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综合教案:教室中的垃圾分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31 12: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主题活动“垃圾知多少”中的一个小活动,主题活动源于生活中多数幼儿出现了把厕纸垃圾、骨头倒进了纸张垃圾桶的现象,并且不知道为什么要分开放这些垃圾。所以我们一起了解了许多关于垃圾的初步知识:垃圾的产生、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分类垃圾桶的作用与类别。本活动在了解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幼儿按照类别分组设计垃圾桶标志,并以游戏的形式将周围的垃圾分类投放。让幼儿把学到的垃圾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把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植根于幼儿心中。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垃圾桶的分类标志,增强幼儿将垃圾分类的意识。
        2、给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运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设计垃圾桶标志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班级里的三个垃圾桶、四种垃圾桶的图片、黑色笔、“可回收的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字条以及白纸若干、实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树叶、铅笔头等)。

        2、经验准备:
        (1)幼儿有初步的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义。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把垃圾分类与幼儿的一日生活联系在一起。
        难点:分组进行垃圾桶标志的设计。

    活动过程:
        1、结合生活经验,导人活动。
        回忆去过的师大校园内的垃圾清理站,并说出师大院子里有哪些类型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标志的图片(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电池垃圾桶)。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幼儿:因为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类,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师:教室里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我们把教室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应该用几个垃圾桶?
        幼儿:三个,有放厨余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儿:还需要一个其他垃圾桶,放卫生纸、扫地时的渣子、灰尘。

    2、设计垃圾桶标志。
        (1)利用墙饰中展示的分类垃圾桶图片引出问题: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桶?
        共有三种类型的垃圾桶:厨余垃圾(水果皮、骨头、鱼刺等);可回收的(废纸张等);其他垃圾(厕纸、擦鼻涕纸等)。
        教师:三个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样来区分它们呢?
        幼儿:它们的颜色不一样,绿色作厨余垃圾桶、红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蓝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师:这样可以,可是我们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们怎样让他们一看就明白放什么垃圾?

        幼儿1:画出来。
        幼儿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贴上去。
        教师:贴照片也是一种办法,今天我们来试一试用画的方式。

        (2)幼儿设计垃圾桶标志。
        ①介绍材料、合理分工。
        教师:有三个垃圾桶标志要设计,小朋友有十二个,怎么来分工呢?
        幼儿l:几个人设计可回收垃圾桶,几个人设计厨余垃圾桶……
        幼儿2:正好十二个小朋友,分三组,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幼儿是否又有分工?
        教师:每组有四个小朋友,怎样分工来做呢?
        幼儿:有的来剪字、有的来画画就行。(教师引导幼儿协商分工的方法)

        ②动手设计垃圾桶标志。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垃圾进行有目的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幼儿在设计标志过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绘画,一边做一边讨论着教室中经常会产生的不同种类垃圾的画法。

        3、做好垃圾桶标志后,玩“垃圾分类”小游戏。
        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易拉罐是否要扔?铅笔头属于什么垃圾?
        教师: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们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儿:可以,我来扔。
        教师:你们舍得把它扔掉吗?
        幼儿:咦,舍不得。我们还做美工呢!
        教师:铅笔头是什么垃圾?
        幼儿:有毒的。
        教师:铅笔外面一层是木头做的没有毒,但是把铅笔芯和外面的木头粘在一起的黏合剂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铅。
        幼儿:铅多了对身体不好,应该扔到有其他垃圾标志的桶里。

        4、延伸活动。
        给幼儿园的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鼓励幼儿将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家里,在生活中运用。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到幼儿生活。活动产生于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有关垃圾知识的了解及垃圾分类标志的设计与运用,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并在实际使用时不断修正、巩固与完善。例如,幼儿每次扔垃圾都会看自己设计的标志。有一次,我准备扔废纸,傅弘毅还提醒我:“老师,纸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中。”说明垃圾分类的意识已自然地植根于幼儿生活中。
        (2)在目标和活动形式的确定上,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符合幼儿兴趣,同时又具有一定挑战性,有利于幼儿动手动脑。

        2、活动中的不足:
        (1)进入垃圾桶标志设计的环节有点急,对垃圾桶标志的分析不够深入,造成刚分组后孩子们不知如何人手,思路不够清晰。
        (2)活动在星期一进行,周末没有提示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垃圾问题,让幼儿对上周的活动有所遗忘,也为幼儿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主要内容:
        1、活动目标明确,教师指导重点突出。活动过程的展开有层次性,从前期铺垫,到设计标志以及在生活中运用,活动层层深入,教师能够比较明晰地把握每个层次活动的重点并给予幼儿相应指导。
        2、注重发挥墙饰的支持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能判定某物品是属于哪一类垃圾时,能够主动参照班级的墙面布置帮助自己判断,从这点来看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起到了很好的隐性教育作用。
        3、教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把握得不够充分。活动中幼儿不是很清楚地知道不同类的垃圾具体有什么,因此在画垃圾标志时幼儿的速度有。白慢。同时,在设计好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类垃圾的图形标志。巩固幼儿获得的新经验。
        4、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口语化。教案上的文字不适宜直接作为教学语言,对于幼儿来讲比较难懂,教师应该使自己的语言更好地为幼儿接受,为教学服务。
        5、建议教师在选择活动材料时关注幼儿已有经验。活动中铅笔芯的仞子难度大了一些,类似这样容易引起争论的材料、没有定论的材料尽量才要提供给幼儿。可先引导幼儿探究更多的、分类明确的垃圾材料,可以翅渐拓展到生活中常见的、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中的物品。

    综合评析:

        1、活动产生于幼儿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又自然地走向生活实现了“生活教育”的理念。教师能够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西时地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经验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幼儿将获得雕相关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真正体现了《细则》中提出的“教荫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的精神。

        2、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目标明确、条理清楚,当幼儿郇表现出乎教师的意料时,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引导幼儿运用已有丝验自发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能够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将幼儿收集的资料以及在每次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梳理学习经验,而且能够将小组的学习经验传递给班级中的其他幼儿使同伴之间的学习资源能互相分享。

        3、在小组合作反思中,要聚焦于活动中的某一关键问题进行反思。如在设计垃圾桶的环节,教师个人反思时认为该环节时问安排有点急,对垃圾桶标志的分析不够深入,造成刚分组后孩子们不知如何人手,而小组教师发现幼儿设计的速度较慢,其实二者所言为同一现象,应该共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产生的实质即教师未能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经验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出适宜的教育调整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8 03:43 , Processed in 0.058460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