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yongli 发表于 2018-11-25 08:05:25

创互动环境,助幼儿发展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为此,我在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上,历经多年研究,形成了一些体会。我认为,一个好的活动环境,不仅能发展幼儿的智能,还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社会化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在“我在马路边”主题活动中,我提供了许多有关汽车的图片、图书和低结构的制作材料,如废旧纸盒等,以满足幼儿“造汽车”的愿望。观察中我发现:从最开始只会一个盒子贴四个小圆片当轮子,到慢慢地想到要安装车灯、做出能开合的车门,幼儿制造的汽车样子复杂了,功能丰富了,有的甚至开始自己设计汽车。最后,“造汽车”的愿望竟然生成出了另一个“建造汽车城”的活动。我还发现,女孩子大多不喜欢造汽车,但对如何装饰汽车却挺感兴趣。于是,我提供了一些可以做吊饰、坐垫的材料,引导女孩子为男孩子们制造的汽车做装饰。由此我体会到了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的“儿童是通过自行操作去构建知识的”这句话的意义。教师所谓支持幼儿的需要,就是要善于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能自由操作、转换和组合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设适宜活动的区域,并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地学习,以发展幼儿的智能。(二)走进我们的教室,你会感受到我们的幼儿很自信,他们会自豪地向客人老师介绍班级的环境和自己的作品,因为我经常告诉他们班级是我们的家。我让幼儿参与教室环境设计,大家一起动手布置环境。开展主题活动“在农场里”时,幼儿提出想搭建一个农场,里面要有动物、树、草和房子等,表现出了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积极性,我当即采纳了幼儿的想法。为了锻炼幼儿的自信心,我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我不仅要求每个幼儿都参与布置班级环境,而且还鼓励幼儿根据各自的水平选择不同的工作。如能力强的幼儿用牛奶盒搭建农场的围墙,制作立体的动物或房子;能力弱的幼儿给围墙刷上漂亮的颜色,或画一些平面的动物来美观环境。总之,农场里展示了每个幼儿的作品,也展示了每个幼儿的自信。(三)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的黄金期,此时的幼儿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游戏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的替代行为。在主题活动“我在马路边”中,宇杰提出要像爸爸一样做个汽车驾驶员,于是我放手让他布置游戏场景。只见他用8个椅子4个4个对排,在前面再放一个椅子做驾驶座,又从百宝箱中找来了方向盘,从超市买来了自制的电视机和空调,还买了8盒牛奶、4个面包,说是让乘客看免费电视、吃免费早餐:他还不忘环保,从百宝箱中找来了2个空盒子做垃圾箱放进车里。他给这辆车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豆豆1号线”,还自编了沿途的各种站名:舞林大会、爱心医院、美丽美容院、多得来超市、红红娃娃家、汽车展览馆、造路公司,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幼儿都很喜欢上宇杰驾驶的车,说他的车开得既稳又快,尤其是驾驶员很有礼貌。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意识和其对生活的再现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四)在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让幼儿参与环境管理,并由此促进幼儿建立有序的环境次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我们指导幼儿制作活动材料标签,并能将材料(如剪刀、糨糊、双面胶、手工纸、记号笔等)按标签分类摆放。这样,幼儿能轻松地、随时地按自己的需要充实和完善环境。图书角是最让我头疼的地方,我曾一次次地提醒幼儿看完书后要放回原处,可是图书角还是乱七八糟的。于是我请幼儿出点子、想办法让图书角变得整齐又整洁。幼儿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请个图书管理员,有的说可以减少些图书省得经常整理。奕奕想出了给图书编号的办法,说把图书架当作图书的家,写上几层几号,让每一本书有一个自己的家。大家一致同意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我班的图书架上贴上了大写的数字,4层书架上每层可以放8本书,每一本书上也贴上了相应的数字,这样,数字一一对应,孩子们很快就能为每本书找到它们的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实践证明,好的教育环境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而只有幼儿感兴趣的环境,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并在互动中助推幼儿的发展。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分享与交流    闸北区永兴路幼儿园 姚捷游戏中的分享交流环节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幼儿愿表现、敢表现、有所得是分享交流的前提,而适宜的环境创设能为幼儿的分享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实践体会:一、从关注幼儿需要出发创设“宽松”环境幼儿有爱表现的共性,保护幼儿自由说话的愿望和兴趣,是教师的职责,而创设宽松的环境是有效的做法之一。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同样需要在相互平等、尊重和信任的环境中生活。为此,分享交流时教师和蔼的语气、耐心的态度、及时具体的鼓励,以及注意提问的层次性、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教师要对每个幼儿都有所了解,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支持。我们班的超超是个接受能力比别人差一点的孩子,很多事情别人明白了可他还很迷茫,别人做对了他还会出错。有一天,他制作了一把红色的奥运火炬,很胆怯地偷偷看看我,想说什么可又不敢说。见此,我拿过火炬,故作惊奇地说:“这是谁做的?太漂亮了!我好想知道。”见他举手,我马上请他说说。超超说起了北京奥运会,告诉大家说这就是“祥云火炬”。虽然他说话一字一顿,断断续续,可我还是带着大家认真耐心地听完他的述说,并让大家为他鼓掌。那一天的超超显得特别活跃,我想,是宽松的环境给了他表达表现的勇气,让他愿说敢说,得到自信。二、利用差异资源创设“可学习”的环境每个幼儿不同的成长速率,构成了幼儿之间的差异。但每个幼儿又各有长处。了解幼儿,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让其他的幼儿得到启发,获得学习,这样的生生互动过程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园“小舞台”的开展,静静的舞蹈天分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蔡云、可羽等几个喜欢舞蹈的幼儿总希望自己也能跳得像静静一样好。于是,分享交流时,我提出请大家要注意观察静静表演时的动作。我还让几个女孩子跟着静静一起跳舞,让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结果许多幼儿说:静静随着音乐跳舞时身体在很有节奏地舞动,而其他的幼儿动了手忘了动腰,动了腰忘了动手。幼儿由此似乎对如何舞蹈有了感觉,探索的愿望急剧升温。静静成了舞蹈小明星,还带动起了其他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可见,利用幼儿的差异资源开展分享交流,幼儿学得自然、学得努力、学得开心。三、倡导快乐展示创设“可表现”的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和成功者。”幼儿喜欢把自己的发现表现出来,幼儿成功舒展的表达表现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推进。但是每一个幼儿都需要一个平台能快乐、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交流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台。歌曲《小老鼠上灯台》在小舞台播出后吸引了许多幼儿,分享交流时许多幼儿都愿意表演小老鼠“上灯台”的动作。远远用手指爬上手臂的动作进行表现,大家觉得很像也照着做了,远远很高兴:思源有不同意见,我便让他试试,只见他手臂弯曲在胸前,一前一后,开始了“转轱辘”的动作,身体随着手的动作忽上忽下,引得大家都大笑起来,幼儿又学起了思源的动作。对此,我及时地表扬思源肯动脑筋。第二天,更多的幼儿变出了更新颖可爱的动作。适宜的环境是宽松的、有趣的、有表现机会的,更是自主的。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让幼儿更愿说、更能说,于是分享交流的所得也会更多。编辑:cicy          关键词:互动环境幼儿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互动环境,助幼儿发展