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教育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对香港幼儿园的教育考察 [打印本页]

作者: qiuhaoran    时间: 2018-12-20 19:27
标题: 教育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对香港幼儿园的教育考察
                                                                                                  
2003年11月l~5日,“大陆――香港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成长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一行24人,在香港考察了幼稚园课程实施以及教育教学的有关情况,并与课题牵头人、香港教育学院的杨黄蕙吟博士就目前大陆――香港幼稚园课程与教学问题进行了研讨。
据统计,目前香港有70%的幼稚园在依据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提供的主题框架和相应的课程资源,并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以主题网络的形式进行教学,所设计的活动大多是围绕幼儿生活中的某个关键经验,以及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在我们考察的3所园中,教育学院汇丰幼儿中心的小班大概是20多个孩子,其他两所园的小班各有30多人,每个班有2位教师)。
此次考察,感触很多,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点。
一、教育渗透在每一个角落
这次考察的3所幼稚园既有硬件设施好一些的,也有非常普通的。但是,在这些幼稚园里,教育渗透于每一个角落,到处都能看到孩子们活动留下的痕迹。
从幼稚园的大门口一直到幼儿的活动室,从楼道的墙壁、天顶到楼内的任何一个角落,到处都贴着、挂着幼儿的作品,或是教师为幼儿收集的操作材料,或是渗透着教师教育思想的各种小物件。比如,在幼儿的材料柜上,贴着一面镜子,镜子贴得很低,一般人不容易注意到。当我们问及它的作用时,教师说,现在正在进行认识自我的主题活动,这面镜子可以让孩子们随时看到自己的举动――或者扮个鬼脸,或者和镜子中的小孩聊聊天,孩子们很是喜欢。
在活动室内我们观察到,每个班大概都有八九个不同功能的区域,而且活动区的材料很丰富,纸制品(各种纸张、彩条、卡片、图书等)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样的环境看上去不免有点凌乱,但是从孩子学习来看,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在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很开心。整个考察过程中,我们没有见到一个无事可做、人来疯或是哭哭啼啼的孩子。因为教师在做主题网络的教学计划时,孩子们参与了讨论,既定的主题活动基本是大多数孩子都感兴趣的,而且孩子们很容易找到开展各种活动所需的材料。
在这几所园里,教师允许孩子在一个主题网络的框架之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不是每个幼儿必须参与每个活动。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条件,这几所幼儿园的规模都很小,甚至没有孩子们集体活动的地方。但是,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内,我们却看到了孩子们在各自的小组内井然有序地忙碌的身影。这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环境中的任何一件物品都决不是装饰,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幼稚园课程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孩子们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二、注重历史的积累
我们考察的3所幼稚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一是幼稚园重视资料室的建设。在宝雪幼稚园的资料室中,不仅教师教学所用的各种图书分门别类地排列着,就连教师和孩子们历年所制作的一些玩教具也都分别存放在各自的位置,而且清楚地标注着玩教具的名称、主要功能和数量。在供查阅的目录夹中,每一种玩教具都有照片,且都注明了这种东西的种类、数量以及存放位置的编号。在资料室的展板上,每天都有新的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公布出来。这些信息来自每个教师,如谁知道了一本书或是有一个新的想法,就写在信息板上与大家分享。二是教师注重教学反思的记录,注重对儿童作品的收集和分析。在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园中,都能看到大量的教学记录。几乎每个教师都有一个文件夹,文件夹中是教师对教学网络的设计,对儿童活动的评价,对个别儿童作品的分析以及教师对自身教育活动的反思和感悟等。我们没有看到教师十分详细的教案,只看到了提纲性质的活动构思。但是,从教师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记录和反思来看,她们始终都在精益求精地组织着每一个教学活动。
总之,在这几个园里,我们看到的是狭小拥挤但却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是厚重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累积,是校长和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儿童的尊重。在这些园里,看上去没有十分严谨的教学,但处处体现着教师的良苦用心。孩子们在活动中,在各种材料的操作中,在自由自在的表现中,获得的是快乐的童年和聪颖的智慧。



          关键词:教育渗透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www.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