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型动机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8:3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型动机理论(health belief model and theory of protective motivation)
    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HBM)于20世纪50年代由霍克鲍姆(Hochbaum)及罗森斯托克(Rosenstock)发展起来,最初用以解释人们不参加预防及筛检计划的原因,随后用以解释人们对症状与疾病的反应行为,特别是遵医行为的研究。近年来,这种模式被应用于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的研究,试图解释个体采取某种健康相关行为的原因。
    罗杰斯(C.R.Rogers)从动机因素的角度探讨健康行为,他在健康信念模式的基础上加上动机因素,发展了保护型动机理论。其基本假设是,保护个体远离疾病威胁而采纳健康行为的动机主要基于以下四种因素:非健康行为的威胁性很大;个体对此威胁性的认知与感受;个体对借助行为可否远离威胁的认知;个体对所作反应可否会有效果的认知。罗杰斯的假设是上述四种因素必须同时发生,其动机才能促成有效的行为。
    健康信念模式及保护型动机理论特别强调认知对行为的作用。健康信念模式几乎在个体“未采取健康行为――采取健康行为(或放弃健康行为)”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体现了个体持有的观念或看法的不可替代性,因此,该模式涉及对是否患病的认知、对执行健康行为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认知以及是否利大于弊的价值认知。诚然,个体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对自己所处情境及自身健康状况的分析是行为产生的力量,行为后果的利大于弊是行为发生的优先路径,但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型动机理论一方面过于注重认知的作用,而事实上有些健康行为发生与否并不需要如此复杂的考虑;另一方面它们或以“是否患病”或以“逃避威胁”为出发点,隐含了消极的健康观。尽管如此,健康信念模式仍然揭示了个体采取健康行为的多种要素:①相信由于自己行为方式的不当而会遭遇疾病。②相信疾病会带来不良或严重的后果,适当的威胁认知能够促使健康行为的发生和保持。③相信所实践的行为有利于降低生病的可能性及减轻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④具有相关的行动线索。⑤相信自己有能力实践某种行为。⑥不同个体(性别、年龄、人格因素等)实践健康行为的可能性有可能大不一样。   


              关键词:健康信念保护型动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6 01:54 , Processed in 0.043088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