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戏中为幼儿的学习搭建鹰架的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4:4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的认知是建立在活动基础上的,即幼儿的学习不能与产生此学习活动的场景分开。幼儿必须参与到有趣、有文化意义和有合作解决问题机会的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发展。参与的人可以是成人与幼儿,也可以是幼儿与幼儿的组合。合作的目的是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游戏正是一种可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活动。是一种幼儿能自己掌控的活动。在游戏中,教师如果能有效地为幼儿搭建鹰架,就能很好地实现游戏的教育目的。游戏中为幼儿的学习搭建鹰架的策略主要有兴趣导向策略、问题导向策略、辅助对话策略、家长参与策略等。
          一、兴趣导向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件事特别感兴趣,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选择,顺应他们的要求,为他们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与能力不断调整自己介入的程度,在任何时候对幼儿的要求都保持在合理挑战的程度。
          1.让幼儿引路,教师跟随。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只有静下心来看看幼儿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避免指导的盲目性。让幼儿引路,教师耐心等待和跟随,才能捕捉到幼儿的兴趣。建立在幼儿需要和兴趣基础之上的指导,才是幼儿乐于接受的。
          2.关注冲突,筛选经验。幼儿在游戏中所展现的兴趣和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如果把握不当,很有可能形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当出现幼儿之间经验不匹配或能力不相当、幼儿游戏技能欠缺、玩具材料缺失等问题时,幼儿之间就可能出现矛盾和冲突。教师如能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冲突,就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帮助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3.扮演角色,激发兴趣。在游戏中,幼儿有时会冷落某个曾经感兴趣的游戏主题。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以为幼儿不喜欢玩了就轻易放弃。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到游戏中,了解游戏的进展,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
          4.出示标志,延伸情节。玩具和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保障。教师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添加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材料,可以起到丰富游戏情节,促进游戏发展的作用。例如,教师观察到幼儿在乘坐两人座的“私家车"时用手触碰车门、嘴里还发出“滴”的声音,便顺势指导幼儿把日常生活中乘公交车“刷卡”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在车门处设置了一个用废旧纸盒做的“刷卡机”。随着这个“刷卡机”的添置,“公交车”的游戏应运而生。
          二、问题导向策略
          当成人用明示意见和随时回答幼儿的问题的方式来不断影响幼儿的行为时,幼儿的学习质量和自我规范能力就会降低。相反,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发现问题的过程,并以此规范幼儿的行为,那他们的学习质量和自我规范能力就会提高。
          1.以问题回应来取代直接给予答案。当幼儿有困难找教师时,教师应接过幼儿的问题,并将幼儿的问题转化为包含教师期望的问题,再抛回给幼儿。这样做的目的旨在逐渐养成幼儿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例如,有幼儿说:“老师,我们家没有餐具。”教师回应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直接为幼儿提供餐具,这样,问题虽能马上解决,但幼儿可能会形成依赖成人的习惯;二是以问题回应:“你看看百宝箱里能找到吗?”为幼儿提供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应该说,遇到幼儿有问题时,教师如果以问题回应来取代直接给予答案,就给幼儿留下了自己思考和尝试的空间。如果幼儿确实解决不了这个困难,教师再伸出援助之手不迟。
          2.以有方向性的问题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问幼儿一个一个小问题,引导幼儿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努力,即用问题对幼儿已有经验加以统整,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例如,中班幼儿已有乘坐公交车、地铁等经验,知道不同的线路可以到达不同的地方。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公交车司机时,教师就可以问幼儿:“请问这是几路公交车啊?”幼儿听后,可能会立即去美工区用笔在白纸上写下数字15,然后贴在“公交车”的前面。在这里,教师的问话是给幼儿指引了方向,是期望幼儿能把已有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即用书面的方式加以表达,以丰富游戏情节。
          3.以开放式问题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开放式问题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以弥补教师观察的不足。面对开放式问题,每个幼儿都可能以自己的发展速度和方式作出回应,从而有利于拓展原有经验。例如,幼儿想玩新游戏“蛋糕店”,教师并不急于布置环境和提供材料,而是以“蛋糕店里都有些什么”“哪些材料我们自己可以准备” 等问题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己来规划“蛋糕店”,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幼儿在准备游戏的过程中了解蛋糕店的功能、蛋糕的种类和名称、工作人员的分工等。
          4.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教师要密切配合幼儿的行动,小心地预期幼儿下一个可能采取的行动步骤,并适当参与幼儿的游戏。例如,由于有了“消防车救火”的经验,孩子们在游戏中开始乐此不疲地玩起了“我家失火了”的游戏.这个情节简单的游戏被重复了两周,常有的情节是某家打电话给“119”,于是,开“消防车”的幼儿跑过去象征性地浇一下水。这天,教师下载了一个关于消防员救火的卡通视频,并放给孩子们看,然后提问道:“好多小朋友喜欢玩失火和救火的游戏,你们看看电视里和我们做的有什么不一样?阿姨打电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你们在玩游戏时又是怎么说的?”这个问题对幼儿来说颇具挑战性,他们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火灾。通过观看视频,幼儿扩展了关于失火自救的安全知识,明白了打电话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准确地址,例如门牌号码,以方便消防人员迅速到达目的地。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在消防队员还没有来到之前,我们应当怎样自救呢?”以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三、辅助对话策略
          游戏中的辅助性对话常发生在教师观察了解幼儿解决游戏情节冲突或游戏规则矛盾的过程中,用来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提升,供全体幼儿分享,以此帮助幼儿不断扩展和积累经验.或使个体的经验扩展为集体的经验。下面是一则师幼就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对话的案例。
          玲玲:今天我玩了“银行”游戏,我是发号的,可是只有1、13和14号的票。我找了好长时间都没找到其他的票。老师让我去“医院”找找看,她说看到“医院”里有好多票。我在“医院”里果然找了11张票……
          老师: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她一开始说的问题是什么?
          女孩1:她的问题是她在“银行"里发号,发现只有1、13、14号的票,别的票都不见了。
          老师:对了,她的问题是有的票不见了!我们以前玩“银行”游戏时有没有用到这样的票?
          男孩1:有。
          老师:是按照什么顺序发的?
          男孩1:1、2、3、4、5、6、7、8 o
          老师:噢。但是今天玲玲发现只有几张票了?
          玲玲:3张。
          老师:只有3张,1号、1 3号和14号,但其他的没有了,到哪里去了呢?玲玲很着急,来找我了,这个问题后来我帮她解决了。我昨天发现“医院”的挂号单子有很多很多。玲玲今天说“银行”发号的票少了,我一想,很可能被收到“医院”里去了。所以,我就请玲玲到“医院”去找了。玲玲,你有没有在那里找到呢?
          玲玲:找到了。
          老师:这说明什么问题?
          玲玲:说明昨天玩“医院”游戏的人到“银行”取钱或存钱后把票带回“医院”了。
          老师:你们看,如果前一天游戏材料没有收好,就会影响第二天的游戏。玲玲今天又花了很长时间到“医院”去找回了票.如果找不到的话又要重新画了,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纸。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游戏中与“更有知识的他人”互动,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比较复杂的认知策略,促使幼儿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问题解决者,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也是循序渐进的。
          四、家长参与策略
          在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家长参与是丰富幼儿生活体验、积累和扩展幼儿经验的重要方法。家长是支持幼儿学习的重要力量,家长可以帮助幼儿找到更多的材料或与幼儿一起制作所需的材料,带幼儿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1.情境性支架。要想丰富幼儿的认识,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尤为重要。例如,幼儿喜欢玩坐“公交车”的游戏,而带幼儿观察红绿灯、走斑马线、看交通标志、乘坐公交车,或带幼儿去了解公交车司机上下班情况等,家长比教师更加合适。
          2.材料性支架。由于游戏情节发展和角色扮演的需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材料会不断产生需求,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因此,引导家长有针对性地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既能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有助于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养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
          3.信息性支架。当幼儿对某种职业或角色感兴趣时,教师可以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请家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教师针对游戏中幼儿混淆了“交警”与“户籍警”角色的问题,利用家长资源,请来了从事这两种职业的家长为幼儿现场展示和讲解了相关工作内容以及不同的着装等信息。从而为幼儿提供了更多有关警察的信息,使幼儿对这两种角色有了清晰的认识。
          4.方法性支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出现争抢角色、材料、游戏场地等问题,他们虽能用最简单的“石头剪刀布"“黑白配”筹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这些方法并不完全管用。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再教他们用诸如“猜纸球”“点兵点将”等方法解决问题,以帮助幼儿学习并积累更多公平解决矛盾的方法。
    编辑:cicy
            关键词:区域游戏搭建鹰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2 02:56 , Processed in 0.042777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