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儿童阅读:看画还是看字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8-11-20 00:38
标题: 儿童阅读:看画还是看字
        更多有关“幼儿阅读”的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2年专题——






我曾对5~6岁的幼儿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把一篇图文并茂的故事逐个给识字较少的幼儿看,请他们看完后讲出这一故事。我发现,他们都能很认真地依次观察画面,较少看文字,他们每个人所讲的故事情节都不相同。有的与原作较接近,有的则夸张、离奇,想象、创造的成分非常大。同样,我也把这一故事发给识字较多的幼儿,我观察到他们的阅读方式是:先看一段文字,再对照相应的画面。结果,他们所讲的故事情节与原作相同,缺少想象和创造。由此,可以看出,识字多的幼儿有他的长处,如知识面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强,阅读兴趣广泛,能自主地从书中寻求知识等等,但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识字多的幼儿在阅读时会较多地关注文字,较少观察画面,容易信赖文字,因而思维会走进文字的定势,发散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受到一些抑制。其次,我们知道右脑主管立体图像、音乐艺术、形象思维等,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源地。儿童读物具有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积极地观察,激发无限的想象,是对右脑有利的刺激。如果儿童在阅读时较多关注文字,较少观察画面(很多识字多的幼儿看画面只是为了印证文字),那么就或多或少地减少了训练右脑的机会。

如何让孩子更有效地阅读,减少其对文字的依赖,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自由地驰骋呢?我尝试了两种方法来辅导孩子的阅读:

一、半遮式。让孩子图文对照地阅读,用手遮盖第一幅图的文字,只看第一幅画面。观察画面中的人物、环境,并组织语言、词汇来描述它,然后对照该图文字。以同样方法看下一幅图,看看有什么新的信息,想想它与前一幅图有什么联系,有可能发生什么事……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态,思考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前因后果,用恰当的语言、词汇流畅地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各种智力因素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用这一方法时,文字总是在画的后一步出现,可以避免文字先人为主的影响,也可以提示儿童找出画面中不明显的信息。信息量越大,发散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也就越广;信息之间的联系越复杂,故事情节多向发展的可能性也越多。而且,幼儿常常把自身已有经验或体会加入到故事之中。例如,有一个故事原作中说:小熊吃饱了花生,就躺到床上去睡觉。而有个孩子则是这样描述这一画面的:小熊怕别人看见花生,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它把花生拿到床上,躺在被窝里,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这一方法还可以变通为:看故事的前半篇(图文都看),后半篇不看,由孩子自己续编。

二、全遮式。遮盖一篇故事的所有文字部分,鼓励孩子依次观察画面,分析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创编不同的开头、过程、结尾,赋予人物不同的对话和心理活动,给故事取不同的名字,等等。编完故事后再阅读原作。孩子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会有些障碍,如有的不知如何表达,有的用词不是很恰当。对照原文后,孩子可能从中学到遣词、造句的技巧,感受故事优美流畅的文笔。这一方法能充分发挥画面的功效,有效地发展孩子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如果孩子讲的无边无际,家长应及时提示他要围绕着某件事或某一主题来讲。另外,家长也可以参与,两人或三人同看一篇故事(当然得遮盖所有的文字),合作创编故事,并分角色来表演。

前一种方法较适合有一定的阅读兴趣,但理解、分析、归纳能力相对相弱的孩子,可选择5~8个画面的故事,人物也不宜太多。后一种全遮盖式较适合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较强的孩子,可选择画面多一些,情节更复杂一些的故事。

自己的事自己做?

辛江珍

小然是我班很优秀的男孩,聪明好学,守纪律,团结伙伴,老师很引以为骄傲。

早晨,小然和小毅早早来到幼儿园,老师说:“请你们把桌子抬到小活动室,准备吃早餐。”小然说:“我不吃早饭,不用抬桌子。”说完自己玩玩具去了。老师说:“那我和小毅抬桌子吧。”

晚上,老师和家长交流了看法,得知,在家中,妈妈主张“互相帮助”,经常请小然帮忙做点事,而爸爸为了培养小然的自理能力,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小然不但要“自己的事自己做”,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还要“帮妈妈做点事”,因而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常以“自己的事自己做”来推脱责任。想必不愿抬桌子也是因为有“谁吃饭,谁抬桌子”的想法吧。

老师和家长交换了意见,达成一致的教育思想:自己的事自己做是自己应有的基本能力,而帮助别人却是一种美德。每个人尽量自己的事自己做,不随便去麻烦别人。但是,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及时地伸出援助的双手,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更温暖。

第二天,小然和小毅又早早来到幼儿园,老师再次邀请他们抬桌子,小然立刻站在桌子边,老师惊喜地说:“小然要帮助我们抬桌子了。”小然犹豫了片刻,自顾自玩自己的玩具。老师失望地说:“我以为你要帮我抬桌子呢。”过了一会,小然找到小毅说:“咱们抬桌子吧。”说完,他和小毅把桌子抬到小活动室,老师夸奖他是热心助人的好孩子。

此后的几天,只要小然来得早,都会和小朋友抬桌子。刚开始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吃早饭可以不用抬桌子”,后来是犹豫了一下,做了强烈的思想斗争,再后来是积极帮忙抬桌子。由于老师及时和家长交流,也因为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所以,才出现好的教育效果。

小然的变化,让我们高兴地看到家园合作教育的良好成效。

博客作者简介:莱阳市机关幼儿园的博客为一集体博客,主要栏目有:教育教学研究、随笔反思、教学案例、童言雅语、教学反思、家庭教育、教师休闲园、家园立交桥、宝贝厨房、生活加油站、新闻快车道、师生作品、园长温馨提示等。博客的主要作者为珍妮,真实姓名叫王素珍,1976年出生,毕业于莱阳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博客地址为:http://10705.sdchild.corn/。

编辑:cicy


  
        关键词:儿童阅读识字阅读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www.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