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di 发表于 2019-3-30 11:31:43

幼小衔接该注意什么?(7)

提问:您提到要去帮助孩子,但是帮助孩子跟包办的界限在哪里?  郑委:你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个帮,一个替。你做了以后,他认为你该干的,这叫包办。他做了以后他认为你是在帮他的,这就叫帮助。要看他的感受,他觉得是应该的,就叫替。他觉得不应该,他感谢你,这就叫帮。帮还有一个特点,需要的时候才帮,不需要的时候别帮。人家拉着一个车上坡的时候你推一把,他会爱死你。人家拉着车下坡的时候,你推一把,他会恨死你的。帮也要找一个度,他需要的时候才帮,他不需要的时候你千万别帮。这是包办和帮的区别。  提问:当爷爷奶奶和父母意见不一致的地方怎么办?  郑委: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想让老人听你的话,你就要对他们好,逗他们开心。公公,就要给足了面子,婆婆就要逗他开心,我们这些做小辈的,你让他高兴了,什么都会听你的。第二,老人们帮你带孩子已经不错了,你首先应该感恩于他们,你才能跟他们讲情。第三,家里是一物降一物的,孩子能降于老人。你能不能跟孩子关系好,让他对付老人。我们常常教孩子,谁喂饭谁是害你,因为他剥夺你的责任心。一喂饭,你不爱我,你这是害我。要看谁对谁。孩子天生喜欢也原则的人,老人为什么对孩子好,孩子不听老人的话?因为老人太没有原则了。所以你只要能做到有原则,宽严有度,孩子就会信任你,他信任你的时候,别人就不会影响他。所以你不要在内心中把很多问题推给老人,所有的问题都在自身身上。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请郑老师回答两个网友的问题。  有一位网友说儿子9月入学,在平时幼儿园作业来看,有点担心上小学后的情况。语文作业平和汉字没有做多久,就很烦,家长担心这个孩子入学后产生恐惧心理。  郑委:现在已经恐惧了。一定要告诉很多没有上学孩子的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让孩子在上学之前做那么多作业。他只要做就可以。你不要考虑他做了多长时间,做完了没有、做好了没有。因为孩子养成作业的习惯是两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任务意识,孩子小时候没有任务意识,到点我就该干的事,这叫任务意识。你首先要养成到点就应该干的事。再去考虑他怎么能干好的事。在孩子没有上学之前,我们不要要求那么严。只要愿意做就行。作业是两个部分,写不写是德行和责任的问题,写的好不好是能力和才华的问题。不写不行。写的不好可以帮助。不写要管,写的不好要帮。我们大量的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后,因为写的不好批评人家,很严,造成了他不想写,这就叫本末倒置。顶朱老师压力,孩子只要写,错多了不怕,写的慢也不怕。拿差的跟他比,你只要欣赏他,他就一定会快,你只要看他写的不好,他越拖越慢。尤其是在三年级以下的孩子的心理就是这样。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说,郑老师我的孩子用左手写字,需要纠正吗?怎么纠正?他的语言表达稍差,坐不住。  郑委:国外有很多人都是左撇子。国内有很多的老师因为怕跟别的同学冲撞,就让改成右手写了。我一般跟孩子说,你左手写字非常好,但是如果你右手也能练成,左右开弓,那简直太了不起了。所以孩子就会两只手都会写了。你让孩子感受到比别的孩子很强,他就会练。我们很多外国人左手写字、右手吃饭。用这种方式,我们很多家长希望非左即右,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智慧让孩子更有才。很多妈妈在小孩子小的时候爱给孩子贴标签。老狗还是小狗,谁坐不住?肯定是小狗,老师说的时候一定要顶朱老师的压力,欣赏他,说正向的话,别给他贴标签,贴标签就会越来越差。  主持人:还有一位妈妈说她的女儿五岁了,再有一年就要升小学,但是她现在是在自己的老家上幼儿园,条件远不及城里的学校,很担心这个孩子以后上了城里的学校,挫伤她的自信心,怕对接不上。  郑委:怕什么来什么。当家长不相信孩子的时候,一定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这位妈妈大可不必。我们小时候,那些学习差的孩子一直是差的吗?小学特别顶尖的时候,中学往往是中等生。小学死学考90分没有问题,中学死学考60分。所以妈妈要关注的还是孩子内在能力的问题,而不要做那么多的担心。其实信任是爱的前提,爱是孩子优秀的前提。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说,郑老师,上小学之前需要做智力因素测评吗?  郑委: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是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在7岁完成了75%到85%。绝大部分智力的问题在7岁之前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部分在35岁以前形成。心理学上来讲,只要是成功德人,他是非智力因素,自信心、上进心、责任心、意志力等等。这十项均衡发展,都是优秀的。考上清华北大的都不一定是智商高的,一定是非智力因素强的。人家上进、勤奋、自律,负责,这些因素才是一个人走上社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叫自信正常,个性成长。你看一个孩子只要1+1等于2能认识,只要智力正常,你就放心吧,不是聪明的有成就,是那些非智力因素强的有成就。  主持人:感谢郑老师给我们一场非常精彩的访谈。我也中心的邀请您下次能够再光临我们的访谈间。各位搜狐的网友们我们下次访谈再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幼小衔接该注意什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