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菜苗怎么变黄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班主题活动:菜苗怎么变黄了?
    一、设计思路
      近段时间以来,我班一直在进行“我的小菜园”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菜苗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等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一天下午,幼儿园进行消毒,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让消毒水喷洒在了红萝卜苗上,只剩下五根活的红萝卜苗,负责的果果小朋友们很伤心,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小朋友一起想到了用黑塑料袋将仅剩的几根红萝卜菜苗罩起来……我觉得他们奇特的想法虽然有些不妥,蔬菜将会缺少光照,同时也觉得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便未加阻止,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于是,就产生了“菜叶变黄了“的活动。
      二、活动实录
      1、看一看,菜苗有什么变化?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现在的菜苗和以前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各组幼儿纷纷打开记录图片,细细地观察起来……)
      陈玉洁说:“我们重载的丝瓜苗长高了一点点。”
      张淼鑫说:“我们的南瓜苗长出了两片叶子了。”
      罗灏程说:“我们的西红柿长高了这么长一截,前几天和这根棍子一样高,现在比棍子还高呢!”
      刘婧怡说:“还多长了三根细细的枝,叶子还有一种西红柿的味道。不信,你们来闻闻。
      果 果说:“不好了,不好了,我的红萝卜叶变黄了。
      (每个孩子都在子细地观察着,各组的组员都在井井有条的合作,有的观察,有待记录,有待边看边记录,还有的在轻轻地交谈着菜苗的变化,李俊德对李云傲说:“我们的西红柿长得真快,杆子长这么粗了。”李云傲说:“是呀,你看,西红柿叶上还有一些白白的细毛。每个人都在专注着自己的事情,满脸的认真与喜悦。)
      2、议一议,红萝卜苗为什么会变黄?
      师:前几天还是绿色的,怎么突然变成黄色的了呢?
      (教师的一句话引起了所有幼儿的注意,大家开始思考起来)
      果果说:“是不是快要死了,再死了我就没有红萝卜吃了。”
      (其它的小朋友叶很着急,担心再一次失去这仅剩的几根红萝卜苗。)
      昕 昕说:“它是不是渴了?”
      果 果说:“我每天都给它浇水。”
      郭怿怀说:“那是不是你浇的水太多了,把它淹死了?”
      果 果说:“我每天只浇一次水,每次都只浇了一小杯,不会淹死的。”
      汤玉洁摸了摸花盆中的泥巴,说:“泥巴里没有很多的水,不是被淹死的,我爸爸说:‘花盆下面有个洞,就是专门用来漏水的。’”
      陈渡伸说:“我知道,肯定是被虫子咬了,所以变成了黄色。”
      朱佳宇听了以后,仔细地检查了菜叶,说:“不是被虫咬的,菜叶上没有洞。
      (小朋友一下想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十分沮丧)
      这时,吴声勇走过来说:“我知道,我姐姐的书上写了,缺一种肥料,叶子就变黄了。”
      果 果说:“是的,我只是每天撒尿给它,没有给它用别的肥料。”
      (他的话给小朋友带来了希望,大家又开始活跃起来)
      “是的,是的”小朋友为找到了原因十分兴奋。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地兴趣与关注,帮着果果寻找菜叶变黄的原因,说出了很多种可能,一种假设不成立又找另一种原因,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的论证,教师给了幼儿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不进行任何干扰,惊喜地感受着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丰富的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这次活动中相互帮助、关心、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但由于他们的知识有限,很难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很多的办法,是不是缺肥料呢?老师请几个代表到前面的园林科去询问一下就知道了。
      (老师选了四个代表和配班老师到前面的园林科询问后……)
      吴声勇说:“园林科的叔叔说‘缺肥料是可以导致叶片变黄,而且叶片上会有一些斑点’,我们快找找。”
      小朋友围在花盆前,仔细地寻找着菜叶上的斑点。
      “咦?怎么没有呢?”小朋友发出了相同的疑问。
      罗浩成说:“我问了另一位叔叔,他说‘如果没有太阳的光照,叶片也会变黄。’”
      朱逸鸿说:“太阳?是太阳吗?”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碟,里面也许有我们要找的答案,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敢于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不急于告诉幼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而是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如:访问园林工人。不否定孩子们探索而来的答案,而是给予肯定,极大的鼓舞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如:罗浩成找到了菜叶变黄的原因,老师没有马上肯定答案,只是介绍了一张碟,让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留给孩子们充足的探索空间。)
      通过看碟,幼儿不仅找到了菜叶变黄的原因,而且了解了阳光、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马礼加说:“是黑塑料袋挡住了太阳光,所以菜叶变黄了。”
      张淼鑫说:“太阳让树、小草、蔬菜都变成了绿色,太阳真厉害,如果没有了太阳,那树、草不都变成黄色的了?。”
      陈玉洁说:“如果没有太阳,我的衣服就晒不干了。”
      刘婧怡说:“如果没有了太阳,冬天会很冷。”
      在看碟的同时,他们对太阳光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其它的小朋友受他们的启发,也纷纷议论起来。
      (教师走过去和他们一起讨论阳光的功能,引导幼儿思考阳光还有什么功能,鼓励幼儿回家查找资料,这次活动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生成了“假如没有阳光”的新活动。)
      3、想一想、说一说:菜苗以后会怎样?
      师:“果果的红萝卜叶还会变绿吗?怎样让它变绿?”
      果 果说:“会变绿的,我把塑料袋取掉,就可以变绿了。”
      丁 点说:“会变绿的,将它放在太阳晒得到的地方。”
      师:“除了太阳,还有别的方法吗?”
      曾一珉说:“用电灯,电灯也有光,可以让红萝卜叶变绿。”
      李 云轻声说:“不变绿,叶子黄黄的,多漂亮!我最喜欢黄色啦。”
      他的话引起了小朋友的注意,果果说:“那我的红萝卜不就变成了黄萝卜?”
      “黄萝卜?!黄萝卜?!”“黄萝卜会是什么味道?”
      孩子们对黄萝卜产生了兴趣。(老师没有打断孩子们的谈话,积极鼓励孩子们进行想象,此后,便生成了“黄萝卜”的新活动。)
      这一环节中,幼儿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想了很多种让菜叶变绿的方法,并且进行了大胆的想象――黄萝卜,教师以引导者的姿态参与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谈话“黄萝卜”时,教师应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看是否真的可以长出黄萝卜。将会更大的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B]
      三[/B]、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幼儿对活动的探究热情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激情让我对活动的设计和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孩子通常对我们费煞苦心设计和组织的活动投入程度和积极性总是不尽人意,而对自己发现或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总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爱看、爱问、爱思考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大胆思考和想象并在自己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一)主题来自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孩子善于用自己的眼光、情绪、喜好来决定自己的兴趣点,而不一定是我们所设计的主题,因此我们老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善于发现幼儿所关注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孩子的兴趣和所关注的事物成为我们主题的来源。
      如在开展《我喜欢吃的蔬菜》的活动时,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喜欢吃的蔬菜,老师根据他们的兴趣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蔬菜的形状、参观菜市场、收集蔬菜的图片、种豆芽等,一下激起了多数幼儿动手种菜的愿望,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积累相关蔬菜的经验,此后,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兴趣组织了种菜的活动,把孩子们认识蔬菜的兴趣逐步变为孩子们探索和学习蔬菜生长的过程。
      又如在开展“蔬菜的叶”的活动中,幼儿在观察叶片时,发现被果果罩住的红萝卜的叶颜色与别的叶片颜色不一样时,纷纷议论为什么这个叶片黄?那个叶片绿?我知道他们对光的作用产生了兴趣,由于一时无法说清,我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一个实验:将两个小草分别植入两个花盆,放在室外,其中一盆蒙上一块黑布……实验结果让孩子们很惊讶、兴奋,从而也了解了光的作用,在这个活动中,我深深地到不是孩子不愿意学、学不好,而是我们老师没有抓住他们的兴趣和所关注的事物,因此,我们老师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让孩子的兴趣成为我们主题的来源。
      (二)幼儿在劳动中学习
      劳动是人获得生存的基本方法,而对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来说,劳动只是一个代名词,天天吃土豆,却不知道土豆是根还是果实,他们只能从书上了解有关植物的概念。因此,我们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劳动,让实践中学习各种知识,体验劳动的乐趣。
      如,我们在种菜时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要先松土,于是老师让每个孩子都来试一试。虽然很累,孩子们却很兴奋。在帮豆角绕藤时,绕上去,掉下来,再绕上去,再掉下来,没有一个孩子放弃,绕好的小朋友兴奋地叫道:“我绕好了!我绕好了!”一脸的成功与自豪!
      在这个劳动过程中,我感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愉快的探索过程。我们老师应创造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劳动,在劳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积极、主动、愉快地探索、学习,积累生活经验。
      (三)给予孩子适宜的支持
      在科学活动的探究中,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和个人能力的差别,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老师应及时给予孩子适宜的支持,以减少孩子的受挫感。
      如:果果的红萝卜苗由于没有充足的光照,叶子变黄,幼儿对于光的知识了解太少,没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此时,老师应给予他们知识方面的支持,让他们在保持原有兴趣的基础上解决困难,增长知识。
      又如,在“消毒水”事件中,聪明的小朋友设计了很多种可能都没有找到菜苗的死因。罗灏程好不容易找到死因,却因为知识能力有限,无法讲清,难以使孩子们信服,这时,老师的实验让孩子们既找到了死因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由此可见,老师给予孩子适宜的支持,不但保护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减少他们的受挫感和失落的情绪,而且增强了他们探索的信心。
      (四)小组合作记录效果好
      记录使科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孩子可以通过记录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认识,并与同伴交流,但是,记录如果脱离了孩子的能力水平,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科学过程中的负担。在这次活动中,我采取了分组的形式,各组的观察目标不一样,记录也就不一样。刚开始是每组一个人进行记录,记录的结果往往都是单方面,不完整,有高度,就没有其他方面的记录。后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记录的方法,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一起进行观察、合作记录,效果果然好多了,记录也比较全面。
      可见,记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和发现,教师应在实践中调整记录方法,促使孩子对科学知识完整、正确的认识与发现。




      
             关键词:中班主题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2 15:23 , Processed in 0.039662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