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otianjiao 发表于 2018-12-20 19:39:44

两改《三只小猪》

         《三只小猪》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三只小猪要去游泳,猪妈妈说:“宝宝们,千万要记住回家的路。”一只小猪说:“我记住了,路边有棵大树.树下有只胖河马在乘凉。”另一只小猪说:“我记住了,草地上有一群小鸡在找虫子。”最后一只小猪说:“我记住了。河边有只大鳄鱼在晒太阳。”游完泳,该回家了。可是。晒太阳的大鳄鱼、找虫子的小鸡、还有乘凉的胖河马全都不见了!三只小猪迷了路……“呼噜、呼噜,我要回家!”“呼噜、呼噜.我找妈妈!”还好,听见‘它们的哭声,猪妈妈跑来了
在准备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这个故事有点问题:它只强调了某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胖河马和鳄鱼生活在水中.但却忽视了科学性:河马栖息在河流附近的沼泽地及芦苇中.常常潜伏在水中.每隔3~5分钟到水面呼吸一次,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所以,河马不可能在树下乘凉:鳄鱼喜日光浴.常潜伏在水中,只将鼻子和眼睛露出水面。悄悄地接近猎物,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咬住猎物。不管它是否睡着,小猪还敢去游泳吗?再者,“胖河马在乘凉”和“大鳄鱼在晒太阳”的说法自相矛盾。
于是,我把故事改为:三只小猪要去游泳.猪妈妈说:“宝宝们,要记住回家的路。”一只小猪说:“我记住了。路边有间蘑菇房,房子前面有只小白兔在玩球。”一只小猪说:“我记住了,草地上有一群小鸡在找虫子。”还有一只小猪说:“我记住了,河边有棵柳树,树下有只小乌龟在睡觉。”游完泳,该回家可是,睡觉的小乌龟、找虫子的小猪小鸡、还有玩球的小白兔全都不见了!三只小猪迷了路……“呼噜、呼噜,我要回家!”“呼噜、呼噜,我找妈妈!”还好.听见它们的哭声,猪妈妈跑来了……
用孩子熟悉的小动物来替代原来的动物.这样的故事内容不仅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而且确保了故事内容的科学性。
接着我在班级里运用实物投影的方法进行故事教学。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说,沉浸在故事中。由于他们喜欢给小猪起名字,我就顺着他们的意思,让他们给小猪“起名字”。孩子们可来劲了,给小猪分别起了“猪哥哥”“猪妹妹”“猪小弟”等名字。但在让孩子们说说“小猪为什么会迷路?”“怎样做才不会迷路?”时,他们的思维有点乱了:小猪该记的都记了,怎么还会迷路呢?我发现问题在于记的内容太复杂了.句子太长了,不利于孩子们的理解。于是我删繁就简,只保留了关键部分。
三只小猪要去游泳,猪妈妈说:“宝宝们.要记住回家的路。”猪哥哥说:“我记住了,路边有只小白兔在玩球。”猪妹妹说:“我记住了.草地上有一群小鸡在找虫子。”猪小弟说:“我记住了.河边有只小乌龟在睡觉。”游完泳.该回家了。可是,睡觉的小乌龟、找虫子的小鸡、还有玩球的小白兔全都不见了!三只小猪迷了路……“呼噜、呼噜,我要回家!”“呼噜、呼噜,我找妈妈!”还好,听见它们的哭声.猪妈妈跑来了……
改编后,我在其他班尝试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可见,当我们拿到一份教材时,要好好研究,吃透教材的意思,当发现不合理的情况时.要及时更改,敢于创新。




      关键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改《三只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