如
          何在集体舞蹈中保证整齐的方法,同学间的默契;
    其三、舞蹈的群体训练方式,可以增强战胜难关的意志,减少皮肉的痛苦和不断训
          练的枯燥感;
    其四、舞蹈的群体训练方式,有助于舞蹈动作的统一规范,只有在比较中才更能辨
          别正确与错误;
    其五、舞蹈的群体教学方式,可以节省舞蹈教师、伴奏教师和教学场地、加速训练
          进程。

    五、 舞蹈教学的原则
    舞蹈教学原则---是指对教师进行舞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 1、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舞蹈教学实践性强,因此舞蹈专业课不宜长篇演讲,要善于将个人认识渗透在教学实践中。
    认识包括:对身体运动规律的剖析;各种舞蹈常识;舞蹈者对音乐的感应;情感在舞中的宣泄;舞蹈观;艺术道德;舞蹈家的人格等。
    • 2、启发与强制相统一的原则
    舞蹈教学虽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一个有修养的舞蹈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端正学习动机,把学习与祖国紧密联系起来;树立远大而又实际的理想;唤起战胜苦痛的毅力;树起坚强的意志与信念;养成勤奋、刻苦的品德等。
    • 3、课堂与舞台相一致的原则
    舞蹈教学最终是为了上舞台。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是舞蹈院校的重要教学原则。

    • 4、有序与超前相配合的原则
    有序,就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超前,课堂内容比学生承受力略有超前,让学生总有个向前的目标。

    • 5、共性与个性相兼顾的原则
    共性教学,教师所教内容对所有学生都是一致的、平等的。
    个性教学,“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课堂排位,排练时的角色分配,对尖子生“开小灶”等。
    两种教学是相互兼顾、同步进行的关系。
    • 6、老课与新课相交叉的原则
    舞蹈复习课包括:一类是完全练习上次课的全部动作;另一类仍是学过的那些动作,而组合方式有变,这一类实际是新旧参半。
    舞蹈教师应善用新课老课相交叉的原则,将老课重新组合,使课产生变化。
    新的组合应有新的训练目的,并设下新的目标

    1.jpg (72.81 KB, 下载次数: 2)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3 18:09 , Processed in 0.043295 second(s), 27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