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otianjiao 发表于 2018-12-20 19:32:2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活动材料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幼儿教育日渐走向现代化,物质材料的运用也越来越丰富。本期“畅所欲言”栏目关注教育活动材料利用的现状和有效性。我们希望不同见解、不同背景的人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体会展开对话。
幼儿园物质材料使用状况调查
何 锋 南京市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调查以南京市两所幼儿园为调查对象,其中一所为省级示范园(甲园),另一所为一类园(乙园)。以下从物质材料的种类和物质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两个方面对调查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物质材料的种类
1.生命性物质材料与非生命性物质材料。生命性物质材料的数量要少于非生命性物质材料。生命性物质材料在两所幼儿园常见的有植物:杜鹃花、水仙等;小动物:比如小蝌蚪、小金鱼、小乌龟、小鸭等。甲园在植物和动物投放的种类和数量上要明显多于乙园。甲园专门在幼儿园的一角开辟了动物饲养角,饲养了小兔子、小鸡等。非生命性物质材料在两所幼儿园投放的种类和数量相差无几。常见的有雪花片、积木、大型玩具等。另外,非生命性物质材料80%左右是直接购买的,自制的非生命性物质材料的数量不多,常见的自制物质材料较多的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包装盒和瓶子,一般是直接利用,再加工的物质材料不多。
2.强结构性物质材料与弱结构性物质材料。调查发现,两所幼儿园中投放的强结构性物质材料要多于弱结构性物质材料。强结构性物质材料结构相对稳定,难于改变,功能也相对封闭和单一,比如球类等。弱结构性材料的特性则相反,比如积木。
3.消耗性物质材料与非消耗性物质材料。消耗性物质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一次活动之后会消失或者不再以这种物质材料原型出现,而转变成幼儿的作品等。从两所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看,非消耗性物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要明显多于消耗性物质材料,而消耗性物质材料常见的就是纸张、蜡笔、颜料等。
4.资源性物质材料与工具性物质材料。调查发现,资源性物质材料要少于工具性物质材料。资源性物质材料是幼儿直接作用的对象,而工具性物质材料起到的是辅助性的作用。在两所幼儿园中,资源性物质材料一般有纸张、泥土、沙等。工具性物质材料则比较多,如绳子、剪刀、小锹、盘子、榨汁机等。
二、物质材料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1.物质材料的管理。两所幼儿园均设有专门的资料室,由专人管理。比较贵重的、体积较大的(活动场的大型器具除外)物质材料一般存放在资料室,各班级根据活动的需要领取。投放在班级区角中的物质材料由配班老师负责管理。
2.物质材料的投放地点。就所凋查的两所幼儿园的情况而言,大多数的物质材料投放在每个班级中,最为集中的是班级的各种活动角。甲园物质材料的投放点要多于乙园,比如甲园在走廊、楼梯拐弯处都投放了一定量的物质材料,此外还在园内开辟了一块空地,种植了一些青菜、蚕豆之类的常见蔬菜。而乙园物质材料的投放大多局限在班级区角中,公共场所物质材料的投放量较少。
3.物质材料的变更程度。一般而言,幼儿园物质材料的变更程度与物质材料的属性有关,非生命性的、非消耗性的、工具性的物质材料往往较少有变更,而其余的物质材料,尤其是生命性的物质材料,比如自然角中的植物和动物的种类由于季节性变化的因素,变化较为明显.比如乙园的班级区角中在饲养小金鱼的同时,还适时地增添了只有此时节才有的小蝌蚪。
4.物质材料与课程的结合程度。两所幼儿园都认为物质材料与课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调查发现,甲园从本园的特色和园本课程出发,自行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物质材料。但总体而言两所幼儿园还存在物质材料简单地等于玩具的观念。
教育意义的生成是活动材料选择的核心
岳亚平 河南大学教科院
活动材料使用的目的不是为了材料的展示,也不是为了让其成为“背景”和“道具”,更不是为了让观摩的同行惊叹材料的贵重与稀奇,而是为了给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孩子们创设一种适宜的教育环境,并借助活动材料这一中介,实现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价值与意义。
活动材料其实是为了某项教育目的而为孩子们准备的教育资源,活动材料蕴涵着多种教育价值,承载着教育者的种种期望,它们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工具与媒介。我们不应追求活动材料的高档与新颖、数量的多与寡,而应该根据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来选择活动材料。如果是这样,活动材料就能真正成为教育工具,而教师也就真正成为了活动材料意义的赋予者和生成者。
教师如何选用合适的教学材料
李 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作为幼儿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原则来片断、选择符合幼儿需要的教学材料:
一、以幼儿的发展为宗旨,切勿以展示材料为目的
选择什么材料首先应该考虑孩子喜欢什么、是否方便操作、能否提高孩子原有的发展水平。切忌堆砌、罗列看似丰富多彩的材料。
二、以简单实用为原捌.切勿华而不实
选用的材料要简单、充分使用,尽量让孩子看见、摸到逼真的、立体感的实物。比如,有的教师为了让孩子欣赏蓝印花布,制作课件,通过投影仪放大,仅给孩子看了一分钟。为什么随处可买的蓝印花布,却要经过如此繁琐的程序才能给孩子欣赏呢?
三、作品从孩子的作品中来。回到孩子的学习中去
孩子的作品可以作为教学材的一部分.这样既锻炼、发晨幼儿本身.同时使得教学更有意义:孩子们如果看见自己的作品出及在集体转学活动中.一定比一幅印刷品更能激发兴趣。
四、以节俭为美德,切忌小题大做
节俭的美德要从小培养、熏陶。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切忌铺张浪费。比如.可反复使用的材料应当物尽其用,能够用废弃物的就不要买新材料,活动室内的布置尽量采用孩子们的作品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一把彩带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崔铁军 盐城市教育评估中心
在城市幼儿园的许多观摩活动中,在网络和多媒体支撑下的课堂上,当大量的信息和图片资料冲击着幼儿的视听感官时,我的脑海里却时常浮现出我所看到的另一种“课堂”。
那是前年的初夏,我在大丰市一所农村幼儿园检查工作,走进小二班那个简朴又不失氛围的教室时,四十二个天真、可爱又略显壮实的农民孩子都已围坐在自己的课桌旁,中间站的是一个即将做母亲的乡村女教师。
开始上课后,老师变戏法似地从身后变出一长串五彩缤纷的纸质彩带。绚丽的彩带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老师手里的彩带像什么啊?”“像老师美丽的裙子。”“不,像我爷爷的胡子。”“像我妈妈的头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了起来。
“对,你们说得都没错,老师现在要让彩带变一变,看它能变成什么,请小朋友仔细看。”只见老师拿起剪刀把手中一根彩带轻轻地剪成了碎片,停了一下,又提醒孩子看看老师用剪刀的方法。接着,老师把几根彩带并在一起,把它们一下一下剪碎,直到彩带全部剪成碎片。这时,老师笑眯眯地告诉小朋友:“看,老师的彩带现在都变成了落到地上的彩色的‘雨点’啦!小朋友各自拿一根彩带也来试试。”话音刚落,小朋友们便纷纷从身旁的小篓子拿出一根和老师一样的彩带和儿童专用的小剪刀,迫不及待地剪了起来。
剪完一根,不少小朋友尝试用小手捏着两三根彩带一起剪,而老师则不停地在孩子们中间指导和纠正错误的剪法。五分钟左右,四十二个孩子的小篓子里都装上了他们自己剪好的彩色“雨点”。
“请把你们的小雨点都送给老师,好吗?”孩子们纷纷把他们的小雨点都倒进了老师预先准备好的大篓子里。“现在,请小朋友抬头仔细观察。”话毕,老师挥手将小朋友们送来的彩色“雨点”一把把抛向了空中,五彩缤纷的雨点飘飘悠悠地落在了教室的地面上。孩子非常开心!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雨点都有哪些颜色呢?”“红色。”“黄色。”“蓝色。”“还有绿色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谁也不甘落后。“好吧,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把雨点捡起来,然后把雨点放在各自颜色的小篓子里,看清楚,不要放错了。”
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兴奋地行动了起来,一双双小手忙个不停。不一会儿,四种颜色的小雨点就一点不剩地全部按类放到了四种颜色的小篓子里。这时,老师又在小黑板上迅速用白粉笔勾勒出苹果、香蕉、大树和云彩的图案。
“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组合作,用不同颜色的小雨点给这四副图画穿上漂亮的衣服,行吗?每个小组的孩子们是那样的尽力和认真:“快补一个,再左一点。”“你贴歪了,让我来吧。”唧唧喳喳的童音儿语大胆无忌。不一会儿,小黑板上的四幅画都穿上了美丽的外衣――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绿绿的大树、蓝蓝的云朵。
“怎么样,好看吗?”老师问孩子们。“太好看了,老师!”“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好了,现在让我们排成小鸟的队形,飞到太阳底下去玩吧!”
孩子们随老师走出了教室,而我却还沉浸在刚才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里。活动完毕,我一把抓住那个老师的手,重重地说了声“谢谢”,也知道了那位老师的名字叫邵兰萍。就这样,那把彩带、那群小鸟、那个要做母亲的幼儿教师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把彩带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呢?细细想来,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用最简单的教具,充分释放了潜藏在幼稚生命深处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里有自主,有合作,有思维,有审美,有技巧;这里有生动活泼完整健康的生命正在成长;这里更有乡村女教师纯朴动人的爱心和充满激情的教育智慧。
在现代化的课堂里,缺失的往往不是科班高材生,不是设备,不是技术,也不是知识传递的方法,缺的也许就是像那位乡村女教师那样的追求和智慧。


          关键词:教育活动材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活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