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3岁男童吃果冻被呛死 为何悲剧会再次发生?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ying    时间: 2019-3-18 10:09
标题: 3岁男童吃果冻被呛死 为何悲剧会再次发生?

    再过1个月,扬州江都的然然就3岁了。但是,12月7日,这个幼小的生命却被一个小小的果冻终止了。
    果冻已经夺去太多小生命了!其实早在2006年,相关部门就出台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对果冻大小、分量做出明确规定,但现代快报记者昨天在南京多处果冻批发、零售市场调查发现,有生产厂家在打擦边球,在果冻形状设计上暗藏猫腻。
    吃果冻被呛到
    3龄童丧命
    然然是误呛果冻15分钟后被送往医院的。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江都这家救治然然的医院。耳鼻喉科值班医生告诉记者,7日晚,然然的奶奶打车从租住地送其前来急救,“不过,送来时孩子已经瞳孔放大了。”
    当天病历上显示:“入院时,儿科、五官科、麻醉科联合抢救,儿科医生查患儿已瞳孔散大,颈动脉无搏动,听诊无心率,医生立刻行心脏按压氧气吸入等抢救。五官科医生立刻从患儿口中掏出约大半个果冻,鼻腔中有果冻溢出,麻醉科立刻麻醉,喉镜下见声门口大量果冻阻塞,用吸引器吸出果冻,见声门下方仍有果冻,心电图提示,患儿停止心跳。”
    果冻从哪里来?
    房东说:是他表舅舅的
    那么,当天的果冻从何而来?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浦江路然然家的租住地,房东林先生(化姓)告诉记者,自己家与然然家相熟,“我们都是江都樊川人,这个房子我租给然然家已经有3年了,没想到竟然会出这个事情。”
    而果冻的来源,林先生说,是然然母亲的表弟买的,“其实他买果冻并不是打算送给然然的,而是想自己带着路上吃。不久他就要出远门,路上要花不少时间。不过后来不晓得为什么,这个果冻给然然吃了一个。”
    有的产品违反强制性国标
    果冻噎死少年儿童的悲剧一再上演,根源之一就是一些果冻个头太小,分量太轻,容易卡住孩子气管。2006年5月1日,果冻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对上市的果冻规格与分量,有多条强制性的规格要求,例如杯形凝胶果冻杯口内径或杯口内侧最大长度应≥ 3.5cm;长杯形凝胶果冻和条形凝胶果冻内容物的长度应≥6.0cm;异形凝胶果冻的净含量应≥30克等。
    同时,国家强制性标准对凝胶果冻在外包装上也有规定,应在外包装和最小食用包装的醒目位置处,用白底(或黄底)红字标示安全警示语和食用方法,例如“ 勿一口吞食,3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须在监护下食用”等。
    但是,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后发现,有的果冻包装在警示标志上就不符合规定。在建邺区长虹大市场门外,从一家零食批发部出售的果冻中,记者拿出一个果冻仔细查看,上面没有任何安全警示语和食用方法,果冻上面也没有标出净含量,只是标出生产厂家在上海。
    杯形内径符合规定,分量却缩水
    在秦淮区许家巷一家便利超市,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一种在售的袋装果冻,包装袋上明确写出净含量为200克(8颗),记者买了一袋,打开发现是一种小杯型凝胶果冻,果冻杯口内径刚刚好是3.5cm,杯口下面是椭圆形的,将果冻倒出来时,却发现有“猫腻”,因为内径符合3.5cm的只有杯口处一个薄薄的盖子,厚度仅0.4cm,薄盖以下的果冻便缩小了一大圈。也就是说,商家严格按照国标,果冻制作成杯形,最上面一层直径等于3.5cm。“这种果冻对儿童来说太危险,因为盖子太软,入口时实际还是太小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润华说。
    在南湖一家大超市,记者购买了另外一种袋装品牌果冻,包装袋上标注净含量为90克(6个),每个实际重量只有15克,上面有红字标示安全警示语和食用方法,记者拆开后发现这个果冻的设计更是巧妙,果冻最上面包装杯口的盖子直径也是刚刚好3.5cm,盖子下面却只有4个圆柱状的果肉。圆形杯口的下面是异形,成功地规避了国标规定,这种果冻食用者的安全却没有了保障。记者联系该果冻生产厂家,销售部门人士说,这种果冻每个分量确实只有15克,属于几十个品种中分量最小的。
    医生:抢救要得法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润华说,一旦发现小孩在吃果冻过程中出现了呛咳、憋气,家长可以先行采取急救办法,医学上称作“海姆立克”急救法,即将孩子背靠大人,坐在大人膝上,大人从背后按住孩子肚脐与肋骨部位,向上向内反复按压,将滞留在气管的异物排出来。孩子被卡住后,千万不能喝水,否则水吸入气管,后果更严重。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吸食果冻,应将果冻从壳中挤出来或用勺挖出来吃。
    修改国标,生产入口即化果冻
    现行国标仅就外形口径规格、分量做出规定,导致厂商钻空子,为节省成本生产小块果冻。对此,相关人士建议,借鉴国外相关做法,制定新的果冻国标,强制性要求厂家改变配方,像有的国家一样,生产入口即化的果冻。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果冻普遍使用海藻胶原料,不但不能融化并且光滑难取,无论尺寸大小如何,一旦堵住小孩喉咙,危险性极高。
    国外的果冻产品目前在发展可以融化的原料或配方,我国也应该及时出台相关法规,改变果冻的配方,生产入口即化果冻,这是果冻绝对安全的保障,入口一两秒就开始自动分散溶解,产品特性就如“嫩豆腐”和“蒸水蛋”,其堵塞喉道和卡住气管的可能性为零。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www.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