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otianjiao 发表于 2018-12-20 19:57:57

在游戏中关注个体差异,建构有效互动

         在游戏中关注个体差异,建构有效互动
在结构游戏中,不仅游戏的主题、材料、形式是多样的,而且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在中班“大型玩具”的建构活动中,我观察了四位幼儿的建构活动。
一、幼儿的建构活动
云云的表现
游戏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云云还是一手捏着一片雪花片,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我看到后,赶紧在她面前摆上一个已经搭好的攀登架,见她仍犹豫不决,又送上一个搭好顶的半成品。这下,她总算不犹豫了,开始逐一把顶端的雪花片加长,不一会儿,一个和范例一模一样的攀登架诞生了。云云显得很高兴,我继续鼓励她,到游戏结束时,她已经可以独立搭出攀登架的顶了。
增增的表现
增增在独立建构了5分钟后,跑过来问我:“老师,这秋千的架子怎么搭?”我指一指黑板上的照片,把他的作品放在上面比画了一下。“哦,像三角形一样的:”增增点点头回去了,过了一会儿,又叫我:“老师.我的秋千怎么站不牢啊?”我一看,原来是两边秋千架不对称,我让他仔细比一比:“噢.这边雪花片少了。”他看明白了,修改一下.秋千架子总算站起来了。
方方的表现
游戏没开始多久.方方就高高举着一朵花向我跑来:“老师,老师.我搭好了!”“这是什么?”“花篮。”她自豪地回答:“很漂亮的花篮。”我摸摸她的头,“可是今天我们搭建的任务是什么?”她歪着头想了想.说:“是大型玩具。”回到座位上,她随手抓起桌上的雪花片,一片一片地往一块儿插,5分钟后又叫道:“老师,我搭好跷跷板了!”我一看,她把雪花片接成一长条,在下面安了个底座,两边的长度并不一致。
浩浩的表现
游戏一开始,就听浩浩说:“今天我要搭个飞机转椅。”说着,他伸手拿着转椅的照片认真地研究了一番,游戏中,只见他时不时地看看照片,搭了一个比较高的圆柱体做轴,然后向四周伸出几根横档,接上飞机,到游戏快结束时,他搭好了三架飞机,小朋友都要互相参观了,他还没停下手中的活,直到第四架飞机搭好,才满意地松了一口气,去参观别人的作品了。‘
二、如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指导
(一)了解幼儿的学习风格
幼儿的学习风格各有特色,教师必须随时关注幼儿的反应,并对观察到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它是了解幼儿的真实愿望、决策教师的指导行为、保证幼儿自主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为进一步设计教育环境、投放材料、组织教育活动收集信息。
云云是个文静内向的孩子,没有样本.对于她来说创作是非常困难的,这样的幼儿做事细致、稳妥,但缺乏创新与大胆。教师要从培养她的自信心人手,鼓励她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多肯定、多表扬,促进她获得更大的进步?
增增很聪明,但不爱动脑筋,在平时的学习中依赖性比较强,一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习惯接受别人的指导,因此需要教师把握好指导的度,只要给予暗示即可,更多的时候让他自己去摸索学习的方法。
方方表现出冲动性的认知特质,她反应快,常常是行动先于思考,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仔细,缺乏耐心,需要教师帮助她明确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教师可以与她一起工作,培养她做事的有序性与计划性。在日常生活中,还多让她从事需要耐心、需要条理性的工作,比如分毛巾、玩拼图等。
浩浩是个善于思考、喜欢独立动手操作的孩子.他在活动前有明确的目标,会花时间去观察操作的对象,任务意识比较强。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要提高要求,比如,问他们飞机转椅的手臂一样长吗?怎样调整呢?他会很乐意老师关心自己的作品,并努力做到最好。
(二)适时介入指导
当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有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以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指导。第一.当幼儿出现“认知结”,即出现了阻碍或停顿游戏行为的某个问题时,比如“怎样使秋千架立起来”,这意味着幼儿思考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认识结”,适时介人,提供让幼儿模仿或类推的例子与思路,使幼儿对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二,当幼儿积极等待但没有结果时,如幼儿的探索遇到困难,教师在旁边观察.但幼儿的探索毫无进展,眼看探究的兴趣即将消失了,教师及时介入。第三,当幼儿把‘。球”抛给教师时,教师不要去抢幼儿手中的“球”。只有当幼儿把“球”抛给教师时,教师才能去接并赋予一些新的东西,再把“球”抛给幼儿,在抛接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介入的目的。当然这种介入是支持性的,而非干预性的。幼儿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找到介入活动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游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游戏中关注个体差异,建构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