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研究立足教师的发展与需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3:1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研究立足教师的发展与需要――记一次区域学习共同体教研活动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我们在西城区科室的领导下,以4个“市级示范园”为核心,依据幼儿园的自身需要,自由组合成立了4个园际学习共同体,以此推进区域性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作为市级示范园,我园承担了组长园的责任,我们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开放教研现场,与各园业务管理者共同研究教师和教研过程,以实现促进幼儿自主有效发展的目的。以下是一次学习共同体在我园的现场教研活动的过程与反思。
    在一次名为“我能行”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中,老师启发孩子“把你认为能行”的事情画下来。孩子们都在忙着画自己的作品,这时候,晶晶离开座位,来到年轻的小王老师面前,双手把画举到老师面前。
    晶晶:王老师!
    老师:哦,晶晶,王老师看出你想画的是你能主动盐水漱口和主动喝水了。
    晶晶没有反应,看着老师。
    老师:可是老师没有看出来哪个是盐水漱口,哪个是喝水了,你再去想想。
    晶晶没有说话,拿着画回到坐位。过了一会儿,晶晶向老师举手示意她画完了,老师走到她身边。
    晶晶:王老师,您看!  (把画转向老师,看着老师)
    老师:晶晶,你这个有台子的是放水杯的,应该是表现你能主动盐水漱口吧,那这幅你想画主动喝水吗?
    晶晶:嗯!
    老师:那你看看咱们班接水的地方有什么啊?
    晶晶:有红色的水桶!
    老师:对啦,真聪明!
    晶晶笑了一下。
    第一层教研:园内教师教研
    针对幼儿作品展示环节师幼互动情境,教师如何与孩子互动更加适宜?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案例分析与研讨。
    这次教研是录像再现互动过程开始的,我们启发教师思考:晶晶展示行为的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教师的应答行为是否适宜?教师应该怎么做就适宜了?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认识到:从孩子的表现和日常对孩子的了解,晶晶一次一次找教师,是希望得到肯定,但是老师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要,总是从教育目的出发,不断地向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本是以增强幼儿自信为目的的“我能行”的教育活动,反而使孩子越来越不愿意画了。因此,互动应该首先建立在正确判断幼儿的需要,给予孩子及时满足,使孩子在快乐中获得自信心。
    达成这样的共识后,大家开始讨论“如何让应答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让一个老师扮演教师角色,其他教师扮演不同的孩子,针对不同孩子在展示作品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研讨教师与幼儿适宜的应答策略。角色扮演后,老师们纷纷表达了对这次研讨的收获和感受,有的老师说,“有效的师幼互动应该是深层次的尊重幼儿”;有的老师说,“通过研讨师幼互动的目的更加明确了,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指导”;有的教师说,“在实施教育时教师心中除了有发展的大目标之外还应该有每次活动的具体目标”。
    主持人做出了这样的总结: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应该是在满足幼儿心理与技能方面发展的需求基础上,进行有效应答,而对幼儿行为的正确判断是实施有效策略的前提。幼儿的行为是动态的,教师的判断也是瞬时判断,在刹那间进行正确判断同时给予回应,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他们,也就是本次教研活动最深的主题――关注幼儿。
    第二层教研:园内干部行政教研
    针对以上教研活动中,结合案例,我园全体干部结合刚才研讨活动中,开展了以全体干部和首席教师共同参与的行政教研。行政教研主要承担两方面任务:  (1)研究与分析教师的问题与困惑,支持教师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2)行政教研作为园内教研支持团队,研究适宜的教研组织方式和教研过程,提高干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行政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围绕:当时教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从教师的言行,来研讨和分析教师的原有经验、水平和发展需要。研讨中,干部认识到:师幼互动中,教师以往总是关注教师如何“教”,忽视了孩子如何“学”,特别是孩子在学的过程中的感受和需要。通过对晶晶案例的剖析,教师从认识上,已经意识到:孩子的学习行为,和行为背后的需求,是师幼互动的起点,教师要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和需要,调整自身的“教”的方式和“教”的节奏,即在应答过程中,首先要把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放在第一位。但是,满足兴趣需要后,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依据什么去判断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现时需要?如何针对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和需要,给予个性化的应答和指导?研讨中,老师们提出了以上具体的、大家共同困惑,但是本次教研活动,对以上问题并没有给予充分的研讨,也没有得到具体的解决策略。教研活动,还是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如何实现教师行为的转变,如何把正确的观念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本次教研活动,似乎还缺乏对教师有力的支持。教研活动到底如何组织才能更加有效地支持、实现教师正确观念向适宜教育行为的转变?成为本次行政教研聚焦的问题。
    参与行政教研的干部,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说,  “要通过案例分析与研究,加强观念引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帮助教师解决困惑”;有的说,  “对于教师记录的互动笔记,干部应加强跟踪与指导”;还有的说,  “要多抓典型的互动情境去剖析”,等等。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时,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有的首席教师拿出了自己实践中的例子,表达自己的困惑。一次剪六瓣花的美工活动中,大家都尝试如何成功地剪出六瓣花,东东偏偏对剪出五瓣花感兴趣,当老师想去跟孩子互动时,孩子对老师的引导似乎很不放在心上,而是特别感兴趣地把自己剪出的五瓣花送给客人,这时候,作为老师应该既要尊重孩子,又应如何促进孩子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研讨在双方不同意见的纷争中告一段落,主持人就以上研讨作出了如下小结:教研活动要带领教师研究各领域的核心价值开展研讨;要带领教师研究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针对不同幼儿实施相应的应答策略;要引导教师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愿说。
    第三层教研:区域学习共同体的再研究
    观摩完北海幼儿园的教师教研和行政教研后,全体区域学习共同体开展了研“师”、研“研”的再研究过程。各园业务管理者首先对我园以行政教研来研究教师、支持教师的园本教研方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各园业务管理者对这两个教研活动,也提出了质疑,例如,通过几次研究活动,教师到底能不能把握到底如何与幼儿适宜应答?能不能从具体的互动情境的研讨中提升出共性的策略,到底要如何互动才算适宜?如果教师们还不能,原因是什么?请从以上两个教研活动的最后部分的小结,来反思我们对教师的支持是否有效?
    以上问题,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两次教研活动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这几个问题也折射出各位管理者共同的困惑。比如说,“我能行”和“六瓣花”都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教师在师幼互动过程中的困惑,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对这两个案例的研讨,却没有达到更有效地支持教师发展,关键原因在于主持人没有根据教师的学习特点,结合具体情境,围绕主线研讨,而是泛泛地谈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俗话说,当局者迷。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困惑于:为什么老师对《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说得出来,做不出来?到底如何实现教师正确观念向适宜行为的转化?我园的行政教研作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园本教研支持团队,到底研什么、怎么研,才能更好地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借助学习共同体的同伴互助,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对比两次教研活动中存在的共性的不足,使我们反思到:教师之所以总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是因为干部在组织教研的过程中,就没有注重对实际的教育情境的深入研讨和反思。因此,要想实现教师的转变,首先要转变管理者自身。管理者只有抓住以下四点,才能使教研真正发挥出支持教师成长的功效:具体的教研问题――教研应研究教师实际面临的具体问题;真实的教育情境――研究问题应依托于真实、自然的情境;明确的教研问题――应该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教师从中可以建构什么认识,获得什么发展;适宜的教研方式――从形式和目的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选择教研形式。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园本教研对教师的有效引领和支持。
    受本次区域学习共同体活动的启发和触动,我园不断改进行政教研方式。本学期尝试开展了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很好地包含了以上各个要点,老师们反映:我们的教研活动越来越贴近教师的实际需要。变化来自于学习共同体对我们的帮助,作为学习共同体的组长园,我们不仅仅在付出,在同伴的互助中,我们也在收获。
    编辑:cicy  
      
              关键词:教师发展与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4 12:08 , Processed in 0.066632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